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的设计 | 全本》的原文摘录

  • 如果设计的用力之处总是停留在“让今天的东西明天看起来更显旧”以及给好奇的餐桌提供“新奇果实”,那么它遵循的就无非是技术本身的形式。更关键的一点在于,设计的加入日益加强了这种倾向。 (查看原文)
    NoTor 2回复 65赞 2012-02-08 23:47:11
    —— 引自章节:第一章“设计到底是什么?”
  • 如果要将某一种素材当成优秀的素材,第一步就是要把这种素材的特性无限纯化。对于雕塑而言,黏土是隐藏着无限可能性的素材,但这种可能性的实现是与黏土作为雕塑素材的纯粹分不开的。如果黏土中藏着钉子或者金属片的话,人们就不能随心所欲地塑造它。我们能满手是血的和泥吗?很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东西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富足。 (查看原文)
    NoTor 2回复 65赞 2012-02-08 23:47:11
    —— 引自章节:第一章“设计到底是什么?”
  • 设计中的设计 原研哉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试试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设计师,因为你可以设计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还有你的生活。 第一章 设计到底是什么 设计的历史 1. 电脑技术能带来的财富是如此诱人,每个人都想比别人领先一步得到。这种急迫反倒使人们只顾赶路,来不及细细品味电脑技术本身的丰富内涵。这样匆忙,难免脚步踉跄。我们身处的世界,就这样变得不安定起来。 2. 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 3. 人类的极为纤细的感觉作为尖端技术得到了重视。人们在与世界的交流中,是以多种感觉器官为介质的,所以我们应该对自身的感觉细细品味。 拓展 《现代设计的先驱》尼古拉斯 佩夫斯纳 包豪斯设计学院 第一任院长沃尔特 格罗庇乌斯 第二任校长 汉斯 梅耶 第二章 RE-DESIGN 1. 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质。在问题解决过程--也是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那种人类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价值观或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动,这就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 eg. 坂茂与卫生纸 佐藤雅彦与出入境章----沟通的根本,产生感动的萌芽 隈研吾与捕蝉盒 面出熏与火柴 津村耕佑与尿不湿 深泽直人与茶包----- 把下意识领域的种种可能性设计进去 第三章 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 1. 把门票揉成一团---刺激触觉。如果票面上印一幅森林的图片,这张图片不光是视觉刺激,还唤醒了我们对森林的记忆,包括嗅觉和听觉在内的各种记忆都会因为这种微妙的刺激而被唤起。 2. 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五官:眼,耳,皮肤,鼻,舌 3. 人不仅仅是一个感官主义的接受器官的组合,同时也是一个敏感的记忆再生装置,能够... (查看原文)
    小小安 30赞 2012-12-13 20:11:36
    —— 引自章节:第一章——第八章
  •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查看原文)
    请叫我钱小姐 2回复 25赞 2013-01-08 20:03:29
    —— 引自章节:全文读后感
  • 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 (查看原文)
    请叫我钱小姐 2回复 25赞 2013-01-08 20:03:29
    —— 引自章节:全文读后感
  • 创意并不是要人惊讶于它崭新的形式和材料,而是应该让人惊讶于它居然来自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 (查看原文)
    请叫我钱小姐 2回复 25赞 2013-01-08 20:03:29
    —— 引自章节:全文读后感
  • “原研哉是个复杂的人。作为日本二十一世纪的杰出艺术指导,他透过五感以及各式各样的建构、解构的滤镜去观看这个世界。” (查看原文)
    行坐山人 21赞 2015-05-24 14:35:00
    —— 引自第1页
  • “艺术说到底是个人意愿对社会的一种表达,其起源带有非常个人化的气质,所以只有艺术家自己才知道其作品的来源,而设计,则基本上不是一种自我表达,它源于社会。设计的实现在于去发现一个很多人都遇到的一个问题然后尝试着去解决的过程。由于问题的根源在社会内部,设计是一种感染,每个人会因其过程所创造得到启发,是基于人类在普遍价值和精神上的共鸣。” (查看原文)
    行坐山人 21赞 2015-05-24 14:35:00
    —— 引自第1页
  • “技术的进步与感觉的退化,除非能够微妙的唤醒与启动接受者的感觉,否则技术没有任何意义,而现如今观察周围,我注意到的正相反” (查看原文)
    行坐山人 21赞 2015-05-24 14:35:00
    —— 引自第1页
  • 用白来填充有形有色物的间隙 带来节奏的美感。但更多是想通过有意识的使用白(而不是白和其它物的配合)来表达静,空。空不仅指形式的简单、逻辑的复杂等等。空其实提供了一个让我们的想象力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感知力以及相互理解力。空就是这种潜力。 创造性与“质疑”是本质的,一个创造性的问题是一种表达方式——它不需要确定的答案。这是因为它自身就包含了无数答案。 (查看原文)
    行坐山人 21赞 2015-05-24 14:35:00
    —— 引自第1页
  • “然而,这却不是日本丧失信息的理由。我们有不可抹杀的东亚尖上的位置,我们有意识明确的信心,我们必须合理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平静地反思。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应该草地率行事,为本民族强求中国目前正享有的繁荣。我们一定不要试图去紧跟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资源、十三亿六千万人口、正全面开展国民经济大提速的大国的脚步。高速经济增长就象青春期,还不知道什么是疲倦。日本已经经历过了,其发展正在进入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成熟。在这里生活,我们就必须完全清楚,人类的幸福不仅在于高涨经济的熙熙攘攘。我们必须评估经济、技术与外国文化,以及我们自身文化特质为世界注入的元素。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产生与一种成熟文化相关联的优雅的意义。否则,日本就可能被世界其他人民从记忆中抹去,被当成一个阴影地带,当成一个未能认识其适当用途,不仅放弃了自身经济,还放弃了其文化资源的民族遗忘,成为一处甚至不值得探访的地方。” (查看原文)
    行坐山人 21赞 2015-05-24 14:35:00
    —— 引自第1页
  • 过去,平面设计师必须具备在两条相距一毫米的线间画十条线的技巧,作为书写汉字的训练。不久前,我们用绘图笔应用了一下这个技巧。我属于比那些接受了最严格训练的那代人晚一点的一代,但我仍记得我们这一代的平面设计课程包括了类似的训练。今天,由于有了电脑,理论上我们可以在两条线间画成百条,甚至上千条线。因此我们可以嘲笑老一代设计师的这种训练。但这不是单纯技巧的问题,这是一种感觉的圆熟,或增强。在一毫米的宽度内画十条线的能力证明一个人的眼力已增强到可以把一毫米等分成十份的程度。有些感觉不经过必要的训练是绝对达不到的。如此高度发达的感觉认知与电脑结合起来将产生无与伦比的力量。而事实是,如果一个眼睛完全无能的人即便拥有能在一毫米间画一百条线的工具,也是没有意义的。 (查看原文)
    1回复 15赞 2012-06-22 18:47:31
    —— 引自第146页
  • 我曾以为设计是信息的建筑,且此建筑建立于信息接收者的大脑中。最近我又想到,虽然此建筑构造的材料确实是感官从外界带回来的信息,同时,某些非常重要的大厦单元确实被外界刺激唤醒的体验和记忆。当外界刺激唤醒了内部存储的记忆之山,人们才能想象世界并阐释之。 (查看原文)
    die SEELE 2回复 9赞 2012-05-23 19:01:35
    —— 引自第102页
  • 艺术...其发生的根本立足点是作为个体的个人。只有艺术家本人才能掌握其艺术发生的根源。艺术孤傲而直率。......而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质。在问题解决过程——也是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那种人类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价值观或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动,这就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 (查看原文)
    Hi 8赞 2014-05-10 17:23:40
    —— 引自章节:全书笔记
  • ...将感觉分成五类是很勉强的。比如用指尖轻轻接触的那种触觉,和重重地用手掌压的那种触觉是不一样的。对骨头和关节的刺激,说成‘压觉’也许会更恰当一点。 人不仅仅是一个感官主义接受器官的组合,同时也是一个敏感的记忆再生装置,能够根据记忆在脑海中再现出各种形象。在人脑中出现的形象,是同时由几种感觉刺激和人的再生记忆相互交织而成的一幅宏达图景。 记忆并不是简单地再现过去,而是在接受外部信息的同时,一次被一一唤醒,彼此认证,再充实以新的信息。因此,所谓印象,就是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部刺激,并把这些刺激和人脑中缘由的记忆组合、联系而生成的结果。.......设计,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干预这个过程。 (查看原文)
    Hi 8赞 2014-05-10 17:23:40
    —— 引自章节:全书笔记
  • 我希望这本书经过很长 时间以后,能够因为风化而变成古董.....作为设计师,就是要赋予读者手中的这本书以最好的感觉.....不是单纯看作信息从左向右的物体,而是要以珍惜信息的态度来理解书籍的魅力。 (查看原文)
    Hi 8赞 2014-05-10 17:23:40
    —— 引自章节:全书笔记
  • 有美感的商品能开启人们的消费意识。一个审美意识相对不成熟的国家能生产出不太有美感的商品在这个国家热卖。.......但当富有美感的商品在这些国家销售时,也会对当地的消费者们产生启发,引起他们的消费欲望。 所谓品牌,是经销地的文化和消费欲望的综合体现。 (查看原文)
    Hi 8赞 2014-05-10 17:23:40
    —— 引自章节:全书笔记
  • 和欧洲式的名牌始终维持某一特定的个性不同,日本的日用品......渐渐成为消费意识“怠惰”的商品,结果就出现了日本人不在便利商店就在名牌精品店消费的两极分化现象。 (查看原文)
    Hi 8赞 2014-05-10 17:23:40
    —— 引自章节:全书笔记
  • 日本人似乎时常把自己放到世界的边缘,而且在其内心深处,总有一颗乡下人般的灵魂。 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是以“西化”的方式来进行。如果从日本古代的传统文化中孕育出现代文化,也许日本会变成和现在完全不同的国家。.......在这个可能的世界里,不需要依靠明亮的西方现代文明的灯光,而是在阴暗中悄然展开一个日本式的设计世界。《阴翳礼赞》所提供的就是通往这个可能世界的途径 (查看原文)
    Hi 8赞 2014-05-10 17:23:40
    —— 引自章节:全书笔记
  • 我们观看世界的视角与感受世界的方法可能有千万种,只要能够下意识地将这些角度和感受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设计。 (查看原文)
    Minifox 6赞 2012-05-23 16:51:37
    —— 引自第2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47 48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