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 2013 iTunes大热图书
~ 亚马逊警探惊悚类最热销图书
~ 亚马逊英国全类别图书销量第二
~ 2011最畅销图书第十一名
~ 水石书店惊悚小说销量第一
《糖和香料》被称为“最后的禁忌”,“英国图书市场上的惊雷”,是一本备受争议的畅销惊悚罪案小说。根据连环杀人案凶手罗伯特•布雷克犯罪、被捕的真实故事改编,一经发表便荣获“Red Adept”奖。
你会信任一个有“性侵犯”案底的人,让他帮你寻找杀死你女儿的凶手吗?
克莱尔却这么做了……本书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则新闻报道,其中犯罪被捕的男子不断哀求法官多判他几年,因为他知道,要是没有改造好就释放出来,自己肯定会再次作恶。《糖和香料》严谨精密,血淋林地暴露了世人讳莫如深的问题。本书挑衅传统、令人不安,直击人的灵魂。提醒你一下:《糖和香料》里讲述的东西可不都那么美好……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魔鬼。当你无...
~ 2013 iTunes大热图书
~ 亚马逊警探惊悚类最热销图书
~ 亚马逊英国全类别图书销量第二
~ 2011最畅销图书第十一名
~ 水石书店惊悚小说销量第一
《糖和香料》被称为“最后的禁忌”,“英国图书市场上的惊雷”,是一本备受争议的畅销惊悚罪案小说。根据连环杀人案凶手罗伯特•布雷克犯罪、被捕的真实故事改编,一经发表便荣获“Red Adept”奖。
你会信任一个有“性侵犯”案底的人,让他帮你寻找杀死你女儿的凶手吗?
克莱尔却这么做了……本书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则新闻报道,其中犯罪被捕的男子不断哀求法官多判他几年,因为他知道,要是没有改造好就释放出来,自己肯定会再次作恶。《糖和香料》严谨精密,血淋林地暴露了世人讳莫如深的问题。本书挑衅传统、令人不安,直击人的灵魂。提醒你一下:《糖和香料》里讲述的东西可不都那么美好……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魔鬼。当你无力再抑制它的蠢动时,你会如何抉择?
作者简介 · · · · · ·
萨菲娜•德福奇是著名畅销书作家。其作品《糖与香料》全球销量超过30万册,免费赠阅下载量高达10万。被誉为“推理小说第一夫人”P.D.詹姆斯和莫•海德的继承人。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讽刺意味的是,社会用来保护儿童免遭坏人利用的安全措施,恰恰同时阻止了对儿童吸引成年人的因素进行严肃的科学研究。而恰好是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帮我们解决问题。我是说,爱恋什么时候变成了性侵?母亲可以亲热地爱抚她的孩子,但父亲怎么就不可以呢?如果爸爸也可以的话,那么为什么其他的男性又不可以呢?比如兄弟,叔叔,继父。男性更有可能侵犯孩子吗?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是肯定的,但只要你愿意提出,任何数据是可以有争议的。女性与孩子做出的某些举动就可以接受,但换成是男性,做出同样的事情,人们所却总不能接受。一个典型的例子,母亲会去亲婴儿的小屁股,做妈妈的都会这样做,但如果是一个男性做同样的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53页 -
“真实的罪行和真正的罪行不是一回事儿。”“真实的罪行是发生在别人身上。”“而真正的罪行是发生在你自己身上。” 神经病人在空中造城堡,精神病人住在里面,精神治疗师负责收租。 自尊和权力是联系在一起的。是对控制的需求。这才是驱使男人去强奸和杀人的因素,而不是性行为本身。控制另一个人,甚至有能力将其杀死,是权力的终极表现。在那些杀人狂扭曲的逻辑里面,这就是自尊的终极表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糖与香料"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糖与香料"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安卡的故事 5.3
-
- 那个你深爱着的人 6.0
-
- 按需知密 6.6
-
- 安珀志2:阿瓦隆之枪 7.6
-
- 越狱者 8.0
-
- 火车上的女孩 6.6
-
- 安珀志 5:混沌王庭 7.4
-
- 魔鬼藏身处 7.3
-
- 下一个意外 7.5
-
- 伯恩的背叛 7.2
糖与香料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 更多书评 29篇
论坛 · · · · · ·
两个托马斯是一个人吗 | 来自猫眼 | 4 回应 | 2017-09-13 23:24:46 |
有人可以说说书名的意思吗? | 来自长宇孤星 | 3 回应 | 2017-01-11 10:58:29 |
帮助克莱尔寻凶的"有案底"的人是谁? | 来自JTFan | 3 回应 | 2015-03-16 10:30:05 |
读完两遍后有一点不懂 | 来自Couronne | 2015-02-16 18:35:4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kindle预备 (李笨4everyoung)
- 30岁读的书 (小熊熊熊啊)
- 这些侦探/犯罪小说可以看看——我在过去 (mado1983)
- 最新外国文学 (豆瓣读书)
- 最新小说 (豆瓣读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9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糖与香料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yanh 2015-09-13 01:23:07
很一般,很久没看精彩的犯罪小说了,还以为这本会是。故事自以为讲了个了不起的道理,却连动机都没交待清楚,公式化的人设,草率的结尾,我只看到终极boss们的恶心变态,却没看到他们所谓的研究到底想有个什么结果。总之不推荐!
1 有用 小标点儿 2017-03-12 20:20:03
好可怕……最后结局太仓促,疯狂的研究者不足以支持整个犯罪。恋童和性倒错。
3 有用 Asherah 2017-06-30 06:03:28
作为侦探小说来讲,后面像是在拉快进,没什么惊喜。恋童那块感觉只是个噱头。让我印象最深刻竟然是布里斯托,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好人物,他的戏份完了这本书也就完了。其他的人物以及动机都很平面。
1 有用 阿花 2014-11-30 18:04:54
感觉上是很典型的连环杀手案,除了最后很短的一小部分有点思维跳跃以外,前面部分非常的棒。某些关于犯罪逻辑的探讨与我而言很新鲜。最近这两个月控制不住看了很多讲连环杀人真实案件的文章,这一本书就作为这个事情的终结吧,
1 有用 镜听 2016-02-05 20:31:04
非常压抑的一本书。或许有些探讨在科学和理性上确有其价值,但这种探讨拿到面前的时候,情感依然无法接受。真实的罪行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真正的罪行是发生在你自己身上。莫名的动机(好吧也许连环杀手的动机对于日光下生活的人而言终究是莫名的,但在这本书里实在有种中二而非冰冷悚然的感觉),过于惨酷的结局,实在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