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里不经意的一句话:聪明人活着的目的并不是享乐,而是免于痛苦的自由。 这句话的实质揭开了快乐的否定性——事实上,快乐只是对痛苦的否定,而痛苦其实是生命中积极的要素。 它鞭策我们追求自己的目标,尽可能避开生活中无数的不愉快,而非守着那一丁点儿舒适和快乐。 伏尔泰:幸福只是个梦,但痛苦却是真实的。 所有幸福学的第一要义,都是要认识到这个委婉的说法:快乐的活着,本意是,不那么不快地活着——凑合着过。 因此,最有福的事情并不是找刺激/找快感,而是活了一辈子没遭什么罪,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的。 假如根据享乐多少来衡量一辈子的幸福,那时错误的标准。因为快感永远是否定的,快感能铸造幸福,这是一种错觉,爱嫉妒的人就有这样的错觉,而他们只会自食其果。 我们感受到的痛苦是肯定的,因此痛苦是否缺席才是衡量幸福的真正标准。如果能达到一种“既不痛苦,又不无聊”的状态,那我们就确实得到了尘世的幸福,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我们不该以痛苦为代价去换取快乐,甚至只是冒着招致痛苦的风险去寻欢作乐;否则,我们就会为了那些消极的、虚幻的东西而丢失积极的、实在的东西;但如果我们牺牲欢娱以避免痛苦,那么我们肯定会收获净利。 愚蠢的人在生活中寻欢作乐,到头来发现自己被骗;而智慧的人仅仅是避免了生活中不愉快之事。 缺乏思考的年轻人以为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使人享乐而设计的。 制定生活计划来避免痛苦——换言之,采取措施提防所有形式的欲望、疾病和痛苦,集中精力完成一个真实的目标,避免被追求肯定的幸福的幻象,那么你就会获得相称的收益。 歌德的《亲和力》中米特勒说:如果一个人想摆脱某件不愉快的事,那么他的目标是确定的,但若一个人总是不满足于已有的财富,那么他的盲从是愚蠢的。 歌德青年时期的朋友默克写道:人们要求过上幸福的生活(多少得如他们所愿)那副嘴脸毁坏了这世上的一切。谁要是摆脱了这个要求,除了眼前一切别无他求,他才会有所进步。因此,无论是对享乐还是财产,地位或是荣誉,适度地限制我们的期待,这才是明智的;因为,正是由于人们奋不顾身地想要得到快乐,想要荣耀的光芒万丈,想要过一种充满快乐的生活,这才带来了巨大的不幸。 要我说,少提要求时谨慎而明智的,仅仅因为人们很容易落入不幸。 他就不会对生命中的任何事、任何处境抱有过多期待;他不会热烈地追求这世上的任何事,也不会因为事业上的不顺而懊悔莫及。他就能体会到柏拉图所说的深刻哲理“俗事没什么值得我们操心的。” 高兴时唯一拒绝出席盛宴的来宾。他真要来的话,往往都是不请自来;他不会大肆张扬地出席,只会不客气地悄然而来;他往往会从生活中最琐碎的小事中冒出来,或是在平淡的陪伴中不期而至——总之不会在觥筹交错、逢场作戏中出现。 一个人若是被琐事惹恼,说明他过得不错;因为处境不幸时,人是感觉不到琐事烦扰的。 不必为了幸福奢求太多。 贺拉斯:何苦损耗你的灵魂,让它承受百世之利? 我们的一生就如同这一种旅途,在我们前进的时候,眼前的风景就会与先前不同,我们快要达成愿望时,风景就又变了。 彼特拉克:求知以外,别无他求。 炼金术士本来只是寻求黄金,却偶然诞生了其他发明——火药、陶瓷、药品以及自然规律。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都是炼金术士。 引自 第一章 总则
81人阅读
偷故事的月亮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章 我们同自己的关系
一个人完全依靠自己,他的幸福都来源于自身,这样的人不可能不幸福。”一个人自身拥有的越多...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