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学》
[德]赫尔曼·哈肯 “因而,从无生命界到生命界,乃至精神世界,我们不断碰到各种结构;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以致不复意识到其存在的巧妙。” “我们会一再看到,生命世界所以能够或必然发展到现在这般地步,只是因为它并不具有无穷无尽的应变能力。它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发展。但正是这些外部制约促进了自然界的发展,并使物种不断更新。” “技术和文明最发达的,并非那些常年为溽暑困得丧失活力的国土,而是必须与冬天的刺骨严寒作斗争的地方,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巧合。” “根据玻尔兹曼原理,自然界力图实现可能性数目为最大的那些状态。” “在转变点的附近,系统通过不断涨落测探一个有序宏观状态的各种新的可能性。在不稳定点及稍上,新的集体运动形式将越来越强,最终压倒所有其他的集体运动。在有些集体运动中,竞争并不是唯一的反应。等价的力量间可能出现协作而产生新的模式。但与热平衡相变不同,这里将一再创造出新的运动模式,也就是说,我们总是碰到动态的情况。” “湍流,最近也称为混沌。流体这个例子表明,通过自组织可以形成越来越复杂的运动模式。用协同学的话来讲:新的序参数不断地接踵而来。完全无规则的混沌运动的出现,可能导致序参数已丧失其控制能力的这个假定。这个例子的重要性还在于,它表明在某种严格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在自组织过程中也能产生混沌运动。” “原子的行为是自组织的。这样,激光提供了一个通过自组织而建立有序状态的例子,其中无序运动被转变为有序运动。这就使激光成了协同学的一个模型。” “每一个编过计算机程序的人都知道,计算机十分笨拙,除非为它明确编制程序,否则,它就连最小的误差也无法消除。” “乍看起来,科学像是一种静止和完备的东西,而更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它处于难以置信的运动之中,或更明确地说,处于进化之中,处在不断前进的状态之中。”
在某一天惊讶于雪花的构造巧夺天工,亦或者是感叹阳光下的水面波光粼粼,终于,我们发现我们很久以来忽略了眼前最基本的美丽——人们总是这样,习以为常便不觉美好…… 《协同学》:一个系统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的各种“试探”——当某一种“试探”拥有了足够多“支持者”的时候它就开始影响整个系统——宏观相变——甚至可以颠覆整个系统后重新建立有新“秩序”的系统。就这样的话还不算好玩,好玩的是它将这种“思维”拓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学科~还想着搭建第一座从无生命界到有生命界的桥梁~ 当中间讲到生物学的时候,一切突然明朗了起来,讲到了因为经突变而产生不同类型的鸟儿有残缺翅膀的或者完整翅膀的通过更能适应环境而选出优先者存活;或者是后面讲到的两个互为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关系的图像:当捕食者增多后被捕食者就减少,被捕食者减小后,捕食者又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而数量减少的这样一个波动曲线。这就是各种试探——专业术语“涨落”。 关于人类的可被影响性,无论是政府还是舆论,人都被不可置否地置于其中并且受到影响,而反过来,人们所做的决定又会反馈到整个系统中。一方受到另一方的支配,而这种支配又会反过来影响另一方——专业术语“序参数”。 关于涨落和人际关系联合是偶尔的胡思乱想:当某个所谓的细节影响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时,各种细节就相当于是“涨落”,而在意这种所谓细节儿,直接否定掉二人交往的可能性的时候,便是由一种涨落直接支配系统的行为吧? 关于书中提到的有对称的解的行为也是非常值得考量的,多年来的学习一直灌输的观念是很多事物都只有一个唯一的解,也可以是一个唯一不明确的解,但协同学却向我展示了更普遍更巧妙的情形下,绝大部分问题都有着更多可能性的解的图景,这一点很值得推敲哇咔咔。 最后的最后,对于这样一本横跨众多学科尝试从一个较高的维度进行统一概括的书而言,能有更多的读者去阅读于两方都是荣幸。感谢作者有着启发读者用更高远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的虔诚之心……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