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的未来 短评

热门 最新
  • 64 微笑迦朵 2012-03-13 22:50:17

    第一部分最精彩。总结一下:怀旧在过去是一种病,在今天是一种药。

  • 14 一只大鱼 2014-08-31 12:51:28

    夏日午后,游荡在如此灵韵的字里行间,往昔的故事、浪漫的情愫,故园、爱情、诗歌,远方城市的故事,文人的流亡……虽不曾经历,却似曾相识,在乡愁怀顾的流连中,心同此理。合上书,悠闲地观察远方的山峦起伏,校园绿树下光影斑驳,还能想象多好的生活。

  • 10 江南草 2012-02-23 16:44:22

    怀旧的对象是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所以永远无法回去。 在定居的农耕时代结束之后,怀旧必然是一种潮流。

  • 13 维舟 2019-01-21 10:45:57

    从文学批评生发的解读,功底深厚。“怀旧”是一个极佳的切入点,揭示了现代社会(尤其是中东欧的后发国家)的内在矛盾与不满。由于现代的进步史观无一例外都乐观地朝向未来,“怀旧的未来”很容易遭到忽视,但作者以其开阔的视野和优美绵密的文笔,让人体会到现代人如何在时代的夹缝中寻找精神回归的对象。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社会,中国其实同样存在这一问题,虽然有着不同的侧面。

  • 9 Moly! 2019-01-31 14:03:58

    二十世纪始于未来主义的空想,而终于怀旧。

  • 3 Edison呢 2013-04-09 09:00:25

    全球化激发出对于地方性事物的更强烈的依恋。与我们迷恋于网络空间和虚拟地球村现状对应的,是程度不亚于此的全球流行病般的怀旧;这是对于某种具有集体记忆的共同体的渴求,在一个被分割成片的世界中对于延续性的向往。在一个生活节奏和历史变迁节奏加速的时代里,怀旧不可避免地就会以某种防卫机制的面目再现。

  • 2 虾米 2018-09-12 10:39:23

    我怀疑,作者对文学的兴趣要远远超过对学术的兴趣。

  • 2 鶴少爺 2011-05-14 13:42:52

    这真的是一本很精彩的书。不过翻译者显然对现代性研究领域不熟,《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给翻成《固体的都在空气中消失》,into翻成in了……

  • 4 安提戈涅 2011-07-26 11:47:42

    博伊姆在梦游吗?有好好讲过一段话吗?同样是论及彼得堡到列宁格勒的历史文化变迁,博伊姆远逊于马歇尔伯曼。

  • 5 Swear 2013-12-06 02:26:06

    为了做pre和写论文,第一部分看了5遍,还是马克一下吧……学术散文真心比学术论文还难看懂……

  • 0 思郁 2010-11-25 17:35:49

    今天你怀旧了吗

  • 7 Sarcophagus 2013-03-11 00:07:50

    Nostalgia万花筒:时间、空间、自我;诗歌、小说、建筑;国族、集体、个人;流亡、放逐、别处;纪念、哀悼、怀想…译笔精美,注释多误。成败皆因地域特色。详评且待后日,需补看些文学作品,并且…春熙感生莫悼衰,花信乍吐语未来;夏榛见盛知阑意,骊歌方引怀旧拍

  • 1 鹿歪1⃣️ 2024-02-25 15:07:08 浙江

    作者和译者的功底深厚,这本书的可读性很强。勾勒了很多有关怀旧议题的关键范畴:怀旧与时间(面向未来的怀旧);怀旧与现代性(现代人的生存境况);修复型怀旧(国家)与反思型怀旧(个人);技术究竟之于怀旧、记忆、修复有多大的作用,其修复后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媒介技术所带来的速度变革与怀旧的悖论……

  • 0 夕岸 2011-02-08 23:51:00

    怀旧是对于现代的时间概念,历史和进步的时间概念的叛逆。

  • 0 南池子 2012-01-04 00:35:00

    ①西蒙·雷诺兹:《怀旧狂热:流行文化对其过去的瘾头》;②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黎》;③《如何正确地怀旧》【http://www.lifeweek.com.cn/2011/1017/35285.shtml】

  • 1 胡桑 2010-12-21 22:24:42

    最喜欢写纳博科夫、布罗茨基的两章。

  • 1 索幻 2020-03-23 15:42:06

    回望的追溯同样激发着前瞻的态势,就像过去作为病症的怀旧成为了现代的良药。怀旧源自对现代的时间寓言和祛魅的空间的反抗,本身又是现代的产物。作者用“外现代”区分现代、后现代,在全球化语境的现代性、虚拟现实寻找返乡的意义,通过对波德莱尔的现代性、尼采的永恒回归、本雅明的“历史的天使”解构了修复(还原)家园神话的怀旧。其中对于“修复型怀旧”和“反思型怀旧”的区分受益很深,反思型怀旧(外现代)作为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的中介,怀念共享的文化经验,破却对于静态的民族历史圣物的迷恋,以个人记忆重述过去。

  • 1 微苒 2015-04-26 15:48:15

    太多书没有读过,感受到了交流上的障碍,所以不评星。读懂的部分看的很多深有感触,哭了几次,作为一个一直在异乡的人,怀旧是再熟悉不过的情绪。等读的书够多了再来回头看。

  • 0 dromobabel 2012-07-12 19:14:31

    在读的书给五星,很罕见吧@@我导太了解我了,爱死这本书了....|||第一部分简直穿透到不行,第二部分搞文学的人文艺的尾巴就露出来了于是不像严肃的学术研究;不过,怎么也是能狠狠触碰到最柔软部位的主题...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