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棺材》的原文摘录

  • 女人的理想生存状态需要少说话,多做爱。 (查看原文)
    柴郡猫 1回复 5赞 2014-04-29 20:21:42
    —— 引自第78页
  • 这个世界之所以纷纷扰扰,还不都是因为我们总爱佯装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都没心没肺,四十岁以上的老家伙们都像行尸走肉? (查看原文)
    柴郡猫 2赞 2014-04-29 19:55:19
    —— 引自第56页
  • 但所有不可能的手段都被完全排除了,剩下的选项无论多么不可思议,也必然是正确答案。 (查看原文)
    博雅 1赞 2019-11-25 23:20:16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神秘的公寓
  • 这个世界之所以纷纷扰扰,还不都是因为我们总爱佯装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都没心没肺,四十岁以上的老家伙都像行尸走肉? (查看原文)
    木丝录 1赞 2021-04-28 22:10:29
    —— 引自章节:第五章 谜一般的遗言
  • 毋庸置疑,本案必定属于其中某一种类型!无论密室诡计如何千变万 化,不外乎都是几种核心方法的改良变异而已。 “嗯哼!哈!假设这间密室有一扇门、一扇窗户、厚实的墙壁。以门窗悉数紧密封锁为讨论逃脱手法的前提,我首先排除‘通往密室的秘道’之类低劣的(而且现今也极为罕见的)所谓‘诡计’。此类解答令人完全无法接受,但凡作者尚有自尊心在,甚至都不必特意声明故事中不存在秘道。有打擦边球嫌疑的种种小手段也不在讨论之列,诸如:壁板间的罅隙仅容一只手伸过;利刃从天花板上的栓孔掷入,事后栓孔又被神不知鬼不觉塞好塞子,上层阁楼地板也撒过尘土,伪装成无人走过的迹象。动作虽小,犯规性质却并无二致。无论秘道小如顶针,或是大如谷仓门,基本原则均一律适用。 (查看原文)
    叉叉小箭猪 1赞 2023-05-25 23:54:49
    —— 引自章节:第十七章 密室讲义
  • “……你们可曾听说过印度魔绳?一名苦行僧抛上半空的绳子竟能笔直挺立,小男孩沿着绳子往上爬一一突然嗖的一声,小男孩消失了!呃?”随着他手舞足蹈,一阵烟雾升腾开来,旋又消散。 (查看原文)
    博雅 2019-11-25 22:01:58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神秘的公寓
  • 行事沉稳,人过中年的老处女也早已告别杀人狂之列,转行当起了侦探。 (查看原文)
    博雅 2019-11-25 23:05:33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神秘的公寓
  • 我可不愿我的卧榻上只弥漫着幽微的轻叹;我不需要伊甸园里那到处可闻的甜言蜜语。我要的是鲜血。 (查看原文)
    深白色 2012-06-04 15:20:43
    —— 引自第151页
  • 聊作无益之事,以遣有涯之生。 (查看原文)
    深白色 2012-06-04 15:20:43
    —— 引自第151页
  • 神探福尔摩斯总是爱对他的伙伴华生医师说:"咱们别把不可能(the impossible)和不太容易(the highly unlikely)混为一谈。" (查看原文)
    深白色 2012-06-04 15:20:43
    —— 引自第151页
  • 那个可怕的字眼引发了轩然大波,仿佛你是在一伙纵火犯耳边小声嘀咕着"石棉"。 (查看原文)
    褚心 2012-08-05 10:58:01
    —— 引自第78页
  • 在门窗皆关闭的前提下,要讨论逃脱的方法之前,所谓有秘密走廊通往密室这类的低级伎俩(而且,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我就不提了。这种故事设计,读者是无法接受的,因此凡是自重的作者,甚至不需声明绝无秘密通道之事。 有一种密室杀人,案发现场的房间真的是完全紧闭,既然如此,凶手没从房间逃出来的原因,是因为凶手根本不在房里。 (查看原文)
    砖!砖!砖! 2015-01-24 00:04:56
    —— 引自章节:密室讲义
  • 哈德利,我在此对你的这些乱糟糟的真相提出和和气气而又坚定不移的反驳。我们刚才对下雪和雪停信口开河,就好像下不下雪能用个龙头来控制一样。可我想知道到底一个人怎么才能知道雪什么时候下什么时候停?他总不会说:‘啊哈,星期六晚上我要去杀人,到那天晚上,我想想——要在下午五点正好开始下雪,到晚上九点半正好雪停,这样我就有足够时间溜进房子,然后雪一停还能为逃脱的把戏做准备。’啧啧啧,你对问题的解释比问题本身还要惊人哪。比起这个来,人们恐怕还更容易相信那个人能行走雪地而不留足迹 呢。‛ (查看原文)
    Leslie Shaw 2016-01-26 15:00:16
    —— 引自第61页
  • ‚埋怨‘这种是不会发生!’,或对只露出半边脸的恶魔、带头巾的幽灵,和美艳慑人的金发美女心存不满时,你在表达的只是:‘我不喜欢这种故事’。这种反应是非常正常的。既然不喜欢它,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出来。不过,若是拿这种喜好与否的问题,当作评断故事价值、甚至可信与否的标准,那么你等于在说:‘这一连串的事情不能发生,因为我无法从中获得乐趣。’ (查看原文)
    Leslie Shaw 2016-01-27 08:36:40
    —— 引自第128页
  • 你们想想看,由于呈现出来的效果太过神奇,我们不知不觉也期待它形成的过程充满惊异。于是,当我们知道那根本不是魔法时,我们就大骂其无聊透顶。这种心态实在不公平。再者,对于故事中凶手的部分,我们最不该谴责的是他怪异的行径。整件事该检验的重点是,这杀人诡计真能执行吗?假如可以,那它以后会不会被执行,便不需列入讨论。某人从某个上锁的房间逃出来,是吗?既然他可以为了娱乐我们而违反自然的法则,那他当然有权利行为暴戾乖张!如果有人自愿表演全身倒立,那我们实在很难强求他一定得乖乖站在地上。各位,当你们要出言批评时,请记住我说过的话。你们尽可根据个人品味,提出‘结局乏味无趣’等等的感想,然而,如果要要指责故事情节大不可能、胡扯一通时,就得三思而后行了。‛ (查看原文)
    Leslie Shaw 2016-01-27 08:40:32
    —— 引自第128页
  • 埃勒里·奎因也曾示范了另一种手法,他利用死人玩了这一招。但是,他的迷团解说过于简单枯燥,听起来又太离奇古怪,因此对精明的读者来说,此诡计的安排着实不公平。 (查看原文)
    Leslie Shaw 2016-01-27 09:01:06
    —— 引自第134页
  • 行事沉稳、人过中年的老处女也早已告别杀人狂之列转行当起了侦探。 (查看原文)
    NoRis 2016-06-04 16:30:59
    —— 引自第232页
  • “因为我们身处推理小说之中,”博士坦然答道,“何必自欺欺人,愚弄读者?讨论推理小说本也无须冠冕堂皇的借口。激情享受遨游书海,快意缉凶的至高乐趣吧。” (查看原文)
    NoRis 2016-06-04 16:38:17
    —— 引自第224页
  • 菲尔博士:“可别小看孩子们。只不过她也不想说破而已。这个世界之所以纷纷扰扰,还不都是因为我们总爱佯装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都没心没肺,四十岁以上的老家伙都像行尸走肉?哼,不说这些了。” (查看原文)
    祭酒_Fathom 2020-02-05 00:51:27
    —— 引自章节:第五章 谜一般的遗言
  • “警长先生,我不想打击你们的信心,但面对这样一位天纵奇才的魔术师,你们取胜的机会微乎其微,败局已定。”他打了个响指,“这些人训练有素,技艺娴熟只要拿出看家本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监狱能困住他们。” (查看原文)
    祭酒_Fathom 2020-02-05 00:51:27
    —— 引自章节:第十四章 教堂钟声的线索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