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页 | 明朝以人本主义调和天授皇权
当明朝经过创造阶段而固定下来时,朝廷的主动部分实为百官臣僚之集团而不是君主。文官因为科举取士,也就是甄别选择的所有程序都有定规可循,即一般的考核升黜亦复如是。即算朱元璋罢宰相这一官位而终明代未曾复置,以后之各“大学士”实际上亦填补了此缺陷。大学士为文笔之士,起先参加皇帝各项诏书之起草,逐渐因拟稿而有了决定方针与政策的能力,到后来官阶和声望与日俱增,实际上成为统合文官组织的主持人和他们的发言人,只不过他们的行动与决策还是要通过皇帝的正式批准而已。 这实际上是一种表面奇特而内中有理的安排。当一个国家尚不能用数目字管理时,君主立完不可能成为事实。可是独裁制也有它力之所不能及的地方。当日北京的朝廷自认将无数的村庄集结,而在其管制之下维持一种难得之平衡,绝不可让皇帝尽量地发展其人身的权力。虽说在理论上讲,这种权力并无限制,最后的办法仍是以人本主义调和这天授皇权,或者说是强迫的执行开明专制。皇帝登位之前既为太子,则有管文学及教育之臣僚任太子的师傅,讲授自我抑制、对人谦让的大道理。从15世纪末叶的情形看来,恐怕此时的君主已经了解,他们惟一的实权不过在惩罚方面,但其施用自然有限度。另一方面则朝廷之中毫不含糊,也从不间断地举行各种仪节以强调皇帝宝座的神秘性格,以致构成一种弄假成真的信仰。这样一来,如果有任何争执找不到确切的解决办法时,有了以上的安排,则皇帝的仲裁自然有效,他既本身不介入,也无个人之利害在其争执内,他的判断就具有天子所赋予的威权了。 引自 第十五章 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
66人阅读
🍟郭姗澈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55页 | 宋朝的政治经济体制配不上王安石扩张性的眼界
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
-
第177页 | 宋朝虽科技进步但于经济无助益的原因:有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无节省人力的动机
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无法否认的,是导致以上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
-
第223页 | 明朝以人本主义调和天授皇权
-
第229页 | 明朝的历史社会环境对其小说创作影响深厚
这种种条件构成一个注重内思的宇宙,在散文、诗词和绘画诸方面表现无遗,在哲理谈论上也可看...
-
第231页 | 明朝科技不见发展,盖因无意于节省劳动力和不注重以探索知识为本身目的
科技的进展经过宋代之最高峰后,明朝缺乏继续之进展。从丝绸之纺织至陶瓷之焙烤,特殊之机械...
> 查看全部4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