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tique of Judgement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好好睡觉 2024-01-24 05:22:09 英国

    康德认为的崇高是纯粹美学性的 因为它是“绝对的大” 但是数学中(客观中)并没有绝对的大 大小在客观上是无限的 只有在作为纯粹主观的审美中才能实现 我是一个只能从主观中看见美而不能从客观中感受的人 可是话说回来 美本来就是主观的 面对纯粹客观所产生的美 也只是主观对于客观的感受不是吗😩 吐了 我好讨厌康德 每个字我都认识 但是我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神学美学是我这辈子永远学不懂的东西 一直讨厌读哲学的一个原因就是只要有一句没看懂下面的就完全懵了 这种需要高度集中的东西真的很给生活增添负担 学多了人不疯才怪

  • 0 theworldsnight 2021-07-28 15:14:28

    还是比纯批好理解很多。。说实话很啰嗦,掐头去尾中间很多部分多是迅速跳过。审美判断力批判+目的判断力批判,前者的二律背反解决于审美判断仅仅是主观的,是规范性(regulative)而非决定性(determinative)的,后者解决于道德律的存在,在自然界无法确证的最高目的,唯有在道德律的实践运用中才能成立。总体感觉,判断力作为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之沟通的讨论非常少,在大多数时候仍然是展现自然与自由的尖锐对立,然后指明自由如何解决了难题。但是那不多的自然有机体的篇章已经足以构成相关疑难的历史起点。

  • 0 陈美芳˙Ꙫ˙ 2021-05-16 19:46:34

    康德开始创建第三批判时,除了要论证审美独立性和普遍性之外,还有一个体系性的任务——统一前两个批判、连接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完成从自然到自由的过渡。这种统一性要求既是康德建构其哲学体系的创举,也成为德国观念论的最初纲领。“美作为道德的象征”正处于这两个具有张力的任务之间:一方面,美的象征性须以审美自律为前提;另一方面,美对德性的象征是从自然到自由过渡的重要途径之一。崇高是对自由否定概念的感性展示,想象力的自由展示了自由的肯定概念,鉴赏中知性与想象力的和谐象征了道德意向中理性意志与任意之间的和谐而美的自然则象征了至善。艺术美通过审美理念而感性地展示了理性理念,自然美因其道德上合目的性理念而表达了理性理念,且相对而言后者更有优势。

  • 0 DAVID 2019-05-01 13:19:37

    神,理性,道德三元一体,以理性为基础,道德为桥梁证明神存在的必然性,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地为神之死做了铺垫。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