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小屋的书评 (14)

宫保鸡丁 2018-08-27 22:08:26

丹尼尔·朱特谈父亲:火车站是他的大教堂,时刻表是他的圣经

驻足停留 文/丹尼尔·朱特 译/宫保鸡丁 我爸爸在2010年8月去世前,就已经开始写作他的下一本书了。“是时候去写那些人们理解的事情之外的事情了,”他下定决心,“去写那些人们关心的事情同样重要,也许还更重要。”我爸爸理解的事情是20世纪的欧洲历史。而他关心的事情是火车...  (展开)
陶小路 2018-08-09 00:05:15

托尼·朱特:作为左翼人士到底意味着什么?

撰文:Evan R. Goldstein 翻译:陶小路 首发《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托尼·朱特:作为左翼人士到底意味着什么? 原编者按:二十年多来,托尼·朱特是各种主流思想期刊上经常出现的名字,在英美世界的智识生活中,他是一个无法被绕过的人物。但这位英国历史学家2009...  (展开)
雾凇 2018-09-27 15:43:12

舍不下思考的自由

热衷于思考的托尼·朱特偏偏患上了“渐冻人症”,这不啻于一种最残忍的酷刑。身体一点点被禁锢在静止状态,逐渐不能写字、不能言语,疾病不但慢慢切断了他同外界交流的途径,甚至剥夺了他跟随自己的思想起舞的乐趣。于是他被称为人文学术界的“霍金”。 托尼·朱特很清楚,他要...  (展开)
容与 2021-01-24 21:30:01

历史学家的记忆宝藏

要论对自己人生的反思的逻辑完整程度,这本不及《回归故里》,读到一半的时候我这样觉得。待读完全书,我明白了,在思想上回归恐怕是作者最不想做的事情。这是一个老派的历史学家,他回忆自己的方式就是研究历史的方式,像走在一栋老房子,而不是挖掘童年为人生埋下的草蛇灰线...  (展开)
舞动的希奥多 2022-10-08 16:55:59

质感的力量

小小的一本书,读完之后却总想反复翻阅不舍得放下,可能是担心书中传递的种种闪光的思想,和高贵的品质,很快被抛之脑后 —— 就像之前阅读的许多书那样。 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开始是赞叹于作者与病魔安然共存的勇气,但随着一篇篇短文,逐渐几乎忘记了作者患病的事实 —— 因为...  (展开)
顾予美 2022-07-21 08:13:28

“我们无法选择人生在何处启程,却可以选择于何处结尾”

朱特热爱火车,他说他的欧洲就是用火车时刻来衡量的。车站是他的“大教堂”,时刻表是他的圣经。铁路旅行是历史的。“现代生活真正的不同之处,不在于无牵无挂的个人,也不在于不受约束的国家,而在于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存在:社会。”铁路的出现标志着这一历史转折。乘火车成为...  (展开)
Covfefe 2018-08-07 12:05:42

读书笔记

总要做点事情来度过艰难的第二百天。于是敲了半天字。 身份的复杂是朱特的一大优势,让他的视野不受很多难以意识到的观念的左右。祖父母从沙皇俄国移民到比利时,缺乏传统意义上的身份意识;父亲出生于安特卫普。外祖父、外祖母来自俄国和罗马尼亚,对这两个国家却并不了解,移...  (展开)
舞动的希奥多 2022-10-07 10:24:07

图像:20世纪下半叶的记忆

是一本很有画面感的书,看着看着,就决定把书中提到的一些景物的图片找出来存放在一起,这样也许可以提供一个记忆小屋的引导牌~ 伦敦滑铁卢车站 —— “滑铁卢车站对我的意义,某种程度上就好像乡村小教堂或者巴洛克天主教堂对诗人和艺术家的意义一样:它赋予我灵感。” 作者...  (展开)
OCEANUNRAVEL 2022-05-28 14:27:34

/

1)二十岁最后的读物。喜爱的作家分享了“铺床工”一节——我也认为这是全书最微妙、最值得一写的故事;又说这本书“是那种读者会觉得有负于作者的书”——难以苟同,但我猜测她在读到“对着肚脐眼的凝视”(se regarder le nombril)时,想必想起了那个自我耽溺的世代。 2)zi...  (展开)
夜鱼 2018-09-15 20:53:06

何以为“公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托尼·朱特是著名的欧洲战后问题专家、历史学者、作家,更是一位智慧、清醒的公共知识分子,虽然他谦逊地认为“这个称号本身毫无益处”,但对于道德与价值判断常被扭曲的世界来说,最后这重身份或者定位更显重要。 “公共知识分子”在中国被简称为“公知”,这个称呼多少已有些...  (展开)
贺兰天马 2018-09-15 14:47:28

有关知识分子的絮语:读读托尼朱特

《记忆小屋》或许是我读过的悲伤书之一。托尼·朱特去年死于ALS,这是一种退行性疾病,让他越来越不动 - 只是手指和脚趾,然后整个手臂和腿,直到他根本无法动弹。 在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他实际上详细描述了他每天经历的事情。在白天,他通常会有人交谈,指挥事情,他可以...  (展开)
有一些书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loversophia 2018-09-28 12:21:52

历史学家的记忆

在《记忆小屋》之前曾读过托尼·朱特的《沉疴遍地》,对于这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总是抱着一种仰视之感。或许因为他对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的研究课题给人的印象太过“宏大”,也或许是历史学家的视角造就了他的“伟大”光环,总之,遥远的距离感始终存在。 然而《记忆小屋》打破了...  (展开)
沉静天空 2018-10-09 23:01:46

个人史的书写

因为托尼·朱特教授的学术著作,对他颇为不简单的身世同样深感好奇。作为出生于英国、周游欧洲列国又入籍于美国的犹太人,让朱特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如他自己所言,处于“边缘人”的状态,在身份控制下游走于世间。而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个纯粹的知识份子,文字中对自己的生活...  (展开)
R郭郭 2018-10-08 00:27:13

厚重,形态以及传承

文/R郭郭 对于喜欢历史的朋友来说,托尼·朱特的名字并不陌生,《责任的重负》、《未竟的往昔》、《思虑20世纪》……著名历史学家或许就是他身份的一个标签,因其对欧洲历史的研究而闻名于世。从他所写的作品来看,无疑都是伫立在历史的类别中找到它们。但这本《记忆小屋》,却...  (展开)

订阅记忆小屋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