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听取教师意见
为什么往往学校生活开始已有几天,儿童对于教师的好话还没有反应?为什么教师不得不大声吆喝和用拳头敲打桌子呢?学习开始一个月以后,儿童已面对墙角罚站,受到处分,但为什么这样做也无济于事呢?祸根就在于缺乏情感教育 引自 53怎样使教育者的话进入受教育者的内心147 感悟:
什么是情感教育,就是让孩子产生“情感”!当读到这段话之后,映入眼帘的便是“郑一正”和“吴子俊”,他们对于我的大声吆喝和握着拳头总是无动于衷,不屑一顾。
对他们我将自己的要求一次又一次的降低,对他们软硬兼施,而总是以无可奈何告终。
最胜利的一次,大概就是那天我表扬了郑一正他略显开心。其实不难看出,郑一正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例如他在外面玩完积木会收拾好,看在眼里的我趁机表扬了他,他的神态和往日调皮的样子稍显不同;例如当他完成我布置的额外任务,我表扬了他,并多给了他积分,他稍显兴奋问我下节课完成拓展还有积分嘛。
其实静下来分析郑一正,他似乎很需要表扬吧,毕竟在他的性格当中总是张扬跋扈,惹人厌烦,但其实总觉得这个孩子是在寻求某些关注,就和当年的自己一样。
初中时期的我,喜欢做“错“事情,以自认为的分寸,挑起一次次”战争“,面对老师的批评和指责,在内心深处不是怨恨更多的是感动;面对家长的批评和指责,内心深处更多的难过,难过他们只是在“批评”,难过他们的不理解,难过他们的不信任。
也许自己一直试图通过某一场“战争”让他们妥协,妥协的信任我,妥协的感化我。但是过去这么久,似乎每一场战争都不曾换来“爱”对理解。所以在今天为止,大家记得的也只是那个叛逆女孩。
但是你不能要求每一位家长都实行“爱”对教育,毕竟怎样让孩子学会“爱“也是一个难上加难的课题。而在这样的状况下,作为教师的我,是不是应该学会给予”爱“,如果能在2小时内让孩子拥有”爱”的情感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可问题在于如何让孩子学会“爱”呢?
4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