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1.我还记得“被发大叫,抱书独行,无泪可挥,大风灭烛”是大家传诵的警句。
2.“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3.《野草》的篇章,确乎是他审美理念的极致式的表达。色调是黑的,温度是冷的,没有一条可走的路,而梦境都是死后的对白。“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4.他以普罗米修斯盗火来煮自己的肉自喻翻译的意图……顺乎读者,则与原文略悖;忠实原文,难若天书,却可打开陌生之门。这后者的艰难,百年间唯鲁迅一人斗胆为之,其中所含的文化胆略,至今未被深解。( 新版《鲁迅译文全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5. 在俄国作家(尼采、夏日漱石、果戈理……???)里,他最喜欢的,大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了。…… (鲁迅说:)他(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下页)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它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而且还不肯爽利的处死,竭力要放它们活得长久。
6.(鲁迅)“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7.
孙郁:……但鲁迅却是以思想的“自我流放者”的姿态,直面残酷的社会现实。 三联生活周刊:这也是所谓的“十字街头的鲁迅”。 孙郁:他从象牙塔走向十字街头。
8. 鲁迅最厌恶的是主奴关系,可是他在反抗主奴关系的时候,重新陷入了另一个主奴关系中。 所以鲁迅在不断寻找,在反抗,在绝望。他是一个未完成的痛苦的灵魂。
9.他表达了人类的思想和生命存在的荒缪性,这也是卡夫卡所体会到的,他们实在是神似。
34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