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故事考信录 :“大捷”与论功评奖
当年边关上有两位姓杨的名将,人称“二杨”:一是杨业之子杨延昭(原名杨延朗,为避讳改“延昭”,他就是传说中“杨六郎”),为莫州刺史;另一位是保州刺史杨嗣。这“二杨”并无亲缘关系。
王旦、王曾、吕夷简等撰《三朝国史》“杨延昭传”:“(咸平)三年冬,契丹复来寇,延朗伏锐兵于羊山西,自北掩击,且战且退。及西山,伏发,敌众大败,获敌将,函首以献。进团练使,与杨嗣并命。”说的是杨延昭因“羊山大捷”之功而加封莫州团练使,杨嗣也捎带着升迁保州团练使。
而 元代编撰的《宋史》 “杨信传”中,对杨信之弟杨嗣与杨延昭的这次升官却另有说法:咸平三年,宋真宗召杨嗣还,“授本州团练使。时杨延昭方为刺史,嗣言:‘尝与延昭同官,骤居其上,不可,愿守旧官。’上嘉其让,乃迁延昭官。”这是说:皇帝召见杨嗣,要升他的官职,他回禀说:我跟杨延昭是好哥们,不好意思居于他之上,还是别升了吧。于是龙颜大喜,俩人一块儿晋升——倒是延昭沾了杨嗣的光。
可是对于“羊山大捷”,《三朝国史》“王汉忠传”又有另一个版本:咸平三年,“敌大寇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未战,敌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
南宋李焘编著《续资治通鉴长编》时,爬梳各种前人著作,发现了这个bug:“上(指宋真宗)去年春,自大名还京师,至今年春,《契丹传》、《会要》、《本纪》、《实录》并不载敌复入寇事。其复入寇,乃(咸平)四年冬,不知延朗及汉忠所获敌将,果在何时?延朗与汉忠同获一人,或各获一人,皆不可知也。据‘杨嗣传’(延朗晋升团练使)乃缘嗣让,初不缘破敌有功;而汉忠为殿前副都指挥使,据《实录》、《本纪》,则与高琼、葛霸同迁,亦不言获敌将于中山也。疑延朗及汉忠所获敌将,当是二年冬及三年春上在大名时,或四年冬事。二传误载耳,今皆不取。”
余嘉锡先生为此又去查阅《辽史·圣宗纪》,核证自统和十八年(即咸平三年)正月至次年冬南伐之间,并无与宋攻战之事。但是到了元朝编修宋、辽、金三史之时,仍是ctrl +v 照抄前人编成的旧书,所以《宋史》中二杨和王汉忠传记中,上述bug 被照单全收。“杨六郎”堪称“千年网红”,然而其值得称道的实际战例并不多,于是至今论者依然必提“羊山大捷”升官事迹,因为这是“历史”。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