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 2020-11-16 21:40:34
1、故事赋予我们的生命一种其他动物无从知晓的意义。人类的意义与动物的意义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的意义是建立于故事、历史和虚构之上的。 2、政治的意义就在于最大限度地集合群体的力量,实现快速,有力的反应。人类的群体是个乐队,大家各司其责,而政治家便是指挥。只有权力集中的政治力量,才能左右发展趋势,才能改变人类的明天。 3、故事是人类为了肯定自身的存在而发展出的一种能力。因为害怕、忧虑自己的中介,人类有一种极其强烈的需求,即创造意义,证实自身于谜团中心的存在。宗教、国家、历史,人类不停地创造个人故事和集体故事,当这些故事被足够多的人共享时,便成为社会与文化结构的根基。口述、绘画、书籍,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传播故事的重要手段。小说的出现加速了这种现象,“虚构”。 4、我认为,我们消耗这么多精力去反对的思想和社会模式,只有从“故事”的角度入手,才能在总体上有效地削弱它们。 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珍珠港被袭后,美国在未作任何计划的情况下,一夜进入战争状态。罗斯福总统宣布我们需要制造6万架飞机、4万辆坦克……简直是天文数字。而罗斯福只是简单地修改了国家的首要目标。仅在朝夕之间,他便严禁美国销售新车。汽车公司也明白,如果不想破产,就必须把装配流水线改为制造坦克或飞机。 农业: 6、养活100亿人是可能的,方法就是使生态系统再生,保持土壤和树木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改变农业模式,引导立法朝着鼓励生态农业和永续农业的方向改变,在西方重造百万就业机会。以及,大量减少食肉。 能源: 7、政治人物非常害怕改变。其中有体制的原因,而体制又和某部分人,某些公司和财团的利益叠加在一起……这就让保守主义者,获益于不改变的人和只考虑未来几年的人结成了联盟。 经济: 8、城市是一个沸腾的、思想交锋的地方,也是接纳差异的地方。 9、新世界:在本地生产和消费大部分的食物和能源。 10、人类很特别,是一种有思维能力的存在。能感知时间、空间,知道自己会死,知道自己在地球上的存在只是暂时的。这是很难承认的事实……也是我们所有烦恼的根源。我们为此而疯狂地寻求安全感。我们通过宗教、统治女性和儿童、武装升级、国土防御、战争来寻求这种安全。当然,还通过积累。 消费主义? 不断生产和消费。获得金钱增强了我们的安全感和力量。金钱已经成为主要的统治工具。 11、人类的这种捕食模式影响广泛,不仅毁坏自然,还产生了巨大的不平等。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世界1/5的人口消耗了地球4/5的资源。一方面,我们有着极度富有的人群,但他们消耗了大量镇静剂来补偿自己的痛楚;另一方面,我们也有被遗弃的人群。另外,对于利益的无度追求,让我们的世界迈向统一化。 12、人类集体心理的这种贪得无厌,很大程度上是由广告业维持的。广告对人的潜意识,而不是对物质事实施加影响。因为事实上,只要我有吃有穿,有房可住,有医可询,那我就有了生活的必要条件。其他都是多余的。但如今是什么在毁灭地球呢?不是必需品,而是我们没有设限的永恒欲望所产生的幻象,正是这种幻象推动了那些虚拟经济的机器不断运转。而实际上这个跟经济一点关系都没有…… 13、任何事物都不能自生,也不能自灭,一切都在转换当中。 14、归根结底,是我们拥有的东西,拥有了我们。我们成了财物的奴隶。 15、在法国,80%的产品受五大购物中心的操纵,由它们决定向生产者购买产品时的购入价和向消费者售出时的销售价。它们也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文化模式、水果和蔬菜的质量、产品生产条件、公认的薪酬和待遇……它们一手遮天。 16、如今最富有的85人拥有的财富和35亿穷人拥有的财富一样多。资本主义系统完全就是一个吸血机器,它吸尽底层的生命力,使其集中到社会顶端。这个系统是无法持久的,我们还破坏了地球环境,这让我们的处境进一步恶化…… 17、世界近一半的财富掌握在1%的人手里。(2014年无政府组织“乐施会”发布的报告) 18、在美国,09年金融危机以后95%的经济增长来自1%的富豪,而90%的穷人则变得更贫穷。 19、我们要么有民主,要么就让大量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但二者不能共存。 20、2013年11月,世界经济论坛,将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列为未来几年的第二大风险。 21、消费主义号称推动经济,实则加大贫富差距。 22、结构性的解决办法。 23、货币交易有取代人际关系、消除人际关系的趋势。社会组织是通过赠予创建的。当我为你免费做了某件事,我们建立了特殊的关系。如果你为我的服务支付了费用,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发生联系,我们两清了。社群的进程,就是为恩会被接受和赞美创造空间。我们创建的商务贸易越多,社会关系就会变得越不人性化,也越来越淡薄。 24、如果没有银行贷款,我们永远也无法创造和资助工业时代的经济爆发。但如今,我们已经走到工业时代的尽头,却还在使用同样的工具。 25、传统货币系统(通过债务利息创造货币)产生的效应之一,就是金钱的集中。有钱更容易赚到钱,没钱,赚钱越来越难。
27、所有母系社会都倾向于创造货币生态体系:社会中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货币。一种可以积累并获取利息;另一种,如果积累会受到刑罚;还有一种是纯交易货币,每个人都能得到。 28、历史上有三个有趣的使其:伊西斯形象统治下,公元前1000年的埃及;圣母玛利亚形象统治下,中世纪上半叶的法国,我们也称之为“大教堂时代”;8世纪到10世纪的中国唐朝,女人当了皇帝。这3个时代里,人民生活水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优越。 29、单一货币更有效率,但脆弱得多。没有韧性。 30、人类历史告诉我,革命者很可能变成镇压者。 31、所有体系都需要多样性才能保有韧性。 32、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在脆弱经济中永久流通的货币,一种能让生产出的财富留在国内的货币。它必须保持辅助地位,让所有货币投机永远无法实现。 33、(本地企业)属于外地企业的工厂所能容忍的污染排放量比本地工厂高出10倍。集体的压力能够重新定义企业行为。 34、与其拥有被向全世界销售商品的跨国企业控制的全球经济,我们不如创建一个尽可能独立的、内部连通的本地网络,这个网络中的每个群体都能实现真正的食品、能源或水源安全。这些群体不再依赖大型企业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而是利用自己的盈余和特殊财富来做生意。 35、跨国公司对政治领导人和法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36、如果大型企业继续这样走下去,政治中的钱会越来越多,而持有最多钱的人会控制编写法律的人。 37、请把钱投资给你关心的公司,参与构筑符合你想要生活其中世界的公司,给你的群体带去利益的公司。如果在本地投资,就能优先享受创造就业、保护环境、创造财富的企业带来的成效。我们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脱离对全球经济的有害依赖。 38、当某个大系统变得腐败时,不管它是人类组织还是生态系统,都很难以不同的方式重塑自己。 39、只有在感觉自己和有意义的目标相连,和他人、大自然联系在一起,为人宽厚慷慨时才会觉得幸福。 40、世间的竞争让我心碎,尽管做了那么多努力,我却明白自己能持续把握或改变的事情完全微不足道。喝酒让我不必每日都面对这种痛苦,让我迟钝,让我对自己不闻不问。 41、我渐渐又有了冥想的渴望,这种精神沐浴吸取了思维的疯狂活动,让我回归平静。我在冥想的时候、在树下长时间行走的时候、在城中穿行的时候、在性狂喜的时候、在亲吻的时候、在凝思的时候、有了简单的存在、纯净的思想,它们是生命赋予我的最重要、最有意义的经历。有能力开启这些经历的元素,与物质占有没有一点关系。对生命的爱、艺术作品引发的感情、贴近大自然时内心的澎湃,这些都不依靠任何金融交易。只要能保证最基本的安全和微笑地富余,那就没什么能阻拦我们达至深深的幸福。 思考: 42、家园系统——自给自足(高机械化),贴近自然,高素质人群居住,邻里关系亲密,可以是亲戚或本来就是朋友,自娱自乐。 43、全球人类都在变得相似,但我却非常怀念文化多样性的时代。未来将会从全球化再到本土化,各个地方经济水平持平时,居民的选择会更加自由,更愿回归本土,可以加强人际联系,获得幸福感。 44、走向分散型的共享经济:经济权力分散化。我们不再执念于占有自己的所有财产,而是意识到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财产为集体所用。 45、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个体都追逐自身利益,而蔑视集体利益。他认为个体正是追逐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并非出于本意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社会: 46、寡头政治:寡头政治(oligarchy),指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原指少数人掌握的政权,如古希腊斯巴达的贵族政权。后通指由一小撮反动统治者操纵一切的政治制度。不仅是在政府之事务中服从少数人之统治的政治,而且在任何团体,诸如一个教堂、工会、学校,或者任何其他机关中,由少数人所管治者,均可称为寡头政治。 47、印度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或战士、吠舍、首陀罗,贱民。 48、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向心力,它把精力、金钱和权力向中心吸引,而可持续性来自于每个集体更大的自给自足。 49、我们应当遵从最高法则。一种是大自然、多样性、生物的法则,它告诉我们,如果不好好照顾地球,生命系统将会和地球一起灭亡。第二是人权、民主、宪法的法则。所有将自然的平衡置于险境的法律,所有阻碍我们成为自由和独立的人的法律,都不能遵守。 50、当灾难来临时,人们并不会改变,而是会恐慌。这正是滋生独裁或夺取人民权力现象的温床。“社会最底层受剥削的人民会奇迹般地站起来反抗”——这个观点并不现实。 教育: 51、教育应该旨在让我们天生的优势显示出来,而不是把我们当成空罐子,给我们填塞知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天赋、才能,我们必须承认和发展这些长处,最终让它们为人类做贡献。学校的职责之一是辨识每个儿童的长处…… 52、教育应该对孩子说:你是充满潜力的存在,你又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能力。在这里,你有几万种选择,你想生活在哪种世界?你想参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现在的教育,就好像是给每个学生发一个剧本,要求他们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 53、几个世纪间,欧洲主要进行精英教育,以稳固阶级统治。当教育对平民阶层开放时,教堂就控制了大量学校,把学校变成保持平民基督教世界观的工具。公立学校运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创造有效率的劳动力,推动工业革命。学校作为一种工具更多的是为社会体系培养优秀小病,而非培养自由精神和不墨守成规的精神。它与工业模式紧密结合:在极少的时间内,培养出极多的学生,学校不考虑多样性因素,只是将知识和思想模式化。
54、学习是一种孤独、机械、标准化的行为,受到教师的监督和教学大纲的独断控制。知识一旦被学生正确吸收,就会成为他人融入社会的通行证。拒绝配合这些传统规则,也就意味着,不管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水平如何,他都被学业和职业的多种可能性拒之门外。 55、我们需要让孩子们做什么样的准备呢?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应对我们给他们制造的危机:修复并照料公共生物圈;建立和平、多样化、公平的经济和社会体系。 他们需要的资源,不仅会由理论知识创造,也会由一种新的意识产生:将地球和人类看作一个互相依赖的整体。这就要求我们在年轻一代人中,发展他们共情和合作的能力,以及和自己的本源——大自然建立联系的能力。然而,阻止这些能力发展的最大障碍,通常是生存的不适和生活的不行。因此,为了让孩子们能找到资源,创建一个生态的、合作的、公平的社会,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形成让自己幸福、让自己发展、让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必须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才能和兴趣,以及将自己的才能和兴趣用于服务人类集体,服务他们所在的社会的方式。 56、每个学生都很重要,教育系统应当去适应每个学生的特别之处,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严格的系统。 57、一个快乐的、全面进步的、按照自己的接走成长的学生能够更轻松地习得基础知识。 58、学校的首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感觉“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学校规模必须相对较小,初中部300-400,高中部400-500,学习空间宽敞,颜色温馨,休息室应当让人感觉舒适。鼓励学生和老师熟识,以在他们之间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59、芬兰学校每个班级14-25名学生,管理人员1-3人,有老师,职业规划顾问,教师助理。 60、测试的目的是强调学会了什么,而不是强调没学会的。 61、芬兰的学生不仅学习数学、语文、历史,也学织毛衣,裁缝,使用木材、金属、皮革制作物品,洗衣服,整理,清洁,做饭,画水彩、油画,弹奏乐器…… 62、我们需要所有的职业! 63、学校应该是让学生为人生的下一阶段做好准备,不仅是为了找工作,也是为了学会包容、理解、了解差异,探索欣赏每一种文化,所有颜色,学会互爱。 64、芬兰学校强调陪伴儿童走向独立、合作、非暴力、发展的必要性,这是让每个儿童找准自己的位置,照顾周围人的基础。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