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页
这是我继《以戏代药》(花城出版社出版)、《明刊本<西厢记>》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中国戏曲史钩沉》 (中州书画社出版)而编辑成书的第四本戏曲史论文集,绝大部分是一九八一年和一九八二年写的,只有关于地方戏以及曲艺的几篇是解放初期写的。如今略加删削,也辑录了进来。 这些文章在编排上我基本上分作三组:第一组的内容涉及中国戏曲史的概貌以及作家、作品、演员等各个方面。关于辽代戏曲史的一篇实际上也只是开了一个头,真正是“聊补空白之一角”。辽、金、元这三个兄弟民族所建立的皇朝对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有重大影响的,过去的研究工作对这方面的重的确太不够了。急起直追是当务之急。陈德溥同志最近和我谈起,他认为过去研究元人杂剧的时代背景也有偏颇,几乎只注意到了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的歧视或迫害,一丝一毫不提客观确实也存在的某些积极因素。我是完全同意他的看法的。以后也想在这些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古典戏曲中关羽的艺术形象》一文是我多年想写而直到一九八二年オ写出来的,虽然自己仍不够满意,总算夙愿已偿了。话也要从解放初期说起。一九五一年《戏曲报》收到了读者一篇剧评,认为关羽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个人英雄主义者,又是屠杀黄巾的刽子手。他认为马少波同志写的京剧《关羽之死》意义不大,应该写关羽的屠杀黄巾,进行批判。编辑部要我写一篇文章,同时发表。我对关羽戏深感兴趣,就欣然接受了任务,写了《对<关羽之死>的几点意见》,肯定了《关羽之死》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就史料题有所考证,提供马少波同志参考。 引自第357页
1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