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译者前言】舒伟
P1
正如英国作家、学者J.R.R.托尔金所言:“如果要问故事的起源是什么,那就是问语言和大脑的起源是什么。” 引自 序言 P2-3
童话:把想象力与现实关怀结合起来,用象征语言告诉人们如何去对人世间的艰难困苦。
1.讲述的故事具有极大的幻想色彩;
2.主题来自现实生活,具有恒久意义→世界性现象。
《幻想文学百科全书》
古埃及甘事《命有劫难的王子》
欧洲民间童话母题:eg.有关命运的预言;为免除致命的危险而让主人公与世隔绝,但无济于事;遭受继母迫害;攀上高塔,解救被禁锢的公主etc.
《叶限》(《酉阳杂俎》|[唐]段成式)
法国贝洛《灰姑娘》
《列女传•有虞二妃》,《楚辞•天问》洪兴祖补注引古本《列女传》
“灰姑娘”母题和基本情节主线
民间童话:
1.从总体看,具有丰富的幻想因素;2.讲述方式自然;3.大多讲述小人物(一般多为弱小者、被欺压者成被蔑视者)的历险故事;4.表达观念:向善的小人物拥有巨大的潜能能够创造出平常情形下难以想象的惊人奇迹(本质上依靠善良本性,加之魔法的帮助,得以战胜强大的对手)。
*有限制的魔法力量→真正的魔力来自我们内心的自信和自强。
P4-6
童话心理学:
以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利用心理分析方法有效地对民间童活和文学童话中人类共同隐秘的心理信息进行解析。
布鲁诺,贝特尔海姆(B.Bettelheim,1903-1990)《童话的魅力——童话的心理意义与价值》(1976) →聚焦于儿童与青少年成长问题。
关注的是童活故事本身从产生到流传的漫长岁月里揭示出的心理信息,认为童话故事可以激发和培育儿童最需要的情感资源和能力,帮助儿童去应对那些他门难以言状的棘手的内心困扰。
通过考察童话世界与人类内心世界的关系,揭示童话的深层心理意义,丰富人们对历久弥新的童话魅力和价值的认识。
“与儿童所能理解的任何其他类型的故事相比,从童话故事中我们能了解到更多的关于人类内心问题的信息,更多的正确解决他们在任何社会中的困境的办法” 引自 序言 “兄妹俩”或“兄弟俩”类型童话,《亨塞尔与格莱特》→儿童在幼年期产生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
《睡美人》→青春期前后阶段产生的困惑与震惊;
《杰克与豆茎》→进入青春期男孩的特征,青春期男孩从性萌动到获得社会化成熟的发展过程;
《白雪公主》→有助于人们区分童年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青蛙王子》、《白雪公主》→适宜儿童的性教育;
《美女与野兽》→成长过程中如何理解亲情与爱情的关系;
《灰姑娘》→人类生命周期中的五个非常重要的人格属性(埃里克・埃里克森)。
艾伦・B.知念(Allan B. Chinen,1952- )→心理学与文学相结合→人到中年和人到老年的童话心理学,以及男性和女性童话心理学。
《从此以后——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
《大人心理童话》
P6-7
《拯救王子的公主——唤醒世界的女性童话故事》
研究文本:以成年女性为主人公的世界童话故事→展现女性的生活和成长(不同基本主题),具有包容性特征,通常涵盖少女时代和成年期,以及母女两代,甚至几代人和几个生命阶段。→女性如何走出充满艰难困苦的逆境,重新获取她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恰当位置。
美国民间故事学家珍妮・约伦( Jane Yolen)指出:“无论是口头流传的放事还是写在书上的故事——是个好故事,这才是最要紧的。在书面故事这张广阔的锦缎上,同时也织入了口头与记录的故事传统。梭子来回编织,将各种丝线混合在一起。现在,只有最孜孜不的学者才能追潮出哪一条丝线源于何处。然而在这样做的过程中,这些分析学家和考证家们经常忽视了整匹锦缎的美。”【珍妮・约伦编:《世界著名民间故事大观》,潘国庆等译,上海:上海文出社,1991年,9-10页——译者注】 引自 序言 意义:1.重要的普遍心理意义;2.关于女性个体发展的洞察;3.为社会提供父权制传统以外的前瞻式的关系范式。
“唤醒世界” →
女性的解放就是人类的解放。 引自 序言 全书根据女性童话故事的重要主题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表现的是大多数文化所界定的“权力”。 第二部分集中阐释的是女性的内心智慧,这种智慧往往被女性个人所遗忘,为社会所忽视或者压制。 第三部分的主题是作为女性的庇护所和愈合之源的自然。 第四部分集中阐释姐妹之情或姐妹共同体这一古老的母题。 结语部分归纳了全书各部分所呈现的主题,阐述了女性与男性之间相互理解和沟通的重要性。 引自 序言 →故事中的女性从饱受挫折到自我觉醒的艰苦卓绝的历程;
→女性童话故事对传统童话的颠覆性:
卡尔维诺童话《王后与杀人狂》vs.《睡美人》
安吉拉・卡特的短篇故事集《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以女性中心的方式颠覆性地重写了《贝洛童话》中的六个经典童话:《蓝胡子》《美女与野兽》《白雪公主》《林中睡美人》《小红帽》《穿靴子的猫》。在《染血之室》这个故事中,作者颠覆了经典童话的英雄救美的原型模式,使陷入生命危险的女主人公最终被她剽悍且多谋的母亲拯救。 引自 序言 对于当代的读者来说,这些女性童话故事揭示了潜藏在每个女人心灵深处的那些重要资源,象征性地表明了女人们面临的四个艰巨任务: 一是反抗魔怪; 二是找回真实的自我; 三是与狂野的姐妹共舞; 四是唤醒世界。 引自 序言 一个女人的任务就是重新找到她的真实自我,找回她的内心的和外在的力量,获得她在这个世界上理所应当的位置。 引自 序言 魔怪:象征男权文化施加在女人身上的所有压迫和贬斥。
姐妹之情:将母女关系转变为一种姐妹般的平等和互助关系。
女人和男人之间的新型关系需要而且促成了一种新的世界秩序的建立。 引自 序言 从总体看,女性童话故事是一种精神感召,又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诺言,又是一种警告。这些故事敦促女性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重振自己的聪明才智。只要她们偰而不舍,坚持到底,无惧任何个人的和社会的阻挠,那么她们就会唤醒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和内在的女性特质,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唤醒整个世界。 引自 序言 P8
英国女性作家的童话叙事
社会历史文化视角
民俗文化的视野
社会政治角度
文学表达的意义
【英文版前言】琼•辛格
英雄气质
从属情节
原型故事→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纠葛:双方产生疏离,但最终走向和解,重归于好。
女性——第二性
过多的男性能量—— “太多的睾丸素”
“父权制”之苦
P3
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要么认同男性社会,要么认同女性社会,同时双方都把对方妖魔化,实际上这就是一个陷入了沉睡的世界一一这些睡着的人们完全隔绝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引自 序言 “我们是否能够义无反顾地放下过去,敞开自我,追寻成为心智健全和自由之人的可能性”?
P3-4
转变→意识觉醒的变化显现
转变,作为一种推动意识觉醒的象征过程,是几乎所有这些故事的一个特征。 这一变化可以被看作陷入沉睡,或者身陷某个怪物的陷阱之中,或者被禁锢在一个奇异的地点。 然而,转变具有一种更加深沉的原型意义。 一且我们失去了与自己原本自由的、自发而生的、充满爱意和关心的基本天性的联系,这种转变就是必需的。 而这种失去可能发生在我们的童年时期或者少年时期,或者性生理初次萌动之时。 我们所受的教导是融入长辈和先辈们的传统,而不是改变这个体系。 社会上总是存在着一种压力,要求人们去发展一个能满足社会期待的虚假的自我,这种压力将诱使我们陷入沉睡当中。 但是,我们还有心灵的另一个部分,它同样迫切地要求我们忠实于我们的本性,去毫无保留地真心相爱,去战胜试图压倒我们的真实自我的各种魔怪。 后一种召唤要求我们从沉睡中醒来。 引自 序言 觉醒需要一场斗争,这意味着我们要做好准备,直面昏昏思睡的倾向。 引自 序言 不仅学会如何应对自己的女性本性,而且学会如何应对男性的本性。
把女性从第二性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使男性从压制女性的冲动中摆脱出来。
【序言】
罗斯玛丽•麦纳德(Rosemary Minard)《童话故事中的女性人物》(Womenfolk in Fairy Tales);
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老妇人童话故事书》(The Old Wives’s Fairy Tale Book);
埃塞尔•约翰斯顿•费尔普斯(Ethel Johnston Phelps)《破衣烂衫姑娘和其他故事》(Tatterhood and Other Tales);
克拉丽莎•品柯拉•埃丝特(Clarissa Pinkola Estes)《与狼同奔的女人们》(Women Who Run with the Wolves)
男性——局外人视角
女性童话故事的特征:
1.故事没有落入一种线性的模式;两个隐喻-织锦,交响曲——包含以不同方式编织起来的基本主题,每个故事都独一无二。
2.很典型地拥有许多主要人物,反映出一种传统女性对于多种关系的关切。
女性vs.男性:迫使男性清醒过来,开始构建与女性更深层、更平等的关系。
女性往往以一种独具特色的、相互合作的方式讲述故事。在某种意义上,这故事讲述者就是一群女性。其结果就是一个拥有众多不同主题、众多视阈和众多人物的故事。
3.故事通常包括几代人和几个生命阶段,反映一种包容性的、全面的精神。
母亲和女儿之间的角色转换,二重唱的方式。
典型:年轻姑娘—出嫁—应对婚后生活(少女时代+成年期)
4.颠覆性,以多种微妙的方式拒绝那些敌视女性的传统习俗。
巧妙的挑战精神
乌托邦特征
社会传统习俗具有强烈的压制性,童话故事直接通过无意识进行讲述,对这一文化限制提供了一剂解药。
5.前瞻性,为社会提供了父权制传统以外的新的范式。
“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女性的预示性想象
P7-8
本书结构
十二个来自不同文化的故事
我把本书中的故事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表现一个重要主题。 第一部分表现的是通常为绝大多数文化所界定的“权力”, 第二部分表现的是女性的内心智慧,这种智慧往往被社会所忽视或者压制。 作为女性的庇护所和愈合之源的自然是第三部分的主题。 第四部分聚焦于姐妹之情这一古老的母题。 最后的部分归纳了前面各部分所呈现的主题,讲述了女性与男性的和解与沟通。 最后要说明的是,女性童话故事包含着挑战和希望。这些故事从祖母传承给孙女,所要揭示的是,女性如何重振她们的智慧和力量,将世界从漫长的、压迫性的沉睡中唤醒。 引自 序言
Sinead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序言
-
Part 1 权力 之一 王后与杀人狂:压迫与自我解放
卡尔维诺 P11 “狼来了”? 【女性与压迫】 vs.《灰姑娘》 父亲←→女儿:①缺位;②构建心理...
-
Part 1 权力 之二 武士之妻:重获权力
美国蒂瓦·普韦布洛部落童话 武士之妻—蓝鹰的妻子→为什么她没有自己的名字? 女扮男装,美...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