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神学》的原文摘录

  • The new prominence of religion in the late 20th and early 21st centuries was partly due to powerful religion-related movements that were reshaping whole societies and regions-poland and other countries in which Communism collapsed, Iran and other countries in which Islam became a political force, grass-roots political movements in Latin America, newly politicized forms of Christianity in the USA, and the inseparability of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many African countries. This was accompanied by a rise in religion-related conflict and violence. At the same time movements of population meant that many more societies were facing issues of religious pluralism (e.g. the large increase in numbers of Muslims in Europe), and living alongside people with different traditions became more common. Oth... (查看原文)
    假如讓我說下去 2赞 2020-10-18 20:30:11
    —— 引自章节:7 拯救——范围及强度
  • 我们被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素包围,被引诱着去选择各种形式的安全感,这些安全感限制了好的可能,使我们自闭与他人和上帝。但存在着一种可能,那就是相信上帝,摒弃找寻虚假的安全感的冲动,自由生活;因此尽管有生与死的焦虑,我们仍可以去爱、去信任、去希望。布尔特曼认为福音书能让我们生活在那种自由之中,这个好消息激励我们作出决定:相信耶稣基督之道便是上帝之道,并在此信仰中生活。我们不应寻找实证所给予的安全感(这类问题不可能会有实证),但是,通过确定信仰,我们将会发现自己从此面目一新,进入一种无此信仰便不可想像的生存状态。友谊和婚姻与此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没有长期的信任,你根本就不会知道什么才是美好的友谊和如意的婚姻, (查看原文)
    周默不要标签 1赞 2014-04-05 20:07:46
    —— 引自第23页
  • 汉斯·弗雷(《基督教神学的类型》)的基本想法就是将神学划分为五种类型。想象一条线,两端之间夹有三点,两端代表了基督教与现代性或后现代性相关联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一端,即第一种类型,将某种当代的哲学理论、世界观或行为事项完全放在首位。比如,现在假定你是一个持无神论的唯物主义者,你相信物质是唯一的或者说终极的现实,由此,万事万物都能被理解,而物质的宇宙只是“无知觉的现实”,不需要任何进一步的解释。你会极度怀疑基督教神学。你坚信自己的世界观更加可靠,但凡涉及神学讨论,你总是以自己那一套去评价。你能够利用有关宗教和基督教的种种“解释”——但那只是在史学、遗传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方面。所有这些学科当然都能以非唯物主义的方式加以理解,但你所相信的是无神论和唯物主义的解释。所以,你评判神学观点的依据是看它们是否符合你的体系,而大多数并不符合。 或者假定你所笃信的是某种伦理体系——一套尊重人、尊重环境的伦理,男女平等的视角,一种对人类幸福最大化的关注。你出于其他理由对这套体系深信不疑,在接触基督教神学时你的判断会受其支配。与持无神论的唯物主义者不同,你会发现许多在你看来可以接受的东西——上述每种伦理观点都有其基督教版本。但你并不是在参与基督教神学的讨论:你已经拿定主意,接受的只是适于自己体系的基督教的只言片语。 或者假定你对上述各种探求真理或伦理的方式都不认同,对你而言,世界观并不主要是靠头脑来领悟或者凭意志去行动:它是用想象去构想种种可能。你不会像唯物主义者那样言必称客观真理,或者用明确的伦理原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相反,你与种种可能性周旋,找寻有意义的事物,并把它当做令人愉悦的生活模式。对你的选择无法给出评判标准——生活就像一项没有外部标准的艺术活动,你总是在尝试着不同的选择对象和生活形态。基督教可以成为富于想象力的种种可能性的源泉,但它们必须符合你的艺术判断。 ... (查看原文)
    寒寒寒蛩 1赞 2021-01-23 21:43:31
    —— 引自章节:2 神学与宗教研究:该领域的形成
  • 另一个极端,即第五种类型,试图沿用《圣经》设定的那种世界观——经典神学,或者说基督教的传统形式,并以此看待一切现实。在这个极端,对当代体系和世界观的排斥极为强烈。第一种类型阻碍对话,是因为它相信自己的外部体系很优越;第五种类型阻碍对话,则是因为它相信有了基督教的某种内部体系就已足够。假定你是个基督徒,相信《圣经》所言明了无误,是上帝启示人类的言语,可以放之四海,横亘古今,而且你(或者你的教会)对其也有正确的领会,那么很明显,要紧的就在于相信它并继续身体力行:其他的探究则可能导致怀疑、迷惑,无法专注于身体力行。你会因此被那些与你意见相左的人称做“基要主义者”(fundamentalist),而你认为这只不过突显了他们有着与你不同的“基要”,你仍乐于信守自己的“基要”。(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真正的基督教基要主义者并不完全符合这种情况——比如,他们关心的往往是以科学为根据来论证“神创说”。) 第五种类型现在还有更为复杂的形式。其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跟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思想有关(并不十分确定)。这种形式认为,我们都置身于复杂的“语言”当中,这种语言塑造了我们的理解、行为和想象。基督教就是这样一种语言游戏,它有自身的完整性,你不该以其他游戏规则来评判它,就像你不能把象棋规则挪用到网球运动中一样。因此,以其他诸如无神论的唯物主义、伊斯兰教或者世俗的男女平等思想之类的语言游戏为据,是无法充分解释并理解基督教的。神学的任务是要弄清基督教属于何种“游戏”,并由此推断出它给信众所带来的后果。用外来术语论证基督教信仰是毫无意义的——这无异于变换游戏。 (查看原文)
    寒寒寒蛩 1赞 2021-01-23 21:43:31
    —— 引自章节:2 神学与宗教研究:该领域的形成
  • 一、五两种极端类型也可被视为殊途同归,因为它们都具有一种倾向:按照既定体系(不管是不是基督教)看待一切事物,并阻碍跨界对话的可能。假如坚决奉行上述几种类型中的某一种,你很可能会觉得学术神学中极少有令人信服的东西。但如果对许多人类同胞觉得有意义的问题还有那么点兴趣的话,或许你愿意继续读下去。认为一和五两种类型都不足信的人还是不得不认真对待它们,这不仅是因为千百万人都处于这两个极端,还因为这两种类型对其他选择发出了持续的尖锐质疑。 (查看原文)
    寒寒寒蛩 1赞 2021-01-23 21:43:31
    —— 引自章节:2 神学与宗教研究:该领域的形成
  • 第二种类型认真对待外部体系,但同时也想探讨基督教神学中别具特色的部分。 在诸多外部哲学和世界观当中,有些更适用于基督教信仰。为何不从中选出一种用来理解基督教,表明信仰如何有其合理性并且在今天依然合乎时宜呢?20世纪颇具影响的神学家和《圣经》研究学者鲁道夫·布尔特曼(1884——1976)发现,存在主义哲学中有一则描述跟《新约》中对人类存在的最深刻的分析是一致的。我们被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素包围,被引诱着去选择各种形式的安全感,这些安全感限制了好的可能,使我们自闭于他人和上帝。但存在着一种可能,那就是相信上帝,摒弃找寻虚假的安全感的冲动,自由生活;因此尽管有生与死的焦虑,我们仍可以去爱、去信任、去希望。布尔特曼认为福音书能让我们生活在那种自由之中。这个好消息激励我们作出决定:相信耶稣基督之道便是上帝之道,并在此信仰中生活。我们不应寻找实证所给予的安全感(这类问题不可能会有实证),但是,通过确定信仰,我们将会发现自己从此面目一新,进入一种无此信仰便不可想象的生存状态。友谊和婚姻与此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没有长期的信任,你根本就不会知道什么才是美好的友谊和如意的婚姻。 因此,布尔特曼表明了福音书如何在存在主义的意义上发挥着作用。布尔特曼神学的另一方面是“去除神话色彩”。他指出,《新约》作者及后来的基督教徒都不可避免地以他们所处时代的世界观来表达自己的信仰。他使用存在主义来辨别那些作者和基督教徒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这使他得以将他们一以贯之的信息与“虚构的”或他们世界观中特有的思想区分开来。 由此可见,布尔特曼所用策略的特征是,运用当代思想来重新阐释他所认为的福音书的核心而不计其余。这种策略其他人未尝没有用过,只不过他们采用的是与存在主义很不相同的哲学体系和行为事项。有时候,由于所采用的哲学体系或者行为事项喧宾夺主,这种策略就会偏向第一种类型,基督教也似乎沦为只是对它的例证。不过,... (查看原文)
    寒寒寒蛩 1赞 2021-01-23 21:43:31
    —— 引自章节:2 神学与宗教研究:该领域的形成
  • 如果不承认存在主义之类的哲学体系发挥着那种整合作用,这时,第三种类型就出现了。第三种类型恰好居于线段的中间,因为它拒绝承认任何一个体系能独当重任。所有的哲学体系和世界观都可能有助于基督教神学研究。因此,最佳方案就是,避免系统地将基督教与其他形式的理解相联系,相反,要建立它们之间的对话。此处的“相互关系”是关键概念,其目标就在于要将基督教信仰及实践所提出的问题与应对这些问题的其他方法相关联。只有身临其境地处于这些对话当中,你才能预知什么才是最能启迪人的东西。因此,存在主义或许有助于描述人类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其描述方式与福音书里信仰、希望和爱的讯息相互联系。但是,要想弄清作为造物主的上帝如何与现代的科学理解方式相互关联,存在主义或许就了无用处了;而要从社会科学和教会神学之间的交流中学习,存在主义或许也不相干。即便毋须成批引进,其他哲学体系或宗教思想或许也可以大有助益。 20世纪最著名的“关联神学”的倡导者要数保罗·蒂利希(1886——1965)。他在德国工作过(直到不得不逃离纳粹统治),也在美国工作过,与哲学、宗教、艺术、心理学,以及对文化、政治、历史的阐释,进行过广泛的神学对话。他首要关切的是将信仰与文化相互关联。实现这一点的主要做法是,揭示宗教符号如何应付有关生活和历史的意义这样的基本问题。他对“符号”的定义非常宽泛:不光是视觉图像,仪式、故事、圣徒甚至思想都可作为强有力的符号,只要我们能从中发现意义。比如,在面对危及我们生命的毁灭性力量时,一个关键的符号就是“造物主上帝”;“耶稣基督”这个符号,应对的是我们通过我们自身、他人以及我们的存在基础所经历的异化和疏离;而“上帝的王国”这个符号与历史的意义这个问题相互关联,催生了对历史的神学理解与其他理解之间的广泛对话。在谈及任何“中间道路”时,就蒂利希的批评来看,他未能保持微妙的平衡——他的批评认为,信仰不是以宗教压倒文化,就... (查看原文)
    寒寒寒蛩 1赞 2021-01-23 21:43:31
    —— 引自章节:2 神学与宗教研究:该领域的形成
  • 第四种类型试图避开这样的棘手情形,更看重基督教的自我描述。它并没有走向第五种类型的那种极端,但仍然坚信基督教之外的任何体系都不能主宰对基督教信仰主要内容的理解方式。这是“信仰寻求理解”,基本上相信经典基督教关于上帝和福音的信仰声明的主线,但也参与了广泛的对话。它认为第三种类型先天失衡:借以进行对话的中立立场是不存在的,因此必须得有一个基本的认同,对于基督教信仰或者赞成或者反对。第四种类型承认了一种对信仰的基本认同,但也承认需要对信仰不断检验并将信仰与其他立场相联系。这种类型吸引人的地方部分在于,它认识到了基督教信仰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立场,也是千百年来遍及世界的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生活在这个群体当中,你无法违心地保持中立,但你还是会去追求真理,不管它来自何方,而第四种类型就是如此行事的一种途径。如果你不是基督教徒,你或许还是会珍视第四种类型,因为为了弄清到底该同意什么、反对什么,你会想要了解明智的基督教主流理解方式是什么样的。 瑞士神学家卡尔·巴特(1886——1968)遵循的就是类似第四种类型的方法。部分地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冲击,后来又通过反对希特勒和纳粹,他对基督教由于与现代西方文化、政治和文明的联盟而遭受连累表现出了深深的关切。他批评了基督教教会为帝国、军队以及那些从基督教的视角看来问题重重的意识形态体系充当牧师的做法。他因此而面临的挑战是,要解释何为“基督教视角”。他撰写了六百万字的《教会教义学》来应对这个挑战,探求如何以耶稣基督的上帝为核心来理解现实。他讨论了教义的主要领域——上帝、创世、人类、罪、耶稣基督、拯救(称义、圣洁、使命)、圣灵、教会、伦理、上帝的王国。在对上述领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他与古往今来的各种立场、传统和思想家进行了数场讨论。但他要做的主要是表明“宜居”的基督教神学是什么样的,为那些与《圣经》和主流基督教传统相一致的主要教... (查看原文)
    寒寒寒蛩 1赞 2021-01-23 21:43:31
    —— 引自章节:2 神学与宗教研究:该领域的形成
  • 在思想方面,保守、自由、激进等标签无法最好地对该领域进行描述。如此,本书描绘了一幅别样的基督教神学地图,用以展示几种主要的选择。区分不同类型神学的主轴,在于将过去与现在以及未来相联系的方式。在一个极端(第一种类型)中,神学评价从外部进行,依据是看它是否符合某种现代的思想体系或行为事项。在另一个极端(第五种类型),神学是对过去表达的基督教信仰内容的重复,因此完全内在于基督教信仰。两极之间尚有本书最为关注的三种类型。第二种类型试图对基督教别具特色之处予以公正评判,但却选择了一种现代的思想体系来显示它依然合乎时宜。第三种类型在研究时没有使用任何整体性的整合,并且不断地将基督教信仰与各种问题、哲学、符号、学科和世界观相互关联。第四种类型着重考虑了基督教的自我描述,一言以蔽之,即“信仰寻求理解”。但任何一位明达老练的思想家,如卡尔·拉纳,都有可能超越上述任何一种类型。 (查看原文)
    寒寒寒蛩 1赞 2021-01-23 21:43:31
    —— 引自章节:2 神学与宗教研究:该领域的形成
  • 经典基督教神学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被总结为拉丁文短语docta ignorantia,即“博学的(或有知识的)无知”。它强调了认识到自己所未认识的事物是多么重要;真正认识这位上帝的一个基本标志是认识到自己的极度无知,它总是超越并包含着任何宣称已经得到的知识。 (查看原文)
    一勺 2016-03-06 17:31:28
    —— 引自章节:第九章 体验、认识与智慧
  • 以神学的视角来审视耶稣,既不是将主流基督教崇拜的耶稣奉为圭臬,也不是总被时尚之风吹得四处打转。关键是要以认真对待已有的最优秀的学术成果和神学思想的方式,去追寻以下基本问题:如何理解和评价《新约》及其他针对 耶稣的见证?当代基督教信仰叙述耶稣的方式正是以对耶稣在基督教教义方面的经典阐发为背景的,该如何对待这些阐发?历史长河以及当今世界中有关耶稣的意向和描述极为多样,蔚为大观,最终对传统的对耶稣的理解形成了现代和后现代的挑战,这些意向和描述的意义是什么? (查看原文)
    哈米 2016-03-24 09:22:21
    —— 引自第1页
  • 关于耶稣的证据的整体特点却不容许在历史上的耶稣和信仰中的基督之间有任何分界线。 (查看原文)
    哈米 2016-03-24 10:06:49
    —— 引自第2页
  • 由于没有基本的宗教预言,基督教在每种新环境中传播时似乎都会在其语言和文化习俗中得以“体现”。这其中的神学意义颇为重要:它意味着,对于基督教徒而言,圣灵在交流的过程中为人所见;新的意义能够出现,表达和体现形式的不断增多对于原初的某种规范性的统一是一种充实而非威胁。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四大福音书中各种各样的证言就是接受多样性而不断进步的一种形式,也是对任何单一的规范性故事或语言进行抵制的一种形式。 (查看原文)
    哈米 2016-03-24 10:14:24
    —— 引自第3页
  • 男性救世主如何能拯救女性 (查看原文)
    哈米 2016-03-24 10:21:34
    —— 引自第4页
  • 希腊和希伯来这两股力量是基督教(以及某种程度上由基督教引发的西方文明)最深刻的两大成因,而《圣经》的撰写和阐释方式也使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成为一项引人入胜的研究课题。基督教历史的每一个时期、《圣经》的每一次翻译、教会的每一次文化变换也都有贡献;还有一连串重要人物,他们的阐释有着特别的影响。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其中有许许多多的遗忘于忽略,也有巨大的冲突。 (查看原文)
    哈米 2016-03-24 11:25:46
    —— 引自章节:8
  • 认识等于经验加理解加判断,而在通往认识的过程当中,质疑是动力所在。 (查看原文)
    哈米 2016-03-24 11:47:11
    —— 引自章节:9
  • 上帝有自由以其自身的方式揭示上帝到底是谁。 (查看原文)
    哈米 2016-03-24 11:56:53
    —— 引自章节:9
  • 经典基督教神学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被总结为拉丁文短语docta ignorantia,即“博学的(或有知识的)无知”。它强调了认识这位上帝的一个基本标志就是认识到自己的极度无知,它总是超越并包含着任何宣称已经得到的认识。 (查看原文)
    哈米 2016-03-24 13:30:35
    —— 引自章节:9
  • 或者假定你对上述各种探求真理或伦理的方式都不认同,对你而言,世界观并不主要是靠头脑来领悟或者凭意志去行动:它是用想象去构想种种可能。你不会像唯物主义者那样言必称客观真理,或者用明确的伦理原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相反,你与种种可能性周旋,找寻有意义的事物,并把它当做令人愉快的生活模式。对你的选择无法给出评判标准——生活就像一项没有外部标准的艺术活动,你总是在尝试着不同的选择对象盒生活形态。(基督教可以成为富于想象力的种种可能性的源泉,但它们必须符合你的艺术判断) (查看原文)
    格尔达吃唐僧肉 2016-05-19 15:22:52
    —— 引自第21页
  • ……其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跟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思想有关(并不十分确定)。这种形式认为,我们都置身于复杂的“语言”当中,这种语言塑造了我们的理解、行为和想象。基督教就是这样一种语言游戏,它有自身的完整性,你不该以其他游戏规则来评判它,就像你不能把象棋规则挪用到网球运动一样。……神学的任务是要弄清基督教属于何种“游戏”,并因此推断出它给信众所带来的后果。用外来术语论证基督教信仰是毫无意义的——这无异于变换游戏。 (查看原文)
    衣钵 2017-08-26 22:08:18
    —— 引自章节:神学与宗教研究:该领域的形成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