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8,被预制的思想杂技
现在人们经常可以事先预料到不少汉学家著作中所涉及的结论。这些结论与集体性的思路有关。这个思路来自美国,目前正在欧洲扩大它的影响。人们引用同样的原始资料:目前是后现代的法国哲学;人们使用相同的概念:目前是(城市)空间、性别、他者、自我等等;人们列举同样的权威:目前是弗雷德里克·詹姆森、马太·阿诺德;特别是人们看同样的教科书。
在这些教科书里,通过翻译摘要性地介绍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理论。每个人都可以援引原著最难被看懂的那些欧洲哲学家的思想,就好像这些哲学家是家中的常客,这种情况已不足为奇。在这方面,瓦尔特·本雅明是最突出的例子。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文章,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写的,都会提到他。但是,能看懂原著的人都知道,谁对犹太学没有足够的知识,谁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瓦尔特·本雅明的著作。
在集体性的思想交流中,报刊评审具有(p.29)不可低估的作用。他们拒绝一切不符合标准的思想。在美国,学术自由只对那些既不发表文章,又在大学中没有职务的人有效。
那些仿佛写在制图板上的汉学研究,究竟有多大价值?我常有一种感觉,我不仅听到了一些关于中国的胡言乱语,也被迫听到了一些被预制的思想杂技。
(原文未分段)
38人阅读
乔庄皮皮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P.184,翻译好比摆渡
翻译家的职业名声,常常被骂得体无完肤。但是,翻译可不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机械地倒腾,为词...
-
p.28,被预制的思想杂技
-
P.41,什么是“忧郁”(melancholy)?
问题是,怎样界定在东方和西方文化中表达悲痛的诸多不同语词。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许多学者...
-
P.57,中古时期语境中的自我、自我表现、个人性
在从上古向中世纪的转化过程中,中国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不知姓甚名谁的作品创作者,被具...
> 查看全部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