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来自1900的陨石碎片
“现在首先要做的,不是写作,而是摆脱我那深入骨髓的写作焦虑。” 作家和艺术家都是有天赋的人,他们的眼与心是有一种独特的通道,能捕捉到意识中非同寻常的显现。或者说他们是另一种通灵之人,了解到了某些真理。这些真理不是科学世界中的真理,而是人类自身的真理,人类最自然的那一面。当我们眼与心同时感应的一刹那,那是一种战栗,是一种恐惧,是一种疲惫。直到前些天,跟人讨论建筑之于人的意义的时候,突然解开了一直以来困扰,为什么我在小吴哥寺的那个傍晚,坐在夕阳下安静的台阶上,看着空旷的前方,突然想大哭一场,各种委屈与虚无的无力感,更深处是隐隐的恐惧。原因是我看到了死亡,坐过的地方,走过的地方,都曾经有一个跟我相同的肉身经过,但无法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而建筑里显现出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交杂着痛苦、悲伤、阴郁与混沌。虽然没有哭出来,但是当心情平稳下来之后,是一种归属感,一种回家的安宁。所以他们需要不断地写,不停地画,否则可能就会“疯”或者“死亡”。表达,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出路,而进路就是他们的眼看到的,而那不是肉,是心,是心里的意境。 在这一章中提到了“文字卖淫”。钱对于生活在现实之中的人来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纯粹的理想与世俗欲望之间的平衡,是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选择。那张李美真的照片,是一张纯粹的照片,并没有交易,变得纯粹。而现实生活中的K,却需要用文字卖淫来维持生活,最终能帮助他完成对纯粹的书写。而对李美真爱情的书写也必须是纯粹的,是一种带有神性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柏拉图在《会饮篇》里说到“凡间的爱神是凡俗的,不分青红皂白直地奔赴它的目的。眷恋的是肉体而不是灵魂,只选择愚蠢的对象。”古希腊人认为爱灵魂是美德,只有这种高尚的爱情才是永恒不变的。人的灵魂并非一成不变。我们的世界是会有神的世界和世俗世界的区分的。这就是生活的两个并行的层面,一个是实体的,现实的,必须触摸的,另一个是感性的,虚无缥缈的,无限的,稍纵即逝的,但却是最自然的世界。这构成了我们人生在世的平行空间。所以K把文学和文字卖淫进行比较,同时也埋下了k对爱情的理解的主线。“必须承认,两者有很多共同之处:都要运用自身的天赋,都不涉及灵魂,因而也都感受不到真正的快乐(及痛苦),都力求速战速决,目标都单纯而明确——钱。如果照这个比喻推论,那么文学就是爱情,会将你带向一瞬间灵魂的快乐,但代价是长久的、持续不断的煎熬和折磨。而且往往——甚至必须——跟钱没什么关系。” K是孤儿,在孤儿院长大,这也正暗示着他对爱的极度欠缺和渴望。虽然嬷妈、孤儿院都给予了很好的照顾和关怀,但跟血缘至亲和家庭相比,缺少了来源,更加不清楚我来自哪里,我是如何构成了现在的我,更要寻根,寻找对出生的一种归属感。幼儿时期爱的欠缺会在成年后以爱情的方式进行弥补。而对于家庭关系的缺失,也会造成某种回避,这样会让人减少痛苦,而也正是这样的回避,反而造成了另一种更深的痛苦,会造成更深的心理伤害,甚至对下一代也会造成不自觉的伤害。可能这就是每个家庭甚至家族各种不同不幸的更深的根源。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可能也是真理吧。所以K不喜欢过节,家庭团聚,易于平常日子的迷醉与快乐。所以他想没有这样的日子,没有过于张扬的快乐,这样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他离群索居,不在节日里回去看爱他的人,可能也是为了能保持一种表面上的平淡,强列的情感可能会引发强烈地失控,对恐惧的引诱。 这一章开始,强大的主题开始构筑基础,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我们看见的一切并不是真正的世界,而只是它的投影",到罗素的名言,”世界可能在几分钟之前被创造,但却拥有记得虚拟往事的人类;“到电影《黑客帝国》”构成世界的基础不是物质,而是意识。“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一直对我们的意识世界,对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进行着各种寻找解答的方式,而且这种理解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而没有最终的答案。”由古至今,这种说法——认为我们看见的世界是一种假象——就像个永生的、挥之不去的幽灵,始终徘徊游荡在人类的文明史中。这是为什么?这才是真正的奇特之处。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若有若无,笼罩着我们每个人,似乎既偶燃又必然的命运感。“
tinajian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幸存者俱乐部
文章第一句话直入主题,“一切都是从一张照片开始的。”它创造了开始,却只是揭开真相的一把...
-
第二章 来自1900的陨石碎片
-
第三章 李美真(1)
“就像师父以前常说的,人的一生是个圆圈,生和死是同一个重合的点。所以我们越接近终点,也...
-
第四章K的平行宇宙(1):圆明园之夜 P041-056
“一切都出现得如此自然,以至于它们根本不像是被凭空捏造的,而更像是被发现的。仿佛那个世...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