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作家日记》•前言
“在中国一切都是预先考虑好的,一切都要管一千年。”
“深思熟虑在我们这个时代简直是不可能的:太费事了。真的,人们都在因袭现成的思想。到处都这样在贩卖现成的思想 甚至是无偿的;其实,无偿取得的东西付出更大,人们已经开始预感到这一点。结果是毫无好处,依旧是一片混乱。
就算我们同那个中国一样吧,只是我们没有它那种秩序。我们刚着手做的事情,在中国则已经完成。毫无疑问,我们也要达到同样的结局,但要到什么时候呢?要想把那上千卷的礼仪书籍接受过来,从而最终有权对什么事都无须思考,那我们至少还得再过一千年深思熟虑地生活。没有办法——谁都不想缩短这个时限,因为现在谁也不愿深思熟虑。”
不错,如果谁都不愿意多多思考,那么,做俄罗斯的文学家容易了。是的,的确是容易些;可这样一来,在我们这个时代愿思考的文学家和出版家就可悲了;更可悲的是自己愿意学、愿意达事理的人;最可悲的则是真诚地说出这一愿望的人;假如他声言,他已经懂得点什么,而且想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那么所有的人就会立即离开他。他所能做的只是寻求一个与自己相似的人,或者干脆雇用这个人,仅仅是为了能同他交谈;或许光是为他一个人办杂志。这种处境是极其令人难堪的,因为这就等于自己同自己交谈,而办刊物也只是为了自娱。我很怀疑,《公民报》还得长期自己同自己交谈,并且只是为了自娱。单就自己跟自己谈话这一点来看,在医学上就精神失常的征兆。而《公民报》却必须与公民对话,这也就是全部不幸的症结所在! 这就是我要参与的刊物。我面临的处境是极其不明确的。办得好也罢,坏也罢,我将以这种日记的形式自己跟自己谈话,求得自我满足。谈些什么呢?谈论一切,凡是使我感到惊讶,或是使我不能不加以思考的一切。如果我遇到读者和论敌(但愿不会),我也懂得,要善于同他交谈,了解他是什么人,如何同他谈话。我将尽力学会这样做,因为在我们这里,也就是在文学界里,这是最难的事。加之论敌有各种各样的:不是同任何人都可以交谈的。 引自 17.作家日记(上) 张羽、曺中德 译
55人阅读
眀澄之海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7•《作家日记》•前言
-
17•《作家日记》•积习难改的人们
“一切高尚的和团结的思想,一切真诚地团结所有的人的感情是民族生活中的最大幸福。这种幸福...
-
17•《作家日记》•优秀人物
在所有的民族和国家中自开天辟地以来一直存在到现在,没有某种类似自愿地加在自己身上的强制...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