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国人》读书笔记2:服饰
>> 古人席地而坐,因此进门必须脱鞋。脱鞋之后,脱不脱袜,则要看身份。如果身份相当,可以不脱;如果是卑者见尊者,如臣下见君主,儿媳侍翁姑,就一定要光着脚,叫作跣足。跣足是表示敬意的方式。
>> 中国古代的所谓“圣王”,都被描述成“经天纬地”的大人物。经,是织布机或纺织品的纵线,纬则是横线。经天纬地,就是像纺纱织布一样有条有理地治理天下。
>> 文明人和野蛮人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是吃饭不同——野蛮人吃生肉,文明人吃熟食。再就是穿衣不同。《礼记·王制》说:东方的野蛮人叫“夷”(东夷),披头散发,身上刻花纹(被发文身);南方的野蛮人叫“蛮”(南蛮),也是光着身子,脸上脚上刻花纹(雕题交趾);西方的野蛮人叫“戎”(西戎),披头散发,拿野兽皮裹在身上(被发皮衣);北方的野蛮人叫“狄”(北狄),拿鸟羽毛做衣服,住在洞里(衣羽毛穴居)。这些都是不开化民族,通通只能算作野蛮人,没法和华夏民族相提并论。
>> 一定的身份才能使用一定的服饰,那么一定的服饰也就代表了一定的身份,成了人们的身份证明,或成了身份、地位、职业的代名词。比如大家熟知的“冠盖”(达官贵人)、“布衣”(平民百姓)、“袈裟”(佛教僧侣)等。
>> “乌纱帽”“石榴裙”,也都用于指代某些特定身份的人。“乌纱帽”是明代公服,“石榴裙”是唐代时装。戴乌纱帽的好歹也是个七品县令,穿石榴裙的则多半是都市丽人。再如“纨绔”,原本是指用细致洁白的薄绸(纨)做成的一种不连裆的套裤(绔),类似于今之开裆裤。这种服装,依例只有贵胄子弟才能服用。贵胄子弟穿着这样又轻又薄的开裆裤到处吃喝玩乐,寻花问柳,自然“轻薄”得可以,所以“纨绔”又用来指古时的“高干子弟”和“轻薄少年”。至于长衫,则为儒生之服饰。孔乙己的一件长衫,尽管又脏又破,却绝不肯脱下,就是害怕丢了他读书人的身份之故。
>> 清代以前,古人是留全发的。婴儿生下三个月后,要选择黄道吉日,剪一次头发,只保留两小撮。这两小撮头发,男孩留在左右两侧,有如牛头,叫角;女孩则一前一后,有如马首,叫羁。
>> 剪去的头发长出之后,便不再剪,而是向两边分梳,长齐眉毛,叫作两髦。所以儿童又叫童髦。或者把两髦总束起来,扎在头上,一边一束。这两束头发,男孩的状如兽角,叫作总角;女孩的状如树桠,叫作丫头。所以孩童时代又叫总角之时,年幼或地位低的女孩又叫丫头。
>> 如果说“共食”者义同兄弟,那么“共衣”者则情近夫妻。
>> 说来也是有趣,饮食和服饰虽然都为中国文化所看重,实际情况却似乎不大一样。饮食比较保守,服饰则比较新潮。
>> 中国人喜欢变吗?不好说。一方面,中国人最不喜欢变,最好是“天不变,道亦不变”,大家墨守成规,照葫芦画瓢,便天下太平。因此有“以不变应万变”甚至“万变不离其宗”的说法。另方面,中国人又最善变。而且,有时变化之快,弯子转得之大,连自己都会吓一跳。比如,刚刚还骂过革命党的,一转眼辫子就盘到头顶上去了;前不久还自称大老粗并以“大老粗”为荣的,一转眼,就有了“大专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总之,当真要变,也可以变,而且说变就变,又哪有什么“祖宗成法不可变”!
>> 但是表面文章,却也不可不做。因为跟不跟,是“态度”问题;跟不跟得上,是“水平”问题。水平不高,无可指责;态度不对,便要整肃。
>> 中国人喜欢从众,还因为依照群体意识,每个人的价值都要由群体来确证。这样一来,群体和他人,便成了鉴定衡量自己言行是非对错的标准。群体和他人可以做的,自己也可以这样做;群体和他人都不做的,我们自己就做不得。比如阿Q欺负小尼姑,明明是非礼,阿Q也要强词夺理地说:“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其实和尚何曾摸过?又有谁说和尚摸得?没有。可见是胡说。但阿Q却非得假定和尚摸过摸得不可。因为只有如此假设,他的非礼才是“从众”,也才合理合法,心安理得。
>> 中国人为什么会“一窝蜂”?非他,群体意识而已。依照群体意识,凡属群体的,也一定是正确的,谁愿意犯错误呢?凡属群体的,也一定是保险的,谁又愿意担风险呢?就算错了,犯错误的又不是我一个人,吃亏的又不光是我自己,怕什么!反倒是,如果大家都进步了,都沾了光,占了便宜,就我一个人落伍吃亏,那才叫惨哪!更何况,中国人早就把脑袋,把思考选择的权利和相应的责任都交给了群体交给了他人,只怕是连想都不会想,就跟着跑了。
诺丁山的小书店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闲话中国人》读书笔记1:饮食
>> 有人说,中国文化是吃饭吃出来的,西方文化是做爱做出来的。 >> 大体上说,“饮食男女”这...
-
《闲话中国人》读书笔记2:服饰
-
《闲话中国人》读书笔记3:面子
>> 面子是中国人的宝贝。 面子几乎主宰着中国人的一切。人际关系,要靠面子来处理和维系;社...
-
《闲话中国人》读书笔记4:家庭
>> 事实上,传统中国的组织结构、国家制度、伦理道德,都是以家庭为根基、模式和本源的。这就...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