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ice》的原文摘录

  • 现在是凌晨三点,你的大学室友问你为什么深夜不睡觉,而是思考与失控电车有关的道德困境。 “为了给伦理课写一篇好论文。”你回答道。 “可是为什么要写一篇好论文呢?” 你的室友问道。 “为了获得一个好成绩。” “可是为什么要在乎成绩呢?” “为了在投资银行得到一份工作” “可是为什么要在投资银行得到一份工作呢?” “为了某天成为一名对冲基金经理。” “可是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对冲基金经理呢?” “为了赚很多的钱。” “可是为什么要赚很多的钱呢?” “为了能够经常吃龙虾,我喜欢吃龙虾。毕竟,我是一个有感知的生物。这就是我为什么熬夜思考失控电车的原因!” 这就是康德所说的“他律规定性”(heteronomy)的一个事例——做某事是为了其它事情,再为了其它事情,再为了其它事情,如此等等。当我们他律地行动时,我们是为了某些外在于我们的给定的目的去行动,我们是自己所追求的各种目的的工具,并非目的的设定者。 康德的意志自由观念与此截然相对。当我们自律的行动——也即根据我们给自己所立的法则而行动时——我们做某事是为了自身的目的,是作为目的本身。我们不再是那些外在于我们而给定的各种目的的工具。“自律地行动”这一能力,赋予了人类以特殊的尊严,它标示了人和物之间的区别。 对于康德而<原文开始>言,尊重人的尊严就意味着将人当做目的的本身来对待。这就是为什么功利主义为了总体福利而利用人是不对的。将那个大汉推落到轨道上以挡住电车,就是把他当做了工具,因而没有把他当做目的的本身加以尊重。一个开明的功力主义者(如密尔),可能会处于对次生效益的考虑——从长远来看会降低功利——而拒绝去推那个人。(比如人们将不敢站在桥上了,等等。)然后,康德会坚持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让人打消推人下桥的念头的理由,它仍然是将那个潜在的受害者当做成全他人幸福的一种工具、一个对象、一种手段。它让他活着,却并不是为了他自己的目的,而是为了让... (查看原文)
    Ying 24回复 76赞 2013-01-06 22:56:42
    —— 引自章节:人与物
  • 要看一个社会是否公正,就要看它如何分配我们所看重的物品——收入与财富、义务与权利、权力与机会、公共职务与荣誉等等。一个公正的社会以正当的方式分配这些物品,它给予每个人以应得的东西。 (查看原文)
    黯淡星 28赞 2021-01-07 20:40:29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做正当之事
  • 我们所钦佩的一种性情,这种性情将自己的生活环境看做一种反思性的、情境的存在,并且能够接受这种环境——受那种将我置于一种特殊生活中的历史的制约,但却能意识到它的特殊性,并因此能注意到各种不同的主张和更开阔的视野。要具有性格,就要接受自己的(有时候是相冲突的)各种束缚而生活。 (查看原文)
    [已注销] 4赞 2013-08-15 20:26:35
    —— 引自第270页
  • 我们不应当逐事地使功利最大化,而应当从长远来看。他认为,尊重个体自由从长远看来,会导致最大的人类幸福。允许大多数人使持异见者保持沉默或抑制自由思考者,可能会使目前的功利最大化,可是从长远来看,这会使社会变得更坏,更加缺乏快乐。 (查看原文)
    美狼 4赞 2012-09-14 16:55:15
    —— 引自第41页
  • 我们之所以将《哈姆雷特》看作是伟大的艺术,并不是因为较之于低级的娱乐,我们更喜欢它,而是因为它运用了我们的最高级的能力,并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加完备的人。 (查看原文)
    美狼 4赞 2012-09-14 16:55:15
    —— 引自第41页
  • 我们应当反对这样一种论点:制度的安排总是有缺陷的,因为自然才能的分配和社会环境的偶然性因素是不公正的,而这种不公正不可避免地必然要转移到人类的制度安排之中。这种思想有时候被用来作为对不公正视无的借口,仿佛拒绝认不公正的在和不能接受二样。(我认为)自然的分配无所谓公正不公正,人们降生于社会的某特殊地位也说不上不公正。这些只是一些自然事实。公正或不公正在于制度处理这些事实的方式。 (查看原文)
    椰椰子🌈 3赞 2021-07-23 15:41:24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最大幸福原则/功利主义
  • 来自:熊猫书院 所谓“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因为法律是有强制性的,法律不能强制每个人都去做“好人”。 每个人的博弈结果是不同的,我们所说的公正实际上是无数个个体博弈的结果,是整个社会的抉择。 如果没有道德,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文明社会,因此所有政权都会提倡德性的培养。培养德性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举个你身边的例子,“八荣八耻”就是如此。 功利主义的逻辑简而言之即:评判一个行为是否道德应当取决于这一行为的最终结果。 绝对主义注重行为的本质和特性,却不考虑事情的后果。 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是将大众福利、集体幸福最大化,也就是“给予最多的人最大的快乐”。边沁主张牺牲小部分人,让更多人得到幸福。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讲,政治应当是要塑造好公民,培养好的品质。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在社会的分配中,最好的物品并不应当是财富,而应该是职务和荣誉。 对亚里士多德而言,公正是一种相互之间的“合适”,让人们得到适合他们、并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本性的东西。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在哲学领域,说到公正,一定绕不开良善生活的本质这一问题,这是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给我们留下的最珍贵的思考。 康德认为,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买一个东西,那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一种欲望,这样的选择不是自由,这样的你是欲望的奴隶。 差异原则并不是在追求财富的平等分配,而只是追求将所有偶然的因素(例如天资聪颖)最大可能的造福于人类,对这些偶然因素的效果进行再分配。 在康德看来,如果我们像动物一样,追求享乐和欲望,或是回避痛苦,我们不是真正的自由。 (查看原文)
    李大日宣 1赞 2017-08-06 09:42:40
    —— 引自第1页
  • 契约的道德约束力来自于两种不同的理念:意志自由和互惠性。 (查看原文)
    James 1赞 2019-12-19 04:47:26
    —— 引自章节:第六章 平等的理由/约翰·罗尔斯
  • 如果允许有特殊知识,那么结果就由于任意的偶然性而有所偏袒……如果原 始状态是为了产生公正的契约,那么,契约各方就必须处于平等的境况,并被当 做有道德的人而同等地对待。必须通过调节最初契约状态的环境,而纠正这个社 会的任意性。 (查看原文)
    James 1赞 2019-12-19 04:47:26
    —— 引自章节:第六章 平等的理由/约翰·罗尔斯
  • 在市场占主导的社会,人们期望那些雄心勃勃的人积极地追求他们的利益,而且自我利益和贪婪之间的界线经常比较模糊。然而,成功与失败之间的界线却被人们鲜明地铭记于心。“人们应该得到由成功而赐予的奖励”这一信念,是“美国梦”的核心。 (查看原文)
    风乎舞雩 1赞 2012-02-25 20:25:42
    —— 引自第16页
  • 三种公正:福利、自由和德性 * 贪婪是一种恶,是一种不道德的存在方式,尤其是当它是人们觉察不到别人的痛苦时。它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恶,它还与公民德性相冲突。 * 在当代政治语境中,公正意味着尊重自由和个体权利这一观念至少与功利主义是幸福最大化的观念,同样为人们所知。 * 一种毫不接触墙上的影子的哲学,只能形成一种贫瘠的乌托邦。 1. 功利主义:公正意味着是功利或者幸福最大化——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代表人物:Jeremy Betham(1748~1832),John Stuart Mill(1806~1873) 主要观点: * 我们都喜欢快乐而厌恶痛苦。功利主义哲学使之成为道德和政治生活的基础 * 功利主义将我们在给人类生命设定货币价格时所表现的退缩倾向,看作是一种我们应当克服的冲动,是一种妨碍清醒思考和理性社会选择的禁忌。 2. 自由主义和平等主义:公正意味着尊重人们选择的自由——人们在自由市场中所作出的实际选择(自由至上主义者的观点),或者是人们在平等的原初状态中,所可能做出的假想的选择(如平等主义者的观点)。 自由至上主义 任何企图带来更大的经济平等的尝试,都注定具有压迫性,并且对一个自由的社会是有害的。—— Friedrich A. Hayek(1889~1992) 如果一个人有意选择为今天而活,为了当下的享乐而使用他的资产,故意选择一种穷困潦倒的老年生活,那么我们又有什么权利阻止他这么做呢?——Milton Friedman(1912~2006) 只有一个仅限于执行合同、保护人们不受压迫、偷盗和欺骗的最小政府才是正当的。任何一个更加宽泛的政府都侵犯了人么不被强迫去做某些事情的权利,因此都是不正当的——Robert Nozick *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种根本性的自由权——用自己所拥有的事物去做任何事情的权利,假设我们尊重他人也有这... (查看原文)
    zhaorui 1赞 2012-06-04 18:52:55
    —— 引自章节:全书
  • 我们打算多数的争论都是关于如何分配经济繁荣的成果和困难时期的重负,以及如何界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在这些领域中关于福利和自由的考虑占据统治地位。然而,有关经济安排的对与错的争论,常常会将我们带回到亚里士多德关于人们在道德上应得什么,以及为何如此的问题。 (查看原文)
    雪 叁更 1赞 2012-10-21 14:02:51
    —— 引自第13页
  • 我作为一个自由人的尊严,并不在于我是道德法则的主体,而在于是“这一法则的设定者……并仅仅在此基础上服从于它。”当我们遵守决定命令时,我们是在遵守一项自己所选择的法则。“人类的尊严正是在于其制定普遍法则的能力,尽管条件在于:他也要遵守他自己所制定的法则。” (查看原文)
    なな 1赞 2012-10-27 23:39:29
    —— 引自第146页
  • Is morality a matter of counting lives and weighing costs and benefits. Or are certain moral duties and human rights are so fundamental that they rise above such calculation (查看原文)
    yyyyaoyanan 1赞 2013-03-22 21:32:22
    —— 引自第33页
  • 肯尼迪评论道:“与人口成比例,如今在役的军事编制,是当初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力量的4%。”这使得政策制定者们,相对来说很容易将国家投入战争,而不需要获得社会整体的广泛而深入的许可。 (查看原文)
    mabel小满 1赞 2014-01-07 11:55:47
    —— 引自第97页
  • “做一个得不到满足的人要好过做一头满足的猪,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要好过做一个满足的蠢货。” (查看原文)
    Soomy 1赞 2014-03-16 18:37:27
    —— 引自第61页
  • “一个好的意志之所以好,并不是因为它所达到的效果或成就。”康德写道。它本身就是好的,而无论它是否盛行。“即使这一意志完全没有力量实现它的目的,即使它付出了最大努力却仍然一事无成……它也仍然像一颗珠宝一样因其自身的缘故而熠熠发光,就像那些本身就拥有完整价值的事物一样。” (查看原文)
    明空 1赞 2015-06-17 07:50:47
    —— 引自第126页
  • 维护和反对价格欺诈的论证,都围绕着三种观念展开:使福利最大化、尊重自由和促进德性。其中的每一种观念都引向了一种不同的思考公正的方式。(P5) (查看原文)
    -晓烟- 1赞 2019-08-14 16:37:40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做正当的事 小结
  • 民怨的核心:美国公众反对发放奖金和政府救助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他们奖励贪婪,而在于他们奖励失败。 美国人对失败比对贪婪更加苛刻。在市场占主导的社会,人们期望那些雄心勃勃的人积极地追求他们的利益,而且自我利益和贪婪之间的界线经常比较模糊。然而,成功与失败之间的界线却被人们鮮明地铭记于心。“人们应该得到成功赐予的奖励”这一信念,是“美国梦”的核心。(P16) (查看原文)
    -晓烟- 1赞 2019-08-14 16:37:40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做正当的事 小结
  • 当遇到新的情形时,我们在自己的各种判断和原则之间左思右想,用一个来修正另一个。在这种从行动领域向理性王国之间来回思考的过程中发生的思想上的转变,就是道德反思。(P30) (查看原文)
    -晓烟- 1赞 2019-08-14 16:37:40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做正当的事 小结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34 35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