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原文摘录

  • 命名为启蒙的这场伟大的精神运动是哲学和社会科学的产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于教会的绝对权威提出质疑,实际上为启蒙运动铺路。但文艺复兴是艺术运动,是人文主义运动,宗教改革主要是宗教运动,二者都不是启蒙运动的直接先驱,因为启蒙运动对二者都强力反对。“凡理性统治之处,艺术和教会都无权反对。”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似乎是几百年来争取心灵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世俗化的努力的成果,其根源是对中世纪教会全权支配和管辖生活的反动。通过否定这个传统权威,近代人表示这样的愿望:要根据无成见的,非教条主义的思维和观察产生自己的见解,不要依靠别人,不要依靠受传统和特殊关系所制约的人的引导。这一新的立场引起艺术和科学的根本性变化。 我们只要进入这一时期的几乎取之不尽的宝库,就会发现,在它的一切活动的深处,是企图把无机转化成有机,把物质转化为精神,把静转化为动,把实力转化为功能的努力。 音乐和其他艺术不同,音乐的符号是纯粹的抽象,不被任何具体内容束缚。音乐能表现“如何”而不表现“什么”。它不表现任何内容,因为表现就是它的内容。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魏玛时期:管风琴曲,康塔塔 科腾时期:室内乐,协奏曲,键盘曲(平均律第一册) 莱比锡时期:受难曲,弥撒曲,圣诞清唱剧,管风琴曲和康塔塔,平均律第二册,以及其他玄奥的对位史诗 J·S·巴赫是文化史上与时代的艺术倾向隔绝的最杰出的例子。他的艺术立足于德国宗教改革的传统,宗教改革在他身上得到最崇高的彰显,周围是一个启蒙主义的时代。 东方的智慧名言“欲成大业,先征服自己”,巴赫铭记在心,贝多芬也一样。不过,贝多芬是一个乐观的人,深信人能够用善和爱征服自己,人能够在欢乐中情同手足;巴赫则怀着信徒的教条式疑虑,深信人只有在死亡中才能获得自由。 亨德尔 亨德尔的艺术兼有闪闪发光的形式、色彩,创造性和想象力无比丰富的形象,其特点为形式茁壮有力,构思恢弘而富戏剧性,忘情... (查看原文)
    nocturne 4赞 2012-05-23 20:47:49
    —— 引自章节:晚期巴洛克
  • 他住在一个小城镇的宗教环境中,但在他的内心却醉心于瓦格纳的管弦乐队的辉煌威力、舒伯特的史诗般的气息、贝多芬的大胆以及多瑙河畔的修道院的巴洛克式的丰富和热情。他在他的弥撒曲和交响乐中把这一切与中世纪的幼童般的宗教神秘感和后期浪漫主义的冗长、膨胀的手法相结合.......布鲁克纳的艺术是纪念碑式的,但又墨守成规,有创造性但又经常实任想起舒伯特、贝多芬、瓦格纳。严肃但又朴素,辛辣但又常常无助。对于布鲁克纳来说世俗与宗教、生活与艺术之间没有区别。因此,这位中世纪的天主教徒投入这狂乱的瓦格纳时代的作品总是在内容和篇幅长短上差不多彼此相似,全都是长篇巨制的而且是赞美诗兴致的。他除自身的灵感外,不再寻找任何其他的灵魂。但是他在无意识中由接受了一切符合与他趣味的东西。他在倾诉内心感受时,从来不掩饰其虔诚的朴素形性和在技巧上的笨拙。像他这样完全不合时代的艺术家是少见的,但是像他这样集中地反映了其时代的善于恶的艺术家也同样少见。 这个生活在19世纪的中世纪的心灵,为寻求一种通过上帝的艺术关系的问题而斗争。把一部交响乐奉献“给天主”......但是他的交响乐一开始就带着史诗般的语调,音乐像洪流,像宏伟的赞歌,广阔泛滥,因此违反了交响乐思维的本质——逻辑和经济。他是一个无休止的赞歌者,永远是一个样子,永远是以同样的方式说同样的话,像大河一样单一不变。他的交响乐中有的缺乏个性,没有独特的情绪,他的整个交响乐的诗意就是一首长篇的诗......他作的的交响乐也许最好说成是他的管风琴即兴演奏的纪念碑化。许多圣咏般的“场景”经常引用他自己的弥撒中的主题、漫长的持续低音,所有这一切都暗藏者教堂音乐家经过多次犹疑而最后较迟来占领这个园地时所感到的局促不安....... 在19世纪下半叶,在实用主义盛行、崇拜实力与成绩的时期里,像布鲁克纳这样的人物——和他的法国同时赛扎尔·弗朗克一样——是和历... (查看原文)
    Rachmanoviev 4赞 2020-05-09 18:36:47
    —— 引自章节:德国 / 932
  • 上一世纪,浪漫主义的历史学家在发现中世纪学术文化兴奋之余,企图在中世纪和近代之间划一条界限,并在两者之间设立一个缓冲期,称之为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并不苦心经营、重建古老的废墟残迹,而是为利用过去的经验、按照新的意图建设一个崭新的世界做贡献。 人文主义的三大先驱——但丁、彼特拉克、黎恩济,同方济会信徒的改革思想关系紧密;求文化新生的强烈愿望同求教会改革的思想是一致的。 “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是几乎可以互相交换的词;它们标志两股密切相关、不断接触、时常融会贯通的文化潮流。二者都寻求理想的人性,把古代视为文明文化的典范,新时代可以建立其上、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不能轻易相互脱钩:二者的驱动力是一样的。如果说人文主义比文艺复兴先出现,那只是因为二者共同的动机,即米什莱所说的“人的发现”,先成熟地出现在文学中,而那时在艺术中尚不清晰可辨。 (查看原文)
    nocturne 3赞 2012-05-14 22:17:41
    —— 引自章节:文艺复兴
  • 古典时期出现的原因: a.再度强调普遍性 b.洛可可与古典主义的亲和关系 c.理性主义,它与洛可可一样,注定要重新发现古代文化 d.德国涌现出受到古典思想强烈吸引的心智人物:歌德,康德 e.哲学、文学和文学批评、于文学,受古典主义的影响而重新调整方向 古典主义形成,其中德国的发展是中心象征。古典主义美化生活,从理想的高度观察生活,给生活以永恒。艺术奉造型美的理想为圭臬,视其为主要价值;古典主义的主要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身心康健,举止堂正,风度优雅;人意识到自身的内心和谐,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古典主义再一次高举“人的发现”的大旗,精神的轮舵由天堂转向人间,从普世转向个体。 18世纪和这个世纪的灵魂在音乐中达至完美境地,因为它的主观性必须在音乐中方能企及神界。而音乐的灵魂在莫扎特身上显露了所有的纯粹性。 18世纪精神生活的入海口是歌剧、交响曲、四重奏、奏鸣曲、弥撒曲和歌曲。古典时代的四周充满了音乐,因此,这个时代的音乐是生活的音乐。 海顿 音乐在他笔下,摆脱了宫廷的礼节陈规和轻浮嬉戏,成为一种极具个性的表达,他从意大利人那里习得形式圆满的美感,从德国人那里得知对位的奥秘。 早期:他在洛可可和情感风格兴盛时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涯,在其创作活动早期,主要是调和通俗易懂的音乐创作和与其音乐本能相冲突的贵族艺术传统。 中期:海顿中期的交响曲显示,音乐语言中歌剧渊源最后的蛛丝马迹销声匿迹,被化解和转化成具有强生命力的纯器乐风格。代表作有下列交响曲:op.73,狩猎 op.83,母鸡 op.85,王后 晚期:牛津交响曲(1788)标志着海顿进入最后一个创作时期。 海顿的作品在我们的音乐生活中具有明确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对生活的热爱、健康的情调、明晰的表达、纯净的感觉、高贵深刻的情愫、无穷的幽默和无可挑剔的技艺,这些均是他的艺术特征。 (查看原文)
    nocturne 2012-06-11 20:48:29
    —— 引自章节:古典主义&海顿
  • 文科七艺(liberal arts)包括语法、修辞、逻辑、数学、音乐、几何和天文。此处artes所意味的不是某种艺术的技术性掌握和实践,而是对各种学科知识门类本质的哲学性考察和理解。 (查看原文)
    nocturne 1赞 2012-05-13 21:47:25
    —— 引自第39页
  • 16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充满了令人困惑的矛盾。教会和国家已经连根动摇,需要重建。宗教、政治、文学艺术中的新兴力量面临着同样强大的反对势力。基督教势力已失去其宗教的统一,教廷的力量正在缩小。 中世纪和当时的时代奇怪地混合,哺育了产生17世纪巴洛克的过程。这个哥特风格的复兴不限于精神方面,而是遍布整个文化领域,其性质远非反动倒退,而是孕育出积极的创造力。文艺复兴解体所制造的混乱场面,由一个全面统一的新风格加以整顿。新风格中,一切以综合、调和为目的。巴洛克的出现即使在某些方面是哥特的回复,但没有文艺复兴是不可能的。 巴洛克精神同发生在意大利的反宗教改革精神相融合,很快传遍整个信奉天主教的欧洲。这种融合不论出现在哪一个国家,以哪一种形式,总以后者为主导。它的基本特征保持到下一个世纪,在鲁本斯、伦勃朗、许茨和布克斯特胡德的壮丽激情、戏剧力量、狂喜热情和征服一切的艺术威力中达到顶峰。这种巴洛克精神并不出新,它的目的是复旧。 颂扬崇高又一次和哥特时期一样成为心灵的表现,不过意义不同。哥特时期是天真而客观,巴洛克时期表现为超人和奇迹。 器乐惊人地迅速发展。利切卡尔和托卡塔发展为同以前的声乐原型没有联系的器乐对位形式。利切卡尔一旦定型为单一主题的处理,巴洛克的主要也是基本的器乐形式——赋格——旋即成形。 里努奇尼写了被认为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实验性?)歌剧的《达芙内》,由佩里和卡奇尼分别配乐。第一部完整的歌剧是《尤丽狄西》。 器乐坎佐那借用A-B-A式的曲式结构方法,以da capo aria,意即“从头再来”(译作“返始咏叹调”)之对称对后世几百年的音乐起重要作用。 巴洛克的建筑喜欢重复,作为加强、对照其内涵及轮廓的一个方法。以回声呼应每一个乐思的倾向占领了这一时期的音乐,表现为concerto原则,控制了整个17世纪的音乐生活。今天,此称可以指一场独奏会,也可以指一种音乐品种——... (查看原文)
    nocturne 1赞 2012-05-16 21:29:25
    —— 引自章节:巴洛克
  • 【神话时期荷马时期的音乐】希腊天才在两个伟大的时期中,创造了两种各自独立而完整的音乐体系。经过长达数世纪之久的耕耘,对后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通常称这两种音乐体系为“古希腊音乐”(简称“希腊音乐”)和“拜占庭音乐”(或“中古音乐”)。只有考察了这两个时期音乐的持续影响,才能意识到希腊天才独一无二的成就。 (查看原文)
    小明莉 2赞 2013-02-27 20:32:44
    —— 引自第2页
  • 三个国王的戏剧 第一幕:法国巴洛克 路易十四 巴黎凡尔赛 所有的贵族宫廷,都把自己包裹在专制主义的傲慢浮华之中。这一幕由吕利担任指挥,讲究仪式,从中散发出日益增长的强烈悲情,豪华的排场,驱动了一个本质轻浮的世界。 第二幕:洛可可 摄政时期-路易十五执政的后半期 它所展示的舞台缺乏认真、哀婉和庄严,伟大的传统成了一个华丽世界的中心,向全世界展示了非道德范围内最轻松、最美妙的娱乐、田园作品、狩猎和色情的牧歌,充满着微笑、哲理、对话以及羽管键琴纤细的叮当声。 第三幕:古典主义 路易十六 18世纪60年代时,无穷挥霍的恶果开始引人注目。此时整个欧洲都迷上了古典主义,一种比较冷峻、比较严肃的精神,从洛可可的阴影中凸现出来。 巴洛克企图征服、改变、升华并实现拯救;洛可可则希望娱乐。这种重亲密行为和内部装饰的艺术,以机智、优雅、修饰和娱乐,同巴洛克戏剧性的紧张度、浮夸的语言、伤感的力量、粗线条以及丰富的激情,形成鲜明对比。 法国式洛可可 音乐织体的贫乏,短小终止式之间气喘吁吁的乐句;草率的和弦取代了仔细的声部写作;仅为和声提供必要基础的无价值的低声部,取代了富有表现力的低音进行。羽管键琴音乐中,旋律分割得更加琐碎,不断重复微型动机,这种小群的重复乐句便成了华丽风格的特点。对位结构消失了,代之以主调和弦伴奏。 各种洛可可音乐中,最典型法国式的,最能代表时代精神的是键盘音乐。 前古典交响曲的先驱:多梅尼科·斯卡拉蒂 C·P·E·巴赫:作为理性的柏林乐派的一员,他努力表达情感,努力以情感人。他是钢琴现代风格的创始者。 (查看原文)
    nocturne 1回复 1赞 2012-05-25 21:51:05
    —— 引自章节:洛可可-华丽风格-情感风格
  • 所以,如果想窥透巴赫一生创作的雄壮而优美、阴沉沉而暖色调的大教堂,我们必须绕过大门,走进圣器保藏室的那道边门,拾级而上那神秘阴暗、弯弯曲曲的楼梯,进入亲切友好的管风琴室,才能找到他心中的至爱。在众赞歌前奏曲那些抒情诗歌中,巴赫倾诉他最深邃、最私密的心声,小至十几小节的熠熠生辉的小品,大到众赞歌幻想曲和赋格曲的大型壁画。首首都建立于一种色彩、一种意境上。 (查看原文)
    Tangerine 1赞 2014-08-28 00:39:16
    —— 引自第508页
  • 整部地演奏《赋格的艺术》是对它最大的伤害,也最好地证明我们仍有待于找到一条认识这部“总结”巴洛克之作的道路,因为这部作品等于是一部哲理性的每日祈祷书,每一个小节值得反复思考。只有长期熟悉其中各首赋格曲后,才能真正领悟它们释放的信息。 (查看原文)
    Tangerine 1赞 2014-09-01 23:43:52
    —— 引自第513页
  • 鲁宾斯坦是一个出色的钢琴家,完全是门德尔松和舒曼的莱比锡学派的模仿者,几乎不配称作“俄罗斯作曲家”。 柴科夫斯基不属于音乐大师的行列,称之为“近代的俄国贝多芬”是无稽的。……柴科夫斯基初期的交响乐还完全不能找到交响乐的声音……第四交响曲大体上还是非交响乐的,虽然有些主题素材很美,呈示得很好,整个的配器也很有趣,但毫无交响发展的痕迹,只不过是一连串的重复和一系列的高潮进行,常常接近歇斯底里。……的确,他在掌握管弦乐队方面从畅心悦目的精雕细琢乃至狂吼怒号的巨响效果,一般讲是很突出的。不可否认的这后一种因素,是近代指挥家夸张手法的最好工具,所以也是柴科夫斯基在西方听众中受到欢迎的最重要的因素。 另外的一派与柴科夫斯基不同,无视——至少在理论上——西方的伟大音乐遗产……在彼得堡聚集在一起成为奇怪的五人小组。(巴拉基列夫、鲍罗丁、穆索尔斯基、柯萨科夫、居伊) (查看原文)
    AMY园 1赞 2016-10-05 10:55:05
    —— 引自第964页
  • 然而,古典主义并不是一个新的倾向,仅仅与18世纪末相关;它只不过在古典时期最终成型。犹如理性主义在17世纪和18世纪呈现两种不同的面貌,古典主义也有一个17世纪的阶段,洛可可并不能完全将其抹杀。但是早先的古典主义主要表达为法规与秩序,依据的更多是罗马的线索;而18世纪的古典主义以自然、自由和希腊文化为本,最终凌驾于罗马-法兰西古典主义之上。到19世纪,罗马-法兰西古典主义又一次站到前台,体现为宏大的建筑、富于戏剧性的绘画、历史性的大歌剧,随后起而代之的是各不相同的潮流,诸如哥雅的希腊式巴罗克风格、浪漫主义的希腊迷,其中掺杂东方和中世纪的支流。古典的希腊线索在18世纪完好无损地从沙夫茨伯里传到歌德... ... ... ... 与17世纪富于绘画感的巴罗克风格相反,18世纪古典主义的艺术理想倾向于造型上的清晰性。希腊文化早先的倡导者在著述中令人信服地说明,节制和清晰表达日益成为目标,巴罗克风格彻底被抛弃——温克尔曼针对巴罗克雕塑和伦勃朗剧烈的色调对比所发的激烈指责便是明证。然而,新的造型理想并没有像在古希腊那样,完美体现在建筑和雕塑中。虽然古典艺术受到普遍赞誉,但美术没能再次捕捉古代的精神。美术家以18世纪主观个体的灵魂寻找希腊的荣光,其心态与古代人相去甚远。对于古代人来说,荣光与生俱来,毋需刻意寻找。 古典主义坚信,存在亘古不变的艺术形式与规律。以温克尔曼对希腊的抽象化、风格化概念——“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为准绳,古典主义坦诚表白,内容和形式的普遍性不是空中阁楼般的虚构,希腊人从前曾一度实现,如果条件适合,这一理想将重又实现。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坚定不移地认为,他们已经找到指点迷津的阿里阿德涅之线。但是,脱胎于戏剧性的巴罗克,又遭轻浮的洛可可的软化,艺术家无法与希腊的安详理想等量齐观,只好满足于妥协。我们放眼四方,随处映人... (查看原文)
    NomadD 2021-07-07 17:51:10
    —— 引自章节:文艺学术中的古典倾向 / 620
  • 音乐的浪漫主义在瓦格纳的创作中达到了它的巅峰和它的毁灭。他完成了浪漫主义的最终目的——整体艺术品。但是瓦格纳和他的辩护者所宣告的整体艺术品意味着个别的艺术的终结,意味着无论纯戏剧或纯音乐都没有存在的理由;由于在他的戏剧中音乐占了顽固的统治地位,他们的这个主张就行不通了。纯戏剧和纯音乐仍然健在,易卜生和勃拉姆斯恰恰能够在瓦格纳胜利的时刻站了起来。 (查看原文)
    Charles Rosen 2011-05-12 00:43:45
    —— 引自第523页
  • 斯宾格勒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这就必然把我们拉回到大众的(这时大众成了“种族”的同义语)集体主义;而实际上只有个人的自由是拯救之路。因为自由意味着精神的分化和独立性,它能产生个人;而任何社会的严密制度化,都要求文化的一体化,限制个人的发明创造型,并扼杀艺术。 (查看原文)
    Charles Rosen 2011-05-12 00:53:40
    —— 引自第638页
  • 各种不同的手稿本都明确要求,使徒书信的读经员—他常常代表yedu (查看原文)
    Wolfeyes 2012-10-28 02:05:27
    —— 引自第61页
  • 在德拉克洛瓦的著作中,他强调仅仅模拟自然还不能成为艺术,它只不过是艺术的基本手法之一;只有天才能够洞察事务的根源和道理,每一艺术作品分析到最后都是想象力的产物。但是这想象力是一种不同于浪漫主义的幻想的东西,它是一个人经验和观察的总和,是他的气质。。。这种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要抓住急速飞逝的瞬间印象。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示出那当时所理解的本质上是多方面的生活。对这一问题印象主义提供了最终的解决,但奠定基础的是德拉克洛瓦。 (查看原文)
    乌十三 2013-04-25 15:16:56
    —— 引自第629页
  • 艺术是天才的产物,需要哥伦布那样的信心。如果他的信心是坚定不移的,在他那目不转睛的展望前程眼前就会涌现出岸边。因为即使在地平线之外,那里并没有海岸,他的创造力也会从海底把它升起。 (查看原文)
    乌十三 2013-04-25 15:48:01
    —— 引自第638页
  • 巴赫的康塔塔给外行的印象事情,他是一个超脱尘世纷争的人,完全陶醉在对天国的崇拜中。但是,熟悉他以后,不禁为此人的尘世性而感到震惊,看到他无日无时不在渴望救恩。“救我脱离罪孽”的呼喊响彻好几百首咏叹调和合唱曲,他在每一首中重访施救恩的骷髅地。……巴赫则怀着信徒的教条式疑虑,深信人只有在死亡中才能获得自由。 (查看原文)
    Tangerine 2014-08-28 00:24:22
    —— 引自第501页
  • 这位音乐家的奇迹,我们当做一种自然而然的事物把它接受下来,我们还远远没能知道在他的艺术中我们究竟获得了什么。从他遗留给我们的大量礼物中,我们甚至连歌曲的大部分还不甚了解,更不用说其他的作品了。从他的作品全集四十巨册(188-1897年出版)中我们可以鸟瞰他创作活动的全貌,它接触到音乐的一切领域这音乐就是青春本身,只有青春才能那么美丽,自由无羁,满正的主义的、自然的庄严性。这样的人给人间留下青春的化身,他们必然死于青春时期。 (查看原文)
    郁涵君 2020-12-14 22:27:22
    —— 引自章节:舒伯特 / 778
  • 假如读一读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和莫里哀献给音乐的富于灵性的诗句,就会意识到,我们未能使自己去适应过去时代的伟大音乐,我们漫不经心地错失了艺术和审美享受的一个巨大宝藏。正值此时,现代音乐学到来了。它希图、发掘、解译和说明过去的音乐并用现代编订版本使之为现代公众所知。过去几代人里程碑式的研究工作,由众多学者参与,体现了人类的独创和博学。我们的任务是,利用所有这些劳动的成果以教徒一般的虔诚态度履行职责,从中得到精神财富。 写作这部音乐史,我心中的读者对象是那些将音乐享受与智力好奇相结合的爱乐者。请不要期待这是技术性或传记性的一本书。这是一部有关音乐怎样参与西方文明进程的编年史…… 我力图避免使各处都在闪烁光辉的艺术财宝仅仅变成一种抽象。我总是在寻找伴随史实和艺术成就所出现的泛音,力图看到每一个细节背后所有创造的心灵为了清晰表达和情感表现所作的搏斗。一个活着的人企图去接近一个时空遥远的陌生灵魂深处,他发现自己有了明确的线索,借此他重新构筑起过去时代的景象。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的历史理解会对现在产生多方面影响的原因。不论所研究的对象距我们有多么遥远,我们也必须以某种方式把它吸收到自身中来。当这个陌生灵魂的隐蔽特质在我们的心灵中产生火花时,这个时候,也只有这个时候,过去的灵魂将会重新复活。因为它所带来的是我们自己的某些东西。 新人文主义的伟大代表洪堡曾说过:“对古典考古学、语文学和历史的研究应该导向对古人及其文化的理解。”这是所有历史研究、所有人文学科的准则。现代人文主义和古代文主义的区别,仅仅在于我们研究的广阔性,以及现代人将探照灯伸向原先看似无底深渊的能力。艺术创造宝藏丰富,时时更新但又相互关联。我们在其中寻找着人,因为我们发现,过去的每一个音响都在今天激起了回声。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21-02-06 15:56:10
    —— 引自章节:引 言 / 1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