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石径斜
读过 当时明月在:林徽因往事
费慰梅和费正清夫妇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异国好友,他们都是美国人。费慰梅和费正清是梁思成为他们起的汉语名字,他们夫妻俩和梁思成都在哈佛大学读过书,后来在北京偶遇,谈起彼此是哈佛校友,兴趣相投,从此成了一生的挚友。 林徽因在国内没有特别好的同性朋友,和费慰梅却一见如故,由于共同的爱好,两人彼此紧紧吸引。 1934年,这俩对夫妇为着共同的爱好和追求进行了一次愉快而艰辛的山西之旅,那时交通不便,他们骑着驴儿,餐风露宿,一起考察了古建筑四十多处。山西之行,他们之间的了解更加深入,关系更加亲密。 林徽因非常感激生命中有这样一位朋友出现,她在给费慰梅的信中写道:“遇见你真是我的幸运,否则我永远也不会知道并享受到两位女性之间神奇的交流。” 山西之旅后不久费慰梅和费正清夫妇回到了美国,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因为战火辗转流离,最后到了昆明,生活困顿异常。林徽因不得不亲自从事最基本的家务,为孩子和梁思成缝补旧衣裳。她一直坚持给费慰梅写信,远在大洋彼岸的她成了她最好的倾诉对象。 在这段最困难的时期,费慰梅和费正清夫妇给了困境中的他们很大的帮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梁思成能够得到国外建筑界的承认,就得益于费慰梅,她拿着他的论文推荐给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威廉.爱默生,发表在美国权威杂志《笔尖》上,帮助他走向国际。 在战争期间,林徽因和费慰梅的通信,她寄去的照片,她托付给他们的书稿和论文,都被费慰梅夫妇精心保存了下来。后来在拍摄纪录片《林徽因和梁思成》时,他们的女儿拿出了那些泛黄的信扎和手稿,令摄制组的人动容。 他们的友谊甚至没有随着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去世而中止。 梁思成曾经把自己的英文书稿《图像中国建筑史》托付给费慰梅和费正清夫妇,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出版。后来,梁思成又托人告诉费慰梅把书稿交给一位留英的刘姓女孩,然后再转交给自己。可是21年后,梁思成已经不在人世了,费慰梅才知道他并没有收到书稿,她认为这是老友心血的凝结,决不能下落不明。她几经周折,费尽口舌,终于找回了老友的书稿。 1984年,梁思成的这部英文遗稿得以在美国出版。 在林徽因梁思成去世后,费慰梅晚年又耗费十几年心血写成了《梁思成和林徽因》,被认为是关于这对夫妇的最珍贵的专辑。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正直和严正的朋友”。 费慰梅费正清夫妇和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就是这样的异国朋友:不同的表象,相似的灵魂,一样的纯粹,一样的执拗。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