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用来思考国际秩序的分析框架: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多元和有限的社会。世界由相互独立的主权国家组成,它们反过来又通过各种各样的政治实践和制度架构联系在一起。
国际社会秩序的核心目标:是生存和共存;政治框架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间多元国际社会所拥有的核心制度一国际法、大国、势力均衡、外交以及战争。【多元主义】引自 政治秩序第二种思考国际社会的方式:一种自由连带主义式的国家间社会观(a liberal solidarist society of state)。【连带主义】的核心理念:人们经常呼呼建立一个“国际社会”,从而实现一系列更加广泛的政治和道德目的。粗略地讲,它是一个国家体系,我们可以让它运行得更好,它也力求缩小法律与强权、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差距——哪怕这一差距永远也无法消除。连带主义拥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形式多种多样。但是,20世纪90年代许多学术和政策辩论都围绕着【自由连带主义】( liberal solidarism)进行,反映了一种自由乐观主义( liberal optimism)的态度,这种态度源于以下两大因素:冷战终结;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自由理念貌似已经征服了全世界。引自 政治秩序第三种思考全球政治秩序的方式:在国家之上和之外( around and beyond the state)的复杂治理观。这一章的分析将提出并推进自由连带主义的许多特征:全球规则制定的复杂性;私人市场主体和公民社会群体在表达价值观中发挥的作用,这些价值观之后被吸收到国家间制度之中;非正式但同样有规可循的治理机制的范围正在日益扩大,且常常建立在跨国、跨政府的复杂网络之上。这一观点和社会、经济的全球化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认为传统国家间治理不断地被纳入个更为广泛的进程之中,在其中,国内和国际事务、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更普遍地讲)公私领域之间那种过时的区分正在不断地遭到侵蚀。国家曾经作为享有特权的主权机构而存在,现在它失去了这一地位。引自 政治秩序制度并不像自由理论经常宣称的那样是中立的竞技场,用于解决共同问题;相反,制度是权力和支配的场所。在一整套影响了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方方面面的议题之上,绝大多数的弱小行为主体都日渐沦为被动的“规则受者”( rule-takers)。
引自 核心观点全球治理最好被理解为对集体行动问题日益严重的一种应对措施,这些问题随着社会、生态和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不断深入而产生。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创造了巨大的共同收益空间,但是,在无政府形式状态下,合作是困难的,因为存在履行协议的问题以及作弊和搭便车的诱惑。引自 带动国际社会前进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挖掘行为体对国际政治的理解,然后考察这些不同的理解如何被整合成某种可理解的模式、传统或意识形态。引自 理论基础当下的情况尤其如此,因为“国际秩序”或者“全球治理”的语言在政治上从来就不是中立的。的确,生产和提出秩序方案、概念和理论的能力是运用权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司空见惯的是,在世界秩序辩论中,最强国的声音主宰了整个讨论,它们要么大谈这个世界应当如何,要么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这个世界再者,“秩序”和“治理”这样的措辞,很容易就会导致如下那种夸大其词的看法:在国内,我们有可能把政治生活安排得美妙而井井有条,但是在国际上,这就变得非常不可能了。在它暗示的图景中,政治很难与下列因素相调和:全球体系那巨大无比的复杂性,在其中运行的诸种逻辑权力、利益和身份的多重性,以及对其进行塑造的那些力量的动态性和不可预见性。这一长期的挑战经由一些因素而变得更加困难了这些因素包括变迁的速度,以及我们对于大规模社会体系的理解很有限,这些社会体系的特点是复杂、非线性和不可预见。引自 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