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短评

热门 最新
  • 54 沈入忘🌟 2012-06-01 14:31:04

    女人啊,你敏感得那麼脆弱,悲觀得那麼勇敢,又不可理喻得那麼有趣。

  • 51 萨库拉 2012-10-07 00:43:10

    即便女战士如法拉奇者,也会说出“我一生唯一嫉妒的人,就是那些有孩子的女人。”把女人从生育中解放出来才是真正的解放。

  • 26 子羽 2016-06-12 21:07:49

    虽然标题是《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其实是一个女人给所有女人的信,给那些不畏惧困惑的人; 那些不知为何要以痛苦和死亡 为代价来摆脱疲惫的人。

  • 15 菠菜 2012-03-17 21:21:29

    还好是借的。看来我不喜欢神神叨叨的自白书- -

  • 14 乡愁 2014-06-13 15:40:54

    译序里说,作者法拉奇给邓小平的建议曾经促成了天安门广场上马恩列斯画像的取下。书的介绍中说:这是“一个未婚母亲与腹内胎儿的旷世未有的缠绵恋情。”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撇开文中种种所谓思考的段落,这不过是一个未婚先孕,根本就没准备好做母亲的人,她吸烟、喝酒、情绪极不稳定,还不顾医生的劝阻,执意要屡次长途旅行,最终她的任性导致了孩子的流产。我讨厌这个人,我认为她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根本不配做母亲。

  • 9 自娱者小五 2011-10-11 23:44:45

    心心念念想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来认定自己伟大特质的女人其实都是自私的女人,你在怀有一个生命的时候,可曾问过他的意愿?可曾真正把他当做与你势均力敌的生命来看?与他争夺权力,讨论平等,向他倾诉。当他来临,真心与他问候,当他远离,郑重与其告别?这真的是写给所有女人的书。法拉奇。

  • 5 Ying 2012-08-06 22:39:13

    也许怀孕的单身妈妈看了比较有共鸣...

  • 9 一文 2016-09-29 23:54:41

    真遗憾我读到的第一本法拉奇的书是这一本——这个几乎活在神坛上的女人,这个抗争者,这个斗士…而我对她的最直观的印象,竟然来自于这个女人如何放弃了自己的孩子。因为书的标题和前面法拉奇对这个胚胎表现出的喜爱,我误以为这是个以悲伤的姿态为自己辩护的可悲尝试,但是看下去后才惊奇地发现她毫不避讳自己对自由和独立意志的渴望,敏感的自尊心让她渴望爱又排斥爱,让她视孩子为自己的月亮又抗拒孩子的出生——直至大量抽烟、酗酒、长途跋涉的工作让胎儿死在腹中,她经历短暂的哀悼后又迫不及待地拥抱自己鲜活的生命。尽管我承认法拉奇对自由的激情和出色的成就,但也无法忽视她惊人地自私。即使是真诚的自我剖析在我看来也毫不动人。

  • 3 团小纸 2012-04-25 19:29:12

    当孩子未出世时,妈妈你在想什么?

  • 3 千寻|Scorpio 2012-08-20 16:51:06

    法拉奇的文字从来少不了犀利与强势,这部书不仅是法拉奇世界观的一次阐述,更是她的自传体文字,笔下的未出生的孩子,不是她的幻想,而确实曾经存在过,每每读她的这些文字,我就更觉得痛彻。

  • 4 时间与魔法师 2010-08-26 08:19:01

    昨晚读了一篇,泪流满面~

  • 2 月半女史地板君 2012-03-04 17:39:16

    这个世界不会好了。

  • 5 海扬尘 2017-01-01 15:15:39

    法拉奇一定相信存在主义吧。子宫里胎儿恐怕也不是平等的,世界上的平等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个人都会死!命运之路充满坎坷,满目疮痍,但这糟糕的世界上仍然盛开着一些美丽的小花。人生总有走到头的那一天,在此之前咬牙走下去吧。婴儿总是象征着纯洁和希望,然而一代又一代人,长大后却成为奴隶。

  • 2 名字里都有个狐 2012-12-08 18:01:02

    我看到了作者缠绵和恐慌的情绪,甚至一下子被这种情绪打动了。

  • 2 schelotto 2014-04-17 08:37:00

    坚强的女人和脆弱的女人,她们其实往往是一个人

  • 2 劈头士》睁木 2013-06-26 23:54:14

    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不是在《男人》里有呢?记不确切了。。。还是对《男人》里的一段的扩充?这个孩子在法拉奇腹中可以说是必死的,法拉奇的心在于世界、社会。她对孩子的喃喃自语最后还是打动了我,她爱这个孩子,又担心孩子的降生。她说:”你仍然不理解现实社会的邪恶:世界变是变了,但却仍然保持原状。“,她悲观地爱着未出生的孩子,说到后面,与其是在对孩子说,不如说是自言自语。。。

  • 3 Lett yice 2017-11-26 16:00:10

    不要劝慰不要审判不要软弱啊我的女孩

  • 1 曼靑 2011-04-05 10:51:33

    “孩子 生活就昰這樣一場艰難的嘗試。它昰一場日益更新的戰爭 它所有的快樂的時候全昰些微不足道的插曲 并且祢將爲它付出太髙的代價。”看到扉頁上的作者簡介之後才終於找到我不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一個出身於兵荒馬亂年代的戰地記者 轉而來寫一部如此含情脈脈扭扭捏捏嘰嘰歪歪的飽含母性的小說 難道不別扭嗎? 我聽著都別扭。《第八日的蟬》恰好也寫了一位失去胎兒的未婚母親 但昰這本書完全不能和角田光代的入木三分相比較 其實完全就不用比。我昰眞的很不喜歡她每次把政治色彩的社會經驗以浮誇說教式的授予一個腹中胎兒。它甚至還不確定性別 它聽起來不過隻昰祢口中的一個兒話音 爲甚麽要讓他馱著祢對這個世界的不公正和鄙夷來到這個世界? 生養一個孩子不昰要讓他成爲另一個祢 而昰讓他替祢重新活一次嗎?

  • 1 翁小样 2011-08-20 19:58:22

    水图借 家沙发上看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071001/

  • 1 玩小球的mio酱 2010-08-20 09:23:33

    一个人并不是指一个新诞生的躯体,而是由文化和社会影响所塑造的某一个体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