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
wanderingsheep (我讨厌限制字数这种事!!)
在读 斯文关天意
但曾是留学生的陈寅恪多一层尴尬。1928年春,陈先生曾应俞平伯之请为俞曲园的《病中呓语》撰写跋语,其中说及“吾徒今日处身于不夷不惠之间,托命于非驴非马之国”。这通常是陈先生指谓改朝换代前夕的代用语,的其中的“吾徒”却是写实。处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身为留学生而有意自外于得宠于社会的“留学生”,陈寅恪此时的个人认同大概也只能是不新不旧、非驴非马而已。这样的戏言又不是戏言,其中深有沉痛在一一在一个日益黑白分明的世界里,找不到自己的认同,虽云清高,不亦太过缥缈乎? 引自 一、语境:国难与国性
29人阅读
wanderingsheep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自序
而中国文化传统可能正在无声无息地消逝,或被以欧美的方式 “改写”。相关论揭示出,晚清甚尘...
-
259
-
一、语境:国难与国性
陈先生在论述“新派失之诬”时,就指出新派与旧派的一大区别是“有解释”。他们“以外国的社...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