土地的黄昏的书评 (8)

zhangningbnu 2013-05-03 10:59:56

本书作者张柠:《土地的黄昏》(修订版)与旧版的不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旧版22万字,新版33.8万字 2、新版在保持旧版原有风格和基本观点基础上,进行了较多改写。 3、重新校对和增加了注释 4、增加了术语索引 5、增加了第15章(中国诗歌中的农耕精神) 6、重写了第16章(中国小说中的乡土经验) 7、旧版错别字很多,新版进行了仔细校对,包括资料...  (展开)
愚公 2013-06-03 15:23:40

陌生的乡土世界

自从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出版以来,本土人类学成为了研究的重要手段,手边的《土地的黄昏》和《浮生取义》恰恰是最近出版的两部本土人类学作品,前者的作者张柠是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后者是北大宗教系的教授。这两本书分别写的是中国江西和河北的乡土社会。我想不妨将两本...  (展开)
玟涛 2013-07-02 11:11:18

面对农村经验的写作

1.了解一下作家们的写作嗜好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嗜好的不同有时也会影响到写作风格和文本结构,正像弹琴姿势的不同也会影响对曲目的不同阐释和音色处理。巴尔扎克喝着咖啡写,海明威习惯站着写,大仲马因题材的不同而选用不同颜色的纸写作,当门铃一响,福楼拜就立刻把一块很...  (展开)
我非衣 2013-05-27 13:48:06

浸猪笼的想象与现实

《土地的黄昏》是作者张柠关于中国乡村的微观分析,这是一本读起来费劲又容易理解的书。之所以读起来费劲,是因为涉及的面比较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比较多(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掉书袋较多),比起我以前读过的关于乡村的书籍的内容要多得多。然而如果就某些具体方面而言,其...  (展开)
黄小蓉 2013-05-20 08:55:27

乡村记忆的回光返照(余世存/文)

当下的中国,正处在都市化进程的发展阶段。这一过程对于城市和乡村的内部结构及面貌均产生了极大冲击。许多学者纷纷指出,大集体时代,城市通过剪刀差对乡村进行了剥夺,初步完成了工业化和原始积累。改革开放后,城市继续剥削农民的劳力,而户籍制度的藩篱继续将为城市建设流...  (展开)
顾海岛 2013-05-08 23:08:42

读完,荐一个

旧版就细读过,新版增加了不少内容,更显丰富。作者对中国乡土社会有着令人惊讶的洞察力,能够在对许多有趣而平常的文化图景的分析之中,发现整个传统农耕文明最深处的秘密。最重要的是,全书写得很有深度,但不学究气。可读,生动,有营养,比现在许多所谓学术大师搞出来的不...  (展开)
有一些书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fenglong88 2013-06-22 21:42:37

怅望千秋不同时

有人说距离能产生美,但其实距离也能产生隔阂。 我出生在城市,成长在城市,但不敢用“土生土长”这个词语,因为远在我的祖辈就早已远离了土地。身为城市人,我的记忆中只有儿时的泥巴,工地上沙土,昏黄的沙尘暴,还有令人头疼的尘土,然而我没有获得过土地的滋养。 在我经...  (展开)

订阅土地的黄昏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