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楚辞的产生,既是南方楚地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产物,又是楚文化自身发展的产物。楚辞的产生离不开楚地特有的民间习俗。 楚辞生长的背景因素: 1.中原文化的影响 2.楚国风俗习惯的因素 3.楚地歌谣的影响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思想和作品 一、屈原的生平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屈原精通历史、文学与神话,洞悉各国形势和治世之道。昏聩的楚怀王,听信了谗言,渐渐疏远了屈原。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二、屈原的作品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所载是25篇。为《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夫》,把《招魂》列于宋玉名下 对这些作品的真伪,历来说法很多。现在一般认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等二十三篇为屈原所作,《远游》、《卜居》、《渔夫》伪托的可能性大 《离骚》《天问》 《九歌》 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 《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一个人物感情的打发和环境氛的描述上,充满浓生活气息。 第三节《离骚》 《离骚》是屈原最宏伟的诗篇,是他自全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诗,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长篇抒情诗。全诗共373句,2477个字。 诗中尖锐地抨击了昏庸王室的黑暗和腐败,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贞,同时也表现了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忧愁苦闷。 二、题旨 1.司马迁:“离骚者,犹离忧也。” 2.班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3.王逸:“离,别也。骚,愁也。” 三、《离骚》反映的思想 1.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 (1)举贤授能 (2)修明法度 (3)民本思想 2.深沉执着的爱国情感 3.表现为强烈的批判精神 4.独立不迁的俊洁人格 四、《离骚》的艺术成就 1.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2.比兴手法的开拓 3.形式和语言的创新
七鱼在野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绪论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纷争的局面,文学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秦汉是中国文学上...
-
《诗经》
1.关于《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全书主要收集周初...
-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
-
第四章 司马相如与汉大赋
一、司马相如的生平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司马相如是汉代最负盛名的赋作家。晚年以病...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