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艺术》的原文摘录

  • 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 独自旅行似乎有一个优点。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通常在极大程度上收到我们周围人们的影响,我们调和自己的求知欲去满足别人的期待。他们或许已经认定我们是怎样的人,因此我们不得不有意识地隐藏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我没想到你是那种对公路路桥感兴趣的人。“他们也许会以一种让你不自在的口吻说出他们的看法。被一个同伴近距离地观察会阻止我们观察别人,我们忙于调整自己以满足同伴的疑问和评价,我们不得不让自己看上去更正常,这样一来便影响了我们的求知欲。但是独自一人行走在哈默史密斯的正午,我却没有这样的顾虑。我可以无拘无束地做出些奇怪的举动。我描下了一家五金店的窗户的草图,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公路路桥。 我们遇见过穿越沙漠的人,在冰上漂泊或在丛林里穿越的人,然而在他们的灵魂里,我们无法找寻到他们所见的痕迹。穿着粉红色和蓝色相间的睡衣,心满意足地待在自己房间里的塞维尔•德•梅伊斯特正在悄悄提醒我们,让我们在前往远方之前,先关注一下我们已经看到的东西。 (查看原文)
    泥巴酱 2回复 58赞 2012-02-25 19:37:38
    —— 引自章节:RETURN
  • 我们总是太多概念、太多预设、太多追随、太多知识、太多传闻,而舍弃了本来最值得珍惜的耳目直觉和具体细节,结果,哪儿都走到了,却走得那么空洞,那么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查看原文)
    懵C麻麻 20赞 2012-08-20 14:45:11
    —— 引自第5页
  • 接受比自己伟大的事物,也接受自己不了解的道理。这个世界对约伯而言可能缺乏逻辑性,但是这不表示世界本身缺乏逻辑。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人生去衡量一切,而应该通过壮阔的景致提醒我们人类的渺小和脆弱。 如果这个世界不公平,或让人无法理解,那么壮阔的景致会提示我们,世间本来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宇宙的力量可以移山倒海,而人类不过是小小的玩偶。从壮阔的山河中去了悟自身的局限是十分有效的,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在日常生活的流变中感到焦虑和愤怒。不只是自然违抗我们,就连生活本身也是不堪忍受的重压。然而,自然界中广阔的空间却最充满善意和敬意地提示了我们所有超越我们的事物。如果我们用更长的时间与它们相伴,它们会帮助我们心服口服地接受那些无法理解而又令人苦恼的事情,并接受我们最终将化为尘土这一事实。 (查看原文)
    夜寒苏 17赞 2012-11-07 20:01:33
    —— 引自第172页
  • 在与美邂逅的那一刻,我们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就是一种握住它不放的渴望:将它占为己有,并使它成为自己生命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我们有一种迫切地表达的欲望:“我曾在这里,我看见了它,它对我很重要。” (查看原文)
    Wolfeyes 14赞 2012-02-24 23:27:36
    —— 引自第210页
  • 有一种标准可以衡量我们是多么习惯于对细节的疏忽:如果我们停下来注视一地的风景,停留时间约为完成一幅素描的时间,那我们将被认为是反常,甚至是危险的。十分钟敏锐的专注是描绘一棵树所必需的;然而最好看的树也很少能让过路人驻足一分钟。 技术也许让人们更加容易接触到美,但是它并没有使拥有或欣赏美的过程变得简单。 罗斯金逐渐察觉到摄影给它的大多数使用者带来了严峻的问题,他的热情慢慢消失。使用者们不是把摄影作为积极而有意识的观察的一种补充,相反,他们将它最为一种替代物,以为只要有一张照片,自己就把握了世界的一部分。 对于一片景色真正的拥有,实质是通过有意识的努力注意到各种元素并且了解它们的结构。只要将眼睛睁开,我们就能见到许多美景,但是这份美在记忆中存留多久却要依赖于我们领悟它的用心的程度。照相机模糊了观看与注视之间,观看与拥有之间的区别;它或许可以让我们择取真正的美,但是它却可能不经意的使意欲获得美的努力显得多余。。照相机暗示我们,只需拍摄一张照片,我们就做完了所有的功课,然而就清晰地了解一个地方而言,就必须包含询问我们自己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树干事如何与树根相连的”“舞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一棵树的色泽似乎比另一棵更深”——在素描的过程之中,类似的问题不断出现并得到回答。 我们可能从绘画中获得的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对某些风景和建筑吸引我们的深层原因有一个清醒的了解。我们为自己的品味找到了解释,我们培养了一种“审美能力”,一种对美和丑进行判断的能力。我们更加确切地知道一座建筑物所缺乏的是什么,而这也是我们不喜欢它的理由;同时我们也可了解我们赞叹的建筑之美缘何而起。我们更快地分析一种令我们感动的景色,并且明确指出它另我们感动的力量从何而来。我们从一种麻木的“我喜欢这个”转变为“我喜欢这个,因为……”最后也能归结出自己喜欢的特点。即使我们只是在做试验和尝试,关于美的法则也会进... (查看原文)
    luxx 10赞 2012-06-15 13:06:52
    —— 引自第215页
  • 城市人毫无主见,只限于在街边或饭桌上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虽然他们生活舒适,却从未放弃追逐新鲜事物,即使他们什么都不缺、而幸福也根本与他们想要追逐的东西无关。 (查看原文)
    カナ 9赞 2012-06-16 12:01:04
    —— 引自章节:the country and the city
  • 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是速度。子弹飞得太快并不是好事;一个人,如果他的确是个人,走慢点也并无害处;因为他的辉煌根本不在于行走,而在于亲身体验。 (查看原文)
    暖九疯 7赞 2012-07-14 21:59:23
    —— 引自章节:对美的拥有
  • 不要因为事与愿违而感到惊讶,因为这个宇宙比你大得多。当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发生事与愿违的情况时不要惊讶,因为你根本不能彻底理解宇宙的逻辑。站在群山之前,你就知道自己有多么渺小。接受比自己伟大的事物,也就接受自己不了解的道理。这个世界对约伯而言可能缺乏逻辑性,但是这不表示世界本身缺乏逻辑。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人生去衡量一切,而应该通过壮阔的景致提醒我们人类的渺小和脆弱。 如果这个世界不公平,或让人无法理解,那么壮阔的景致会提示我们,世间本来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宇宙的力量可以移山倒海,而人类不过是小小的玩偶。从壮阔的山河中去了悟自身的局限是十分有效的,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在日常生活的流变中感到焦虑和愤怒,不只是自然违抗我们,就连生活本身也是不堪忍受的重压。然而,自然界中广阔的空间却最充满善意和敬意地提示了我们所有超越我们的事物。如果我们用更长的时间与它们相伴,它们会帮助我们心服口服地接受那些无法理解而又令人苦恼的事情,并接受我们最终将化为尘土这一事实。 (查看原文)
    Gomu 7赞 2016-06-17 09:29:30
    —— 引自第172页
  • 我们在旅行时,如果我们放弃每小时走100英里,从从容容地行进,我们或许会变得健康些、快乐些或明智些。世界之大,远超过我们的眼界可以容纳的范围,不管人们走得多忙;走得快,他们也不会看到更多。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是速度。子弹飞得太快并不是好事;一个人,如果他的确是个人,走慢点也并无害处;因为他的辉煌根本不在于行走,而在于亲身体验。 (查看原文)
    Echo 7赞 2016-10-24 13:50:50
    —— 引自第230页
  • 华兹华斯说,大自然会指引我们从生命和彼此身上寻找"一切存在着的美好和善良的东西",自然是"美好意念的影像",对于扭曲、不正常的都市生活有矫正的功能。 (查看原文)
    暖九疯 7赞 2012-07-14 15:35:02
    —— 引自章节:乡村和城市
  • 恋爱和阅读之间或许真有某种重要的关联,两者提供的乐趣差堪比拟,我们感到的某种关联感或许就是基于这个假设。有些书跟我们交流的方式与我们的爱人同等强烈,而且更加诚实可靠。这些书能有效地防止我们因自觉并不完全属于人类大家族而滋生的伤感情绪:我们觉得孑然孤立,谁都不理解我们。我们身上那些更加隐秘的侧面——有时竟然在某一页上跟我们撞个正着,一种自我认同感于是油然而生。那位作者用确切的文字描述了一种我们原以为只有我自己才有所会心的情境,一时间,我们就像两个早早地去赴约吃饭的爱人,兴奋不已地发现两人间竟有这么多的共同点(陶醉之下,只能嚼几口眼前的开胃小食,哪有心思再去吃什么正餐),我们也会把书暂时放下,带点乖张地微笑着盯着书脊不放,仿佛在说,“何等幸运,邂逅此君。”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回复 7赞 2012-07-24 16:51:53
    —— 引自第3页
  • 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呆在他的房间里。——帕斯卡尔《沉思录》 (查看原文)
    mint 5赞 2013-09-22 15:56:29
    —— 引自第218页
  • “为了丰富生命”而从旅行中获取只是意味着什么?尼采提供了一些建议。他想象有这么一个人,对德国文化的现状和任何尝试改善它的办法皆感到沮丧。这个人到了意大利的一座城市,比如锡耶纳或佛罗伦萨,竟发现广为人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只不过肇因于几个意大利人之努力。他们凭着运气、毅力和恰当的赞助人,使这个歌社会风尚和价值取向得以变更。这位德国旅客学会从他人的文化中寻找“曾经在过去充实‘人’的概念并使它更完善的东西”。尼采还说道:“历史中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一些对过往的伟大事物进行反思的人,他们从中获取力量,深深感受到人类生命的辉煌灿烂。” 尼采提供了第二种旅行方式的建议:通过历史了解我们的社会喝身份认同如何形成,从而得到一份延续性和归属感。进行此类旅行的人“超越了个人的短暂生命并感觉到自己是他寓所、种族和城市的灵魂”。他能够凝视着古老的建筑并体验到“一份快乐,即他知道自己的存在并非完全偶然或任意的,而是过去的继承者和成果。因此,一个人的存在是合理的,且确有其存在的意义”。 按尼采的说法……我们从旅行中带回来的,或许就不是1600种新植物,而是一系列细微、不显著但却能丰富人生的想法。 (查看原文)
    Annieangel 5赞 2012-05-20 22:00:46
    —— 引自章节:on curiosity
  • 在艺术作品和期待中找寻有价值的因素远比从现实生活中找寻来得容易。期待和艺术的想象省略、压缩,甚至切割掉生活中无聊的时段,把我们的注意力直接导向生活中的精彩时分而无须润饰或造假,结果是,它们所展现的生活气韵生动、井然有序。这种气韵和秩序是我们纷扰错乱的现实生活所不能呈现的。 回忆和期待一样,是一种简化和剪辑现实的工具。 (查看原文)
    俄额俄 5赞 2012-05-25 09:18:52
    —— 引自第14页
  • 我们就像这样一个人,有一个词语在他耳边已经被提及多次,但是只有他体会到这个词语的含义时,他才开始倾听到它。 我们探寻美的旅程也是这样;我们想要从哪里开始艺术之旅,艺术作品就从哪里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 (查看原文)
    tiaah 5赞 2022-07-18 10:20:03
    —— 引自第182页
  • 凡高在普罗旺斯待了几年以后,奥斯卡·王尔德评论说,在惠斯勒(Whistler)画出伦敦的雾之前,伦敦并没有雾。在梵高画出普罗旺斯的柏树以前,普罗旺斯的柏树一定也少得多。 正如尼采所了解的,现实本身是无穷的,也永远无法全部被表现于艺术之中。在普罗旺斯的画家当中,梵高之所以独树一帜,是因为他选择自己感觉最重要的东西来表达。像康斯坦丁这样的画家,花费了巨大的努力画起来则中规中矩,努力追求正确的尺寸。 他(凡高)追求的“像”不同于虔诚的摄影师所追求的逼真。他所关注现实中的那一部分,有的时候需要加以扭曲、省略或者更换颜色,方能在画面上表现出来,但是依然使他感兴趣的是真实——“相似性”。他愿意牺牲一种幼稚的现实主义来成就一种更加深刻的现实主义,就像一个诗人,在描述一件事件时虽然比不上一名记者来得真实,但是却可能揭示出在记者严谨的文字框架内无法找到的事件的真相。 “与其尝试着去精确再现展示在我面前的图景,我更加倾心于随心所欲地运用色彩,为的是有力地表达我自己。” 画家并不单纯地再现,他们所有选择,有所强调,同时他们还致力于表现他们眼中的真实,因而值得让人真心喝彩。 (查看原文)
    luxx 3赞 2012-06-15 12:34:08
    —— 引自第189页
  • 对美和拥有美的兴趣,罗斯金得出了五条主要结论:首先,美是由许多复杂因素组合而成,对人的心理和视觉产生冲击;第二,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倾向,就是对美作出反应并且渴望拥有它;第三,这种渴望拥有的欲望有比较低级的表现形式,包括买纪念品和地毯的渴望,将一个人的名字刻在柱子上的渴望和拍照的渴望;第四,只有一种办法可以正确地拥有美,那就是通过理解美,并通过使我们敏感于那些促成美的因素(心理上的和视觉上的)而达到对美的拥有。最后,追求这种敏锐理解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尝试通过艺术,通过书写或绘画来描绘美丽的地方,而不考虑我们是否具有这样的才华。 (查看原文)
    千日草 4赞 2012-10-16 12:46:15
    —— 引自第212页
  • 回忆和期待一样,是一种简化和剪辑现实的工具。现时的生活正像是缠绕在一起的长长的胶卷,我们的回忆和期待只不过是选择其中的精彩图片。 (查看原文)
    杨荔枝 4赞 2013-02-19 02:32:13
    —— 引自第14页
  • 我像大嚼稻草的驴子般,狼吞虎咽着眼前的五光十色。 我想每天晚上将自己的钥匙塞进这红色大门的锁孔里。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也会因为一个人给面包抹黄油的方式而喜欢上他,也可能因为他对鞋子的品味而憎恶他。如果我们因注重这些细节的东西而自责,那么我们必将忽视生活中的细节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含义。 我们在异域发现的异国情调可能就是我们在本国苦求而不得的东西。 (查看原文)
    Gomu 4赞 2016-06-14 20:41:46
    —— 引自第73页
  • 我们或处于空虚、焦虑的思绪中,或在“动荡的世界”里、城市的交通阻塞中穿梭,但都能够借助旅行中所见的自然景象,如一片树林或湖畔的几朵水仙花,来缓解我们一些“怨恨和卑劣欲望"。 (查看原文)
    。。。 2赞 2019-11-12 22:53:33
    —— 引自第153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91 9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