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卷】韩国集权体制的转型及其条件探析(1910-1987)
Ⅰ1910年,“韩日合并”
时任大韩帝国总理李完用与大日本帝国代表寺内正毅签署了《日韩合并条约》,享国五百余年的朝鲜王朝灭亡。
Ⅱ1945年-1948年,美国军政当局代行韩国国家权力
当时,刚刚获得解放的韩国政治局势与社会秩序非常混乱。为应对这种局面而动员的警察组织,除了基层警员是因缺乏人手而通过考试录用的新手以外,美国军政府基本上使用了日本殖民地时期的警察骨干。
当韩国第一届政府从美国军政府那里接管政权时,将这些警察组织原封不动地予以接受。由于这一原因,日本殖民地时期的那种高压政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仍然严重地影响了韩国政治与行政。 Ⅲ1948-1960 李承晚时期
Ⅳ1960-1961 第二共和国
第二共和国不仅存续的时间短(仅仅9个月),而且政局不稳定(其间改组内阁3次)。
Ⅴ1961-1979 朴正熙时期
⑴军政时期 1961-1963
以朴正熙将军为首的政变主导势力强行解散第二共和国、国会和内阁,并建立“国家再建最高会议”,从而把国家权力全部集中在这一机构中,这就是朴正熙的军政时期。
⑵第三共和国 1963-1972
朴正熙在1961年政变上台时,即承诺还政于民。1963年,他退出军队,并于当年当选总统。此后成立的就是第三共和国。 1967年,朴正熙再次当选总统。
1969年10月,国会通过了“三选改宪”宪法修正案。朴正熙通过有效地利用“安保争议”这一选举期间的核心话题,以微弱优势击败金大中,最终在1971年第三次成功当选总统。
⑶第四共和国 1972-1980 在这次总统选举前后发生了极速发展的反独裁运动,美国在对中国实行缓和政策的过程中缩减了驻韩美军,韩国产业化之后国内经济矛盾进一步加剧。面对国内外危机和总统连任问题,朴正熙开始策划修改宪法,以保证自己的长期执政。
1972年,朴正熙又修改了宪法。这次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为,总统任期延长到6年,废除有关重新当选总统方面的限制规定,而且总统选举是在所谓“统一主体国民会议”进行。另外,总统拥有采取紧急措施和解散国会的权力,并且掌握决定全体国会三分之一议员的权力,但国会却没有弹劾总统的权力。根据这种宪法修改而产生的就是第四共和国,即所谓“维新体制”。
Ⅵ 第五共和国 1980-1987
第五共和国将总统的任期改为7年且不得连任、总统没有权力解散国会。
在第五共和国时期,政府采取了“社会净化运动”,禁止在野党及其领导人的政治活动、整顿舆论媒体等高压政策。面对这种情况,金泳三绝食以表抗议示威(1983.5.18-6.10)。 以此为契机,局势开始有所缓和。这主要表现在从1983年末开始政府放松对大学的强硬立场,并允许一部分政治家进行活动等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新韩民主党又在举行的第十二届国会议员选举(1985.2.12)中成为第一在野党。新韩民主党主张修改宪法,由此引发了声势浩大的民主化运动,这一运动到1987年6月达到高潮。 作为当时执政党代表兼总统候选人的卢泰愚被迫于6月29日发表特别宣言,其内容为:将总统间接选举制改为总统直接选举制、实行地方自治制、保障言论自由、政府不得干涉大学和赦免反体制人士等。同年7月1日,时任总统的全斗焕通过特别谈话明确表示接受“6·29”宣言的全部内容。 在此背景下进行的第十三届总统选举,由于在野党的分裂,民主正义党候选人卢泰愚当选为总统。
总结: ⑴韩国政党的私党性质
集权时期的韩国执政党,是为了维护通过不正常的途径掌握的政权而自上而下组建的。例如,朴正熙、全斗焕等都是通过武力掌握了政权之后,组织了以自己为党首的政党,而李承晚则是在执政期间建立了自己的政党。因此,韩国执政党的私党性质很浓厚,等级观念很强的韩国传统文化更加重了这一性质。
⑵韩国的精英官僚制度
建国以后,韩国除了战争期间以外,几乎没有中断过公务员考试制度,而且在公务员考试录用方面也没有出现过营私舞弊的现象。
1955年,在国立首尔大学建立了行政大学院,培训了大量的国家公务员。国立首尔大学的行政大学院,是专门培养硕博研究生层次公共行政学人才以及培训国家会务员的研究生院。该院既没有行政学本科生,也没有开设所谓MPA课程。
从20世纪60年代起,韩国开始致力于建设精英统治的官僚体制,到了70年代这一体制已牢固地建立起来。
⑶“行政上位的行政与政治一体化”体制
总之,集权时期韩国的国家体制是“行政上位的行政与政治一体化”体制,这实际上是作为行政首脑的总统控制政党,再进一步控制国会及整个政治领域,同时为官僚制提供充分支持的体制。
Ⅶ 第六共和国 1988-
卢泰愚政权具有与生俱来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卢泰愚政权的核心势力与全斗焕政权相比没有太大的区别。也就是说,卢泰愚政权的基础仍然主要继承了第五共和国政治势力,即新军部势力和大邱及庆尚北道为中心的政治势力。 其二,刚上任两个月的卢泰患总统,就因国会议员选举(1988年4月26日)而面临执政党占少数席位的局面,在299个总议席中只占125席(占41.8%)。这样一来,卢泰愚政权不得不与在野政治势力进行妥协,并作出让步。这种局面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召开国会听证会,并清算全斗焕政权的各种非法国政行为。 在这一过程中,在国会和司法机构的权力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在第六共和国宪法中明显得到了强化。由于上述原因,从第六共和国时期开始,韩国的政治(国会)、司法机构和舆论界等,都从行政(主要是总统及其秘书室)那里得到了比以前更多的自主性。
这个糕饼甜不甜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政治卷】卢武铉政府的政治改革
2003年2月25日,“庶民总统”卢武铉宣誓就职。 一、政治改革 01 内阁成员年轻化 2003年1月26...
-
【政治卷】韩国政治发展的国际因素研究
01 民主化研究状况——忽视国际因素 当代民主化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始于20世纪60年...
-
【政治卷】韩国集权体制的转型及其条件探析(1910-1987)
-
【政治卷】威权政体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启示
1.提供了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 2.获得了稳固的社会制度基础和政府的自主性,以及内生的发展动力...
-
【政治卷】韩国威权主义时期的选举
一、“威权主义”研究现状 Ⅰ“威权主义”概念有两种涵义。 一种倾向于强调这种政体向民主政...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