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的书评 (1714)

Pan小月 2022-01-19 21:42:49 新星出版社2018版

新闻串烧的意义,和从前东堂子胡同的片段记忆

有人说余华江郎才尽了,这一本就是新闻串烧。还以为多差呢,这不还是挺好的嘛。成名作家太难了,我反正不指望每本都惊艳。不抱那么高期待的话,还是很值得一读。前有《活着》,这本不妨看成是《死去》。 尽管杨飞和李青的婚姻我觉得有点直男YY了,类比一下,就像脑残偶像剧里的...  (展开)
抽雪茄的鱼 2014-01-13 06:05:21

错位的大师

在读完《第七天》的第二章之后就已经失望了 很难想象如此干瘪和粗糙的语言居然是出自余华之手,好的小说人物是非常具体非常生动的,一句话,一个手势,甚至就一个眼神的描写都能传递出一种鲜活的气息,然而在《第七天》之中,这一切都已经消失了,人物的塑造极度苍白,每一个...  (展开)
鄧正健 2013-07-27 19:15:30

過近的無葬身地——讀余華新作《第七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原刊《明報》「星期日生活」, 2013年7月14日) 在余華新作《第七天》的宣傳文案裡有這樣一句:「比《活著》更絕望,比《兄弟》荒誕。」當然,編者之言,講求效果,不必字字斟酌。但若認真起來,這句話彷彿又是小說家立意超越舊作的心聲。實情是,《第七天》出版不足一月,...  (展开)
李小坏 2013-06-15 19:44:50

死后七日

当朋友在酒后询问起我对他想自杀这事儿的意见时,我笑着对他说,我的意见就是暂时别死。他回我一句,要不是爹妈还在,死亡早成他的归宿了。直到和他谈起这件事情后,我才第一次真正地以非看客的心态开始思考起死亡这个命题。 我看到过海明威和茨威格的死,也看到过自己身...  (展开)
抚顺读书人 2014-02-12 09:40:50

余华的小说《第七天》

余华的小说《第七天》 二十年前特别喜欢读小说,马原、洪峰、余华、葛非、苏童、刘震云这些还都是新生代,池莉、方方、林白、残雪、迟子建、王安忆才登上文坛,贾平凹、张贤亮、梁晓声正当中天,虹影、严歌苓还没听说过。转眼连自己都老了,经历了中国社会巨大的变化之后...  (展开)
Bolin 2013-11-01 14:39:37

一篇非文学批评体的书评

前言: 我自忖不是文学研究的圈内人,所以一开始,总要开宗明义地说明,这篇文字不是文学批评,不是文学理论话语的建构。以一个非专业人士的角度,我 预备写一点非文学批评体的文字。说白了,来谈谈这篇小说罢。 先不说余华。读完这篇小说,我很悲哀。悲哀的是,为什么中国的...  (展开)
萧莎 2013-07-10 15:56:15

读余华《第七天》

余华的《第七天》让我想到布尔加科夫的《大师和玛格丽特》。我是在读第四天的时候,因小说中的调侃和狂欢的基调,而想到布尔加科夫的。 现在回头想想,在我有限的阅读经验里,仍旧是那个倒霉的布尔加科夫,做了《第七天》或者生命后半场的余华,的衬布。包括那个柔情四射,软...  (展开)
慕天云 2013-07-08 19:08:38

《第七天》:余华的全面沦陷

  “……拿到初稿时,并不知道是余华老师的作品,小说实在太精彩了,看了一个开头就放不下,读到第十页泪不能止,边哭边看,一口气连夜读完,读到结尾已成泪人。”这段话来自《第七天》的责任编辑林妮娜。因为她将这本书吹捧为“最好看的中国当代小说,没有之一”,我忍不住...  (展开)
韩浩月 2013-06-24 10:08:34

《第七天》:余华的进步与退步

韩浩月   一位作家是怎样被时代改变的?这是读完余华新作《第七天》后产生的第一个疑问。在微博上非常活跃的余华曾认为,微博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影响。由此不难理解《第七天》会出现那么多诸如野蛮强拆、洗脚妹杀人、卖肾买苹果手机、打工妹跳楼等社会新闻。   在回...  (展开)
姜小白 2013-06-20 14:18:38

书是容易遭到误解的

之前看到留几手讲他分享免费的图书资源,一部分是经典,一部分就是名家自甘堕落的作品,然后我看见他分享了「第七天」的免费资源,他揶揄余华自甘堕落。看新闻,有新闻看到韩寒发了一条微博,讲述现在不写长篇的原因。掺杂着豆瓣上对这本书的评价,我猜韩寒的那条微博就是对「...  (展开)
文山 2020-09-05 15:10:04 新星出版社2018版

第七天

第一次看《第七天》应该是在大一,只是觉得写了好多社会现实的例子,其中对很多社会问题进行了辛辣的批判。最近又想起来开始读余华的书,让我舍友在图书馆帮忙借了这本。其实字数不多,跟第一次读稍微有些区别。首先来说,还是对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的讽刺和批判,不被禁确实是...  (展开)
摸鱼居士 2017-05-13 20:31:49

杂草

对于余华的这本《第七天》,我一直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他的叙事依旧十分迷人,上一句与下一句构成了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永久而宽广的荡漾着,作为读者的我能做的就是顺流而下而已。余华还保持着他的叙述的从容不迫,以及对生活中荒诞的敏锐捕捉,很多段落、尤其是与他的童年...  (展开)
碰瓷诊所 2013-11-19 16:37:21

《第七天》评论-4分

名气很大,宣传有力度,综合以上两方面,所以这本书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频率是很高的,也是不能不读的一本。书的质量很不错,纸质比其他的书要厚一些,翻起来很有分量感。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是这么理解的:内容13万字,勉强算是长篇小说,如果纸质太薄,就显得内容太少了,用厚...  (展开)
刘火东 2013-09-15 11:16:55

那个沉默的人呢?——《读<第七天>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大学里的最后一门考试,是九十年代小说导读。这门课大概是我认真听的为数不多的几门必修课之一,几乎上课时提到的书目,我都看了至少一遍。末了,开卷考试。或许是出于自信,亦或许是出于惰性,我只下载了几篇材料到ipad里,没准备任何其他的参考文献。甫进考场,众人皆...  (展开)
大象 2013-09-01 22:50:24

我喜欢的三个男人

余华、张艺谋、许巍。 不要误会,我不是来报道他们三个的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的,把这三个男人放在一起没有什么别的意思,我只是喜欢他们的作品,临时突发奇想地拉到一块儿的。 今天下午在图书馆里把余华的新作《第七天》看完了,准确地说是胡乱地翻了一通。没有太大失望,因...  (展开)
Ann-blue 2013-08-02 17:02:31

故事不新奇,感觉很平淡,看过不觉得深刻。

算是一部死去人的回忆录吧,可能是写到身处的现在社会这些不惊不乍的故事,结局可以预料其之,看着以死人的口吻叙述总觉得有点小离谱。没有"活着"震撼人心,或许以后能给还没出现的未来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中间还能够想象得更多一点。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85 86 后页> (共1714条)

订阅第七天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