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纪
5.2 中生代 2.51亿-6550万年前 5.2.1 三叠纪 2.51亿-1.996亿年 2.51亿年前 三叠纪开始。这个名称来自于该地质年代的典型特征:斑砂岩、壳灰岩和考依波泥灰岩三种层的叠加。 2.48亿年前 盘古大陆向北漂移、催生了更有利的气候条件、特提斯洋移动到赤道附近。冈瓦纳古陆上一些片逐渐脱离主大陆、这就是今天的东南亚。强烈的季风吹袭冈瓦纳古陆北部,将湿润空气带到内陆。但总体来讲,三叠纪的气候还是属于炎热干燥的大陆性气候。 2.45亿年前 一些先锋植物物种,例如蕨类和木贼,在之前寸草不生的地方出现。这个时期的四足动物大多为食草类,但是到本期,它们开始飞速进化。小巧敏捷的犬齿兽数量远超过其他脊椎动物,当今世界个别地区出土的化石中,犬齿兽占了绝大部分。 2.43亿年前 海平面回升,海生动植物再次活跃起来。 2.42亿年前 海洋动物群落重组,并建起了大型的壳灰岩礁。除珊瑚、海胆外,由头足钢演化而来的菊石和箭石繁殖达到全盛期、种类多达3000种以上。 2.4亿年前 新的掠食者:初龙类,登上舞台。它们形似鳄鱼,但身形比鳄鱼高大,有时可以只用后肢行走。有的种类生着厚重的盔甲,有的则身形纤细、动作灵敏。它们和初龙类一起统治着陆地。 2.39亿年前 有的蜥类则走上了不同的演化道路,经过飞速发展,重新占领了祖先曾经生活过的海洋。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酷似鱼的鱼龙和四肢进化成的蛇颈龙。蛇颈龙的身形很快进化得非常庞大,身长可达25米,属胎生。 2.33亿年前 针叶植物也经历了迅速的进化:南阳杉、柏树、紫杉和松树都出现了。森林面积重新开始逐渐扩张,树蕨、棕榈和银杏树出现。 2.25亿年前 用双足行走的初龙类进化成“恐怖的蜥蜴”,也就是恐龙。早期的恐龙几乎全是食肉和掠食型,但是,兽孔类被淘汰后,一些恐龙也进化成食草类,以填补空缺的生态位。 2.21亿年前 早期的翼龙在天空中翔。它们第四趾处生出翼膜,并越长越大,逐渐将前后肢连接起来,这样,翼龙就能飞了。恐龙逐渐进化成两目:蜥臀目的骨盆与爬行动物类似,而鸟臀目的骨盆则接近日后出现的鸟类。 2.18亿年前 中国北部和南部的大陆板块相撞,形成秦岭。 2.15亿年前 个别生有毛皮的小型犬齿兽品种逐渐进化成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它们属胎生,以虫为食,体型仅有老鼠大小。母兽产崽后哺育幼的行为也越来越普及。 2.12亿年前 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再次下降,部分浅海干涸消失。这个过程催生了一些成水湖和盐矿层。 2.09亿年前 一颗大型陨石撞击地球,形成了位于今天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马尼夸根火山口。 2.03亿年前 剧烈的环境变化导致了原始爬行类动物种群的灭绝,例如初龙类,以及当时尚存的兽孔目。 引自 三叠纪
11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