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悲凉惋惜也是失望。。。
- 2020-11-21 13:05:17
我自己记得是2010年去的敦煌,辛苦地计划,因为要转机,敦煌没有让我失望,出发前看了央视的纪录片《敦煌》,这个功课还是不错的,做得,让我对莫高窟的理解更多些恋恋不舍。
10年以后看敦煌研究院院长的自述,多少报了些期望的,而已,不得不说,好失望。。。
总体定义,不象自述,更象工作报告或新闻联播合集,呵呵,居然看到XXX说。XXX指出。。我想,难道院长要顶着院长的帽子一辈子吗?
当然,对于前辈的付出是值得敬佩和称颂的,这个正能量我也不排斥。然而就个人所付出和受的苦难,感觉一个五、六十年代的北大大学生,已经代表了当时的精英分子了吧,但是人生的一些常识如此无知,让人不得不感到悲凉和可笑。我应该与院长的儿子同辈,所以也与自己母亲做了这方面的交流,她说,对呀,中国那时候无论是普遍老百姓还是知识分子,通通都是这样。。。。所以难道这还有什么值 得称颂的吗?缺乏常识、缺乏对生命起码的尊重的社会是怎样的初级哦,那我们要讴歌什么呢?虽然也是奉献,但从道理上来说,更是牺牲。所以起码要做到有常识、有通识,走过的岁月和付出的代价不要白白地流失,回过头到,几十年以后,还有人在继续走着同样的路,这才是可悲的轮回,不是吗?
敦煌不可否认,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然而,它毕竟从世界的中心变成了现在的边缘,站在那些千年的壁画、泥塑前,你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长度多么的有限,但它们跨越了这个时空,如实记忆了历史,交到我们的手里。
我记得马未都讲过在研究元青花的时候,当时中国国内没有发现元代青花的实物,认为元代可能没有青花,但当他在大英博物馆里看到元青花大花瓶时,犹如见到了久别的亲人,热泪纵横。当你站在敦煌莫高窟前时,分明也是这样,仿佛是一位历史的老人在向你述说,时间停滞下来,你在不同的窟前寻访不同时代的证人,那些色彩、那些线条让你热血沸腾,无法静思。
我想敦煌莫高窟不久是历史的记忆,也是过往的寓意。它曾经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热镇,其繁华与现在的冷清难道还不能让我们思考吗?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繁华,它更是那个时代的繁华,是那个地区的繁华,它记忆的不仅仅是近1000年的中国文化,而是东西方各类文化的合集繁衍。所以当你信心满满,伸开双手拥抱世界时,总是留下 色彩斑斓的记忆,因为世界本来就是万紫千红、百花齐放。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