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汉末钩党之狱
左悺兄胜为河东太守,皮氏长京兆赵岐耻之,即日弃官西归;唐衡兄玹为京兆尹,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岐逃难四方,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安丘孙嵩见而异之,载与俱归,藏于复壁中。及诸唐死,遇赦,乃敢出。 引自 第二节东汉宦官之恣横/21 抛开宦官身份不谈,整个事件还挺有春秋末年内味儿的。
正直的士人有感于家臣当权礼崩乐坏,愤然归隐,却为肉食者赶尽杀绝,不得已流亡在外。这是先秦的秩序。而有知己者甘冒风险以全大义,“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这是先秦的侠气。
虽非先秦独有,却因先秦而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后世再议权臣则不提礼崩乐坏四字,再议侠者则少有豁出性命的执着。
另,赵氏“藏于复壁中”与沙丘宫夹墙藏公子章的情节又是何其相似。若公子章得以保全,不知赵氏从此是何走向。当然,沙丘已成完全封闭的局面,复壁藏身也只是一时,唯有“逃难四方”,如滴水入海,才有生机可寻。此处只是幻想罢了。
128人阅读
kirchhoff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章 汉末钩党之狱
-
第四章 有唐中叶以后牛立党之倾轧
是时南诏作乱,攻成都,入其郛,西川州郡多陷,一方雕弊。是年十月,徙李德裕为西川节度使,...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