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桃太郎强化人民意志
从脱亚入欧到鬼畜米英
那个时候还是大英帝国为攻方啊
加藤:我认为今后为了强化战斗意志会花言巧语一番,一般做法是借助童话、评话等老百姓熟知的故事来高歌战争。比如其中之一就是“桃太郎”的故事。 研究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的加原奈惠子这样写道: 现在,我们看到的“标准版”桃太郎的故事传遍全国是在明治以后。从189年(明治二十年)第一次出现在教科书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一直被国语教材采用,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被教科书采用的这个“标准版”故事,可以说是“正版桃太郎”了。(《桃大郎的歌》,《出版文摘・白水社书架》,2010年8、9月号) 例如写于日俄战争伊始的《征俄的重生桃太郎》(1904年)中,桃太郎变成了一名日本土兵。 他的爷爷叫英造,奶奶叫大美,分别被描绘成了穿英美国国旗图案服装的西洋人。也就是说,设定成童年时代在美英长大的桃太郎,穿着的是军装,不再抱着黍子面团子,取而代之的是抱着炸弹,要讨伐的是欺负小“支那”和小“朝鲜”的莫斯科”魔王。童话中反映了恶劣的国际关系,文中杂乱无章的人名真让人受不了。(笑) 幸德秋水自然也读过同时代的这类童话,他说:“日本人的记忆力真差。” 秋水说“中日甲午战争死掉的是农民的儿子,是劳动人民的儿子”,“很多青年都很可惜断送了幸福的人生”,这让人们想起了10年前中日甲午战争的悲惨景象。 国民的确付出了代价,但却很快就忘了这种痛苦。秋水批判道,面对与大国沙俄的战争,桃太郎的退敌大法还历历在目。“记忆力差”这个批判真是深刻。 佐高:这样的桃太郎故事,在太平洋争中也有很多。 加藤:嗯。在太平洋战争中,例如纪念袭击珍珠港两周年的时候,在按照军事当局指示制作的海报上,标语是“征战的桃太郎、击垮英美”,描绘了乘着宝船的桃太郎,身后是手握南洋资源的七福神,视线前方是红鬼模样的罗斯福总统。 引自 借助桃太郎强化人民意志
25人阅读
大篷车上的星屑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征兵令转向“公平”
佐高:我读了《征兵制和近代目本》这本书,发现征兵令被频繁地修改(不知是越改越好,还是越...
-
“最小不幸社会”的欺瞒
例如,士兵通常必须参军2年,却被欺骗说如果在“青年训练所”上过训练课程,参军时间就可以缩...
-
借助桃太郎强化人民意志
-
逃避征兵与征兵保险
加藤:是的,当然也有民俗学研究表明,有的地方把接受征兵检査作为长大成人的标志,把征兵当...
-
填补精神损失之际
加藤:对于战争中各种不合理,国家应该必须用“公平”的方式来填补战后补偿的空缺。战争已过...
> 查看全部1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