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的原文摘录

  •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查看原文)
    袁牧 1回复 6赞 2013-03-27 07:53:49
    —— 引自章节:卷一 原道
  • 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查看原文)
    袁牧 1回复 6赞 2013-03-27 07:53:49
    —— 引自章节:卷一 原道
  •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查看原文)
    袁牧 1回复 6赞 2013-03-27 07:53:49
    —— 引自章节:卷一 原道
  •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查看原文)
    袁牧 1回复 6赞 2013-03-27 07:53:49
    —— 引自章节:卷一 原道
  •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查看原文)
    袁牧 1回复 6赞 2013-03-27 07:53:49
    —— 引自章节:卷一 原道
  • 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 (查看原文)
    袁牧 1回复 6赞 2013-03-27 07:53:49
    —— 引自章节:卷一 原道
  • 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查看原文)
    袁牧 1回复 6赞 2013-03-27 07:53:49
    —— 引自章节:卷一 原道
  •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 其思理之致乎 故思理之妙,神与物游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 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 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疏龠五脏,澡雪精神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研阅以穷照,驯致怿辞 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 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 规矩虚位,刻镂无形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方其搦翰,气倍辞前 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 密则无际,梳则千里 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 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 含章思契,不必劳情也 (查看原文)
    Dawn 6赞 2014-05-05 11:55:55
    —— 引自第118页
  •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查看原文)
    30°⊙ 4赞 2018-02-10 14:22:53
    —— 引自第1页
  • 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此修身贵文之征也。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此简言以达旨也。《邠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缛说以繁辞,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决断以象夬,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适会,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 是以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易》称“辨物正言,断辞则备”,《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立有断辞之义。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 (查看原文)
    30°⊙ 4赞 2018-02-10 14:22:53
    —— 引自第1页
  • 是以往者虽旧,馀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久用而未先,可谓泰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   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即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也。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 (查看原文)
    30°⊙ 4赞 2018-02-10 14:22:53
    —— 引自第1页
  • 夫神道阐幽,天命微显,马龙出而大《易》兴,神龟见而《洪范》耀,故《系辞》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斯之谓也。但世夐文隐,好生矫诞,真虽存矣,伪亦凭焉。 (查看原文)
    30°⊙ 4赞 2018-02-10 14:22:53
    —— 引自第1页
  • 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亦不复乞灵于长卿,假宠于子渊矣。 (查看原文)
    30°⊙ 4赞 2018-02-10 14:22:53
    —— 引自第1页
  • 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圣谟所析,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查看原文)
    30°⊙ 4赞 2018-02-10 14:22:53
    —— 引自第1页
  • 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然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此扬子所以追悔于雕虫,贻诮于雾縠者也。 (查看原文)
    30°⊙ 4赞 2018-02-10 14:22:53
    —— 引自第1页
  • 然本其为义,事在奖叹,所以古来篇体,促而不广,必结言于四字之句,盘桓乎数韵之词。约举以尽情,昭灼以送文,此其体也。发源虽远,而致用盖寡,大抵所归,其颂家之细条乎! (查看原文)
    30°⊙ 4赞 2018-02-10 14:22:53
    —— 引自第1页
  • 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弱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查看原文)
    30°⊙ 4赞 2018-02-10 14:22:53
    —— 引自第1页
  • 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沈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孟坚雅懿,故裁密而思靡;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仲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嗣宗俶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触类以推,表里必符,岂非自然之恒资,才气之大略哉! 夫才由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采定,难可翻移。故童子雕琢,必先雅制,沿根讨叶,思转自圆。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故宜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文之司南,用此道也。     赞曰∶才性异区,文体繁诡。辞为肌肤,志实骨髓。 (查看原文)
    30°⊙ 4赞 2018-02-10 14:22:53
    —— 引自第1页
  • 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然绠短者衔渴,足疲者辍途,非文理之数尽,乃通变之术疏耳。故论文之方,譬诸草木,根干丽土而同性,臭味晞阳而异品矣。 今才颖之士,刻意学文,多略汉篇,师范宋集,虽古今备阅,然近附而远疏矣。夫青生于蓝,绛生于蒨,虽逾本色,不能复化。桓君山云∶“予见新进丽文,美而无采;及见刘扬言辞,常辄有得。”此其验也。故练青濯绛,必归蓝蒨;矫讹翻浅,还宗经诰。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 是以规略文统,宜宏大体。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辔远驭,从容按节,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采如宛虹之奋鬐,光若长离之振翼,乃颖脱之文矣。若乃龌龊于偏解,矜激乎一致,此庭间之回骤,岂万里之逸步哉!     赞曰∶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可久,通则不乏。 (查看原文)
    30°⊙ 4赞 2018-02-10 14:22:53
    —— 引自第1页
  •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     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查看原文)
    30°⊙ 4赞 2018-02-10 14:22:53
    —— 引自第1页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