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活得那么累 苑子文
坚信努力可以带来好运气, 相信用心可以遇到真感情, 深信善良是个好东西。 01_ 我有一位好朋友,叫志伟。 第一次遇见她,是在房屋中介网上看到她的名字和照片,怎么看都感觉这是男生的名字,当下拨通了电话,干脆利落地约好第二天去看一套房子。见面那天,北京冬天的气温已经到零下了,我刚刚参加完活动,只穿了单薄的西装,在天桥下足足等了她二十分钟。见面之后,她不断地低头鞠躬跟我道歉。她冻得鼻子通红,磕磕巴巴用力解释的样子像个染上灰尘的不倒翁,让人生不起气来。 我觉得北京的中介系统是有模式的,不管在哪家公司看房,接待我的人不同,模式却基本一致,从说话方式到介绍心理,甚至是微信朋友圈都别无二致。 “苑哥,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的车骑出去没电了,又拖着回去,管同事借了一个,所以就来晚了。”还在念大一的我觉得“苑哥”这个称呼让我有些尴尬,可能因为看我穿着西装,而大多数租房的都是工作党,所以才叫我哥吧。 “您应该比我大,不用叫哥了。我们走吧,抓紧时间。” “好的哥,您坐上来吧。”显然她已经习惯了“哥”这个称谓。 “坐这个?”我看了一眼不大的电动车,抬起双手,修身的西装因而变得扭曲。 “对啊,那小区离这儿有些距离,哥,您先坐上来吧,我骑车稳得很。” 如果放在往常,我肯定是不会接受这样局促而尴尬的事情的,但那天见到志伟,有一种说不上来的逻辑,后来不知道怎么,我就已经一脸茫然地坐上了她的电瓶车。 在寒风凛冽的北京城,我穿着很修身的西装,因为露着脚踝而被冻得麻木,一边哆嗦一边蹦着字问她:“为什么不约在小区楼下见,要找一个这么远的天桥见?” 02_ 后来四年间,我在北京一共换过两次房子,一次是因为工作需要,一次是因为房东要变卖房产。让人惊喜的是,每次志伟都能根据我的模糊描述,帮我找到最满意的房子,而且不用我一个小区接一个小区地去找。她就凭着感觉,帮我找到北京城那些独栋、住户少、外观漂亮、内装简单的小空间。几次下来,我们便熟络起来了。 我很感谢她为我节约了时间成本,她也渐渐地了解了我的职业和生活。她会买我的书,虽然没有时间翻上几页。我会请她吃饭,前提是她突然跟我说,她这个月又没拿到销售冠军。 志伟是那种身上每一个细胞都在努力拼搏的女生。我曾经问她:“你的私人微信是什么?我不想每天一看朋友圈就是租房售房小广告。”她说:“哥,我哪有时间用两个号,而且我就一部手机。” 我几乎笑着说:“你不会告诉我,你就只用这个微信吧?你都没有一点儿自己的生活吗,平时逛个街,做个饭,拍个自拍什么的?” 她说:“没有,我现在事业才刚开始,忙得很,每个月都要争销售冠军,然后就有提成了。” 我和志伟原本各有各的生活,交集也仅有一点点,但奇妙的是,每次见面话题却很多,从眼前的一餐一饭,聊到自己未来的生活。我一直都很喜欢这样的人际关系,不会虚至无形,也不会为之所累。志伟也很真诚,因为我老请她吃饭,所以两次租房都给我申请了更多一点的折扣。 我说:“你少拿了我的中介费,自己还不是一样少拿提成?” 她说:“哥,我碰见过那么多挑剔的住户,但像你这种品位和要求的,不多。对你来说,我的使命不是赚钱,是给你找到你想要的。” 我开玩笑地说:“你这个说话套路,可以出书了。” 说完我们都笑了。 03_ 后来她到另一家门店当了小领导,开始给别人评销售冠军。我以为她会轻松一些,没承想她比以前更加忙碌了。 “哥,以前我只是和同事比,看谁卖得多。现在呢,要和全店业绩、分店业绩,还有全行业业绩比,累得很咯。”我们一起在一个烧烤摊喝着啤酒,那是她拿到晋升机会后请我吃的第一顿饭,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她。 大四那年,因为工作需要又要换房子,我才发觉好像很久没有刷到志伟的朋友圈了。以往对于朋友圈里打广告的,我都会直接屏蔽掉,或者跳过不看,但志伟的朋友圈,我常会很认真地评论,“复制得不错”“文案没新意”“能不能不要这么口号化,我尴尬症都犯了,哈哈哈”。 我点开她的微信,留言说要找房,她过了很久才回我:“哥,我已经回老家了,男朋友让我回来,不能帮你了。” 无奈之下,我只能找店里的另一位中介小李。不出所料,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才找到称心如意的房子。 签订合同那天,我迟到了,就像是第一次见志伟那样,我非常客气地解释因为路上堵车,所以来晚了。好像这样的场面,和几年前天桥下的经历有着某种说不清的关联。签完合同,我请一直帮忙找房的小伙子吃饭。这位1994年出生的小伙儿,可是名副其实地比我年轻,听他一口一个“苑哥”,我竟有些想念志伟了。 04_ 我和小李提起志伟来,他顿了顿说:“您说我师父啊,我来的时候是她带的我,后来她得了肿瘤,就回家治病去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一下子愣住了,再也没吃下一口饭。 我开始打听关于志伟的病情,以及她走之前的状态。但小李说了半天,也没说出个名堂来。“苑哥,我们平时到店就工作,大家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谁有时间问这些啊。而且师父说了,干这行,就是要抢时间、抢客户,所以我连和她吃个饭的机会都没有。这个行业,别说我和您之间,就算我和同事之间,感情也是如流水啊。”刚入行的小李,说话技巧明显比志伟差很多。 不是的。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志伟和我,不只是工作往来关系,我是她在北京为数不多的朋友,她也是我为数不多的树洞。平时遇到一些小麻烦,和身边人说起来的时候,总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建议和意见。但其实有时候,我们倾诉,只为宣泄,不为得到答案,也不求共鸣和同情。志伟最好的地方,就是她并不懂我的生活和我的世界,所以总是很努力地听着,也不发表意见,然后我们两个人一醉方休。 回到家里,我给志伟发了微信,也打了电话,却没有回复,也没有人接听。后来我往志伟的银行账号里打了一笔钱,果然,过了几天,志伟的电话打了过来。 “哥,你是不是给我打钱了?” “是啊,早就想好了,你给我省下的这些中介费,要在你结婚前包成红包送给你。你呢,不许给我打回来,给我好好的。”说这话时,我鼻子一酸,眼睛痛得厉害。 志伟“嗯”了一声,在电话那头带着哭腔说:“哥,你傻啊,现在中介都会给客户打折。而且,其实我一直都没有男朋友,我只是累了,想回家休息休息。”越说越小声的她最后只剩下哭声,我们就这样在电话两端红了鼻子。 我平静地说:“嗯。”然后仰起头深呼了一口气,“我又要录节目了,先不说了啊。” 挂掉电话的我,瘫坐在漆黑、安静的房间,眼睛通红,大脑一片空白。 05_ 大四那一年,我因为频繁和出版社打交道,无意间交了一个新朋友,是我的图书编辑。与志伟正好相反,“宁远”这个名字既文艺又温柔。 记得第一次我的责编带我见她时,我心里盘算着,这么年纪轻轻的小姑娘,肯定是刚工作吧,下意识地对她的工作能力和经验产生了怀疑。在得知她已经在图书行业做了四年后,一切顾虑都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我总腹黑地提醒她:你已经不是二十出头的小姑娘了,不要总穿得这么花花绿绿,没心没肺地活着。 没错,她是一个典型的暖系女生,喜欢涂浅紫色和水蓝色的指甲,买了很多多肉植物并悉心照顾,明明穿着很有型的风衣,却还要配一个可爱到不太搭的胸针。我最喜欢看她笑,因为每次她笑盈盈的时候,眼睛总会眯成半月形,然后露出两颗小虎牙。我总说老天给了她太多阳光和美好,她说她这叫懂得感受生活里的小幸福。 有一次我去她的办公室,看到她桌边摆了一个不大的正方形硬纸壳,上面贴了很多从日系杂志上剪下来的穿搭图片和女孩喜欢的那些好看的贴纸。 “这是什么?”我好奇地打量着。 她还没来得及说话,旁边八卦的同事就指着那些贴纸笑着说:“一堆奇奇怪怪的搭配指南,都不知道摆这个做什么用。” 她哼了一声,回敬她同事说:“这么贴在一起看着就赏心悦目,而且这样把包放在桌边就不会把墙蹭脏了。” 她这么说的时候,我的目光刚好扫过她桌上摆着的多肉植物和贴了可爱贴纸的台历,因为摆了太多零零碎碎的东西,桌面显得有些凌乱。 我笑着逗她说:“桌上那么乱,还好意思说赏心悦目。” 她又哼了一声:“窝在这儿工作就跟窝在家里上网似的,这叫把工作变成兴趣,好吗?” 还有一次,她在微信上给我发了一张照片说:“你看,之前的花夹到书里就收起来了,忘了个一干二净。今天收拾东西,我看到鼓起来的书,才想起拿出来看看,然后就收到了自己送自己的这个惊喜,好开心呀。” 06_ 她就是这样,会把所有的欢喜都落在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上。因为薯片新出的口味好吃到哭,所以要发一条朋友圈状态;因为司机大哥多开一段路送她到公司楼下,就感动得把自己出门时带的水果送给人家。比起志伟,她是真正算得上不计代价开心生活的人吧。 她会切好很多水果,然后发一个状态说:“切好维生素等盆友(网络用语,“朋友”)来喝茶!”我马上评论:“能不能好好说话,吃水果就吃水果,切啥维生素呢。” 她回复我:“要把水果当成维生素,这样吃起来就会很幸福。”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她是一个喜欢养花弄草、外表文弱的女生,但工作起来却不比任何人差。一年的时间带了十三本新书,光宣传稿和新闻稿就写了20万字,活动和书的策划案,平均一周出一份。有时候要跟着作者一起出差,作者去哪儿她就去哪儿,最忙的时候连续十几天甚至一个月都回不了一次家。因为生活不规律,脸上会冒出很多痘痘,她着急得直皱眉头,然后头也不回地转向新的战场。 [生活是一场旅途,我们要跋涉,要去更远的地方看未知的风景,但也要驻足,低头看看脚下的花草和浮游的阳光。] 有一次我们一起出差,同行的工作人员说:“不然去吃麻小吧。”她默默地低头,拨弄着自己的头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们问她不想吃吗,她就指了指脸上的痘,说:“都肿了。” 当时我们只顾着笑话这个可爱的姑娘,边笑边说她矫情。她翻个白眼,从包里掏出粉饼,补一补妆,回我们一句:“我们女孩最重要的就是脸啊,你们不懂!” 即使辛苦,即使劳累,她仍然特别阳光地对待每一天的工作。说起做文字编辑,这可是她觉得最幸福的事情了。 07_ 虽然她一路笃定,像拼命三郎,像一台永远电力十足的小马达,但所有的故事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设定好情节的,遇到很多转折点,她也一样孤独又彷徨。只不过,每次经历短暂的消沉之后,她都会做出最勇敢的选择。 她曾经在喝咖啡时随意地提起过,刚上大学的时候参加过一个演讲比赛,评委提问的时候问她:“你的理想是什么?”她当时一下子就蒙了,理想?她在舞台上足足静默了一分钟,才磕磕巴巴地把话题转移到别的地方。 她说那次演讲比赛结束后,她那些盲目的热情好像消失了一般。从比赛现场出来,她就一头扎进了图书馆,把里面的期刊翻了个遍,这才突然意识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是文字。 那时,这个姑娘从一堆书里抬起头时,目光刚好落在图书馆明亮的落地窗上。她或许不知道,夕阳投射在玻璃上映出的光束,将会照耀她往后的人生。 宁远不止一次提起过,念大学的时候,就憧憬着能进入出版行业。如今靠着能力和一点儿运气,接触了自己年轻时崇敬的大作家,又在新媒体时代里不断学习,带着出版业的新秀,不管多累,她都觉得自己很满足。 我从未和她讲过,虽然平日里我都是变着花样损她,但是我心里是很感激她的。我也曾为自己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从事什么样的事业而迷茫彷徨过,但她的人生哲学,教会了我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一从心而已。 每个人都注定会在自己最喜欢的领域里发光,只要你能够从事心心念念甚至为之辗转反侧的事业,一定会甘之如饴,出类拔萃。 08_ 我和志伟很长时间没联系了,她再也没更新过朋友圈。我很怕发过去一条微信会石沉大海,这让我很是担心。有时候我甚至希望她还像以前一样,更新那些出售房屋的小广告,至少这样能让我知道,她在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活着。 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像志伟一样,活得万分辛苦,忙忙碌碌,却忘记给自己留一点儿空间。我没有资格评判她的努力是否真的给自己带来了想要的结果,我只是觉得,我们不必活得这么辛苦。生活是一场旅途,我们要跋涉,要去更远的地方看未知的风景,但也要驻足,低头看看脚下的花草和浮游的阳光。 比起志伟,我更向往宁远这样的人生。有忙碌也有放松,你会穿上西装为工作奔走,也会偶尔光着脚丫晒太阳。你有很强大的竞争对手,也有亲密的知心伙伴。你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时光,感受幸福,也有足够的勇敢去努力工作,披荆斩棘。 其实你不必活得这么辛苦。拼命地付出,只不过是为了能得偿所愿,幸福地生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放弃已经紧握的小确幸呢? 最好的永远是当下。 09_ 宁远一直有一个未完成的心愿,那就是出版自己的作品。前些天,她兴高采烈地跟我说,她写的二十万字的小说被一个网站买了数字版权,终于要开始连载了。“虽然不是什么大作品,也比不上你们那些正儿八经印出来的纸质书,但我还是觉得,离我想要的幸福又近了一步。”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能明显地感受到她小小的成就感。借着她签约小说的喜气,她提出请我和弟弟在一家餐厅吃饭。 那天我和弟弟走进餐厅的时候,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她。她兴高采烈地朝我们招手,眼睛弯成了半月形,露出两颗可爱的虎牙。 还是当初我认识她的时候那个小女生的模样。 我刚坐下,她拍了拍我,神神秘秘地指着自己的肚子,一字一顿小声地说@@ “我@@要@@当@@妈@@妈@@啦!”
゜静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谢谢你,离开我 苑子文
要过去的, 总会过去。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 比如高考, 比如失恋, 比如告白。 路过之前默默...
-
愿你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苑子豪
两个人是陪伴, 一个人是勇敢。 不要介意那些一个人的日子, 孤单都是老天给我们的考验。 01_...
-
你不必活得那么累 苑子文
-
一个人也要够勇敢 苑子豪
梦想遥不可及, 路途艰难险阻, 想要的永远得不到, 但是那又怎样呢? 我们都有万念俱灰的时...
-
死党 苑子文
越长大你越会发现, 在乎的圈子越来越小, 这并不是坏事儿, 你只要守护好该守护的人就可以了...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