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科学哲学的兴起(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赖欣巴哈
191个笔记
◆ 原序
>> 本书认为,哲学思辨是一种过渡阶段的产物,发生在哲学问题被提出,但还不具备逻辑手段来解答它们的时候。
◆ 2. 普遍性的寻求和假的解释
>> 这些规律都是概括;它们表示某一蕴涵式适用于某一个特殊的类的全部事物。换言之,它们都是“如果……那末一定……”式的陈述。
>> 解释就是概括。
>> 普遍规律可以用作为推理论据来揭示新的事实,同时解释也成为一种用推论出来的事物和事件补足直接经验世界的工具。
>> 普遍蕴涵非常有用;它们使我们能够预言。
太蠢了太蠢了,怎么会有这么蠢的说法。作者有点智障。
>> 哲学家说着一种不科学的语言是因为他企图在作出科学答案的手段尚未具备的时候回答问题。
◆ 3. 确定性的寻求和唯理论的知识见解
>> 柏拉图要的是确定性,不是现代物理学视为是唯一可获致的结果的那种归纳的可靠性。
>> 逻辑原理是分析的。
>> 与此相反,向我们报道一件事实的陈述,像我们用眼睛所作的观察那样,则是综合陈述,即是说,它们给我们的知识增加了一些东西。
◆ 4. 道德指导的寻求和伦理—认识平行论
>> 把美德视为知识的见解是一种本质上希腊的思想方式。知识首先得获致希腊思想家通过作为一种逻辑体系的数学结构而加于其上的完美性和尊贵性,然后才能够被认为是能提供伦理规条的基础的。
>> 伦理学的有效性可以归结为伦理公理的有效性;如在数学里一样,演绎方法只能把可靠性问题从定理移转到公理上去,但它不能提供问题的答案。
◆ 5. 经验论的研究法:成功和失败
>> 们的研究的最后成果。洛克说,思维开始时是一张白纸;经验在它上面进行了书写。思维中的东西没有不是先在感觉中的。然而感性知觉有两种:关于外部对象的知觉和关于内部对象的知觉。后一种对象是由心理事件如思想、相信、痛楚感或色彩感所给予的,这我们经由内部感觉而观察到。休谟把思维内容分为印象和观念;印象由包括内部感觉的感觉所提供;观念则是前有印象的回忆。观念只在自身相组合时才能与被观察到的现象区别开来。例如,关于黄金和山的被观察到印象可以放在一起而形成未观察过的、想象的组合物,一座金山。
>> 培根看到,单独的理性并不具有任何预言能力;它只在与观察相结合时才获得这种能力。理性的预言方法包含在逻辑推导中,我们运用逻辑推导构造一个秩序,把它放入观察到的材料中,然后从中推导出结论。我们通过逻辑推导的工具而达到预言。培根又进一步看出,如果逻辑推导应为预言目的服务,那末它不能局限于演绎逻辑;它必须包括一种归纳逻辑方法。
>> 培根的历史贡献是着重指出归纳推论对于经验科学的重要性。他认清了演绎推论的限度,因此坚决认为演绎逻辑不能提供从观察到的事实导致普遍真理,从而导致对再进一步观察的预言的方法。
>> 培根一方面对归纳逻辑抱着肯定的态度,同时他也越出了经验论的一些古旧形式。例如,塞克斯都·恩披里柯认为三段论逻辑空洞而对之进行攻击;但他也不允许运用归纳推论,这他认为不宜于用来建立知识。英国经验论必须克服的是希腊人这种对于以数学为模式的,绝对确定的知识的理想。那就是英国经验论的历史作用,这使它成为现代科学哲学的先驱者。
>> 在洛克的著作中对于综合先天判断并无清楚的表示。然而,他把道德判断当作和数学定理同样具有真理性的东西,这使他成为一个伦理—认识平行论的主张者
>> 洛克的经验论只限于这样一条原则:一切概念,即使是数学和逻辑学的概念,都经由经验进入我们的思维;他并不马上把它引申为这样的论点:一切综合知识的有效性必须由经验来证明。
>> 归纳法的非分析性质是休谟的第一个论题。
>> 休谟的第二个论题就是:归纳法是不能用经验来证明为正当的。
>> 你是使用归纳推论在证明归纳法。我们循环往复地老是陷进这个陷阱里去;我们看到归纳法不能被证明为正当,于是继续进行归纳,并论证说,如果我们怀疑归纳原则,我们就是愚蠢。
>> 一种彻底的经验论就否认了知识的可能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
>> 他友好地微笑了一下
>> 经验论哲学家要想知道,经验是否能,以及在怎样的意义上能,提供关于未来的知识;如果他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他就应承认,经验论是一个失败。
>> 唯理论者把经验科学理解为这样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原理一定是具有数学的可靠性的;经验论者用观察的可靠性来代替了数学的可靠性,而要求关于未来的语句必定具有关于过去的语句所具有的那一种可靠性。这样,唯理论者遇到了为什么自然一定跟随着理性的问题;经验论者则遭遇到怎样把观察的可靠性转移到预言中去的问题。
真实。但是在人类心智和认识能力以及艺术创作的高度上,是后者更容易到达。
>> 对哲学的漠不关心倒是科学家的一个明智的态度,虽然也许只是由于一种偶然的幸运。获得成功的往往是那些行动着的人,而不是考虑他们应怎么办的人。
>> 对哲学的漠不关心倒是科学家的一个明智的态度,虽然也许只是由于一种偶然的幸运。获得成功的往往是那些行动着的人,而不是考虑他们应怎么办的人。
>> 说关于过去的观察是确定的,而预言只是或然的,那并非对于归纳问题的最后答案;这只是一种中间答案,除非有一个概率理论得到阐发,把我们称为“或然的”东西以及我们能确认为或然性的根据解释明白,那仍是不完全的。包括休谟在内的经验论者们已再次三番地研究了或然性的本性;但他们所得的结果是:或然性是带有主观性的,是适用于意见或信仰的;所谓意见和信仰他们认为是与知识不同的。认为可以有一种或然的知识那样的东西的观念,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矛盾。
错别字?重新?
>> 重行
◆ 6. 经典物理学的两重性:它的经验论方面和唯理论方面
>> 采用有计划实验的人工事件之后,自然中的复合事件就可以被分解为各个构成部分。这就是为什么实验成为现代科学的工具的道理。
>> 转向实验方法的这种普遍转变并不能视为是一个人的功绩。把它解释成社会条件的变化结果比较好,当时的社会条件使科学家的思想摆脱了以经院哲学为形式的遵奉希腊科学的积习,自然而然地导向了实验科学。
>> 不管实验方法的出现多么富有革命性,它毕竟只是近代科学的两大工具之一。另一工具是使用数学方法以建立科学解释。
>> 使近代科学成为强有力的,乃是假设演绎方法的发明,这种方法作出了从中可以演绎出被观察到的事实的、以数学假说为形式的解释。
>> 这种也被人称为解释性归纳法
>> 数学方法曾给近代物理学以预言能力。谁要谈经验科学,他就不应忘记,观察和实验之所以能建立起近代科学,只是因为它们与数学演绎结合起来了。牛顿物理学与两个世代以前弗兰西斯·培根所画出的归纳科学图式大不相同。单只是观察到的事实的收集,一如培根的归纳表上所呈示的那样,是永远不能引导科学家发现引力规律的。数学演绎与观察相结合是使近代科学获得它的成就的工具。
>> “自然之书是用数学语言写就的,”伽利略这句名言在以后几世纪中所显露的它的真理性,远远超出了伽利略可能会想象到的程度。自然的规律具有数学规律的结构、它们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那是能够把一颗新行星的存在预言得精确到天文学家只消用望远镜对着去找就可以看见它的程度的那样一种物理学的成果。于是,数学规律就成了不仅是整理的工具,而且也是预言的工具了;它赋予物理学家以预见未来的力量。如果与假设演绎方法的伟力相比,在列举归纳推论中所进行的简单概括只是一件不中用的工具了。怎样才能解释这种伟力呢?答案是明显的:在一切物理事件之间必定存在着一种由数学关系来描述的严整秩序,用因果性这个名称来称呼的秩序。
>> 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把这一个见解概括在他那著名的超人智力比喻中,那个超人的智力能够观察到每一个原子的位置和动量,能够解答一切数学方程式;对于这个超人,“未来像过去一样都是现在”,他能够精确地陈述每一事件的细节,不论这事发生在我们之前或之后几千年。这种物理决定论是牛顿物理学的最一般产物。它与命运有内在的不同;它是盲目的,而非有计划的;它对人无爱亦无僧;它并不是一种具有未来目的的决定论,而是根据过去事实的决定论,它并不是出于一种超自然的命令,而是物理规律所造成的决定论。但它和命运决定论一样严格、一样无例外。它使物理世界可以与一座上了发条的、自动地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走去的时钟相比。
>> 综合先天判断的确定性占有了经验论者的怀疑论所让出来的地位;那就是康德哲学的要旨。
很对。
>> “逻辑前提”这个术语意味着一种逻辑关系;它意味着:如果特殊因果规律是真的,那末普遍因果规律就是真的。现在,这个陈述需要有一个限制。为了使因果性对某一类事件有效,它不一定对另一类事件亦有效。这里可以说的只是:如果特殊因果规律是真的,那末在这一场合有一个原因存在。只有在这样一个限定的形式中才可以构成一个蕴涵式。因此,任何特殊因果律的逻辑前提并不是普遍的因果性原则,而只是为了正在研究中的这个事件而陈述出来的一个相应原则。
>> “逻辑前提”这个术语意味着一种逻辑关系;它意味着:如果特殊因果规律是真的,那末普遍因果规律就是真的。现在,这个陈述需要有一个限制。为了使因果性对某一类事件有效,它不一定对另一类事件亦有效。这里可以说的只是:如果特殊因果规律是真的,那末在这一场合有一个原因存在。只有在这样一个限定的形式中才可以构成一个蕴涵式。因此,任何特殊因果律的逻辑前提并不是普遍的因果性原则,而只是为了正在研究中的这个事件而陈述出来的一个相应原则。
>> 关于特殊原因的陈述的真理性固然以关于有一个原因存在这一陈述的真理性为前提;但寻求前一陈述的真理性却并不以后一陈述的真理性为前提。
>> 如果在一切事件中都找到了因果规律,那末一切事件都有原因;但是,寻求全部这些因果规律并不以一切事件都有因果律这一假设为前提。后一问题可以悬着,等到寻求工作在一切场合中都成功完成时而予以回答。
◆ 第二部 科学哲学的成果
确实。
>> 科学研究不会让人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做逻辑分析工作,反之,逻辑分析亦要求人集中精力,不会留出时间让人再去进行科学研究——由于这种集中精力进行逻辑分析的目的是澄清问题,而不是发现规律,它是甚至可能妨碍科学研究的成效的。专业的科学哲学就是这样一种发展的产物。
>> 科学研究不会让人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做逻辑分析工作,反之,逻辑分析亦要求人集中精力,不会留出时间让人再去进行科学研究——由于这种集中精力进行逻辑分析的目的是澄清问题,而不是发现规律,它是甚至可能妨碍科学研究的成效的。专业的科学哲学就是这样一种发展的产物。
◆ 8. 几何学的本性
>> 检验一条线是否最短距离这件事须依赖于测量杆的行为。但我们怎么能够检验一根刚性的测量杆是真正刚性的,即是说,它不会伸长或缩短呢?
对于约定主义的一种批评。似乎很有道理。
>> 几何学是一个关系概念。我们只有在得到一个关于一致性的同位定义之后才能够谈论物理世界的几何学。但在那个条件下,一个关于物理世界几何学的经验陈述是可以被作出的。因此,当我们谈论物理几何学时,就表示有一个关于一致性的同位定义已作出了。彭加勒如果想说,从一系列等价描述中选择一个是一件协定的事情,那他是对的。但如果他相信按照前面所定义的意义的自然几何学的决定是一件协定的事,那他就错了。这一几何学只能通过经验而被确认。
>> 几何学是一个关系概念。我们只有在得到一个关于一致性的同位定义之后才能够谈论物理世界的几何学。但在那个条件下,一个关于物理世界几何学的经验陈述是可以被作出的。因此,当我们谈论物理几何学时,就表示有一个关于一致性的同位定义已作出了。彭加勒如果想说,从一系列等价描述中选择一个是一件协定的事情,那他是对的。但如果他相信按照前面所定义的意义的自然几何学的决定是一件协定的事,那他就错了。这一几何学只能通过经验而被确认。
确实。
>> 如果彭加勒认为世界I和世界II是同一个世界,那他就错了。
>> 只有对于较大的三角形,其非欧几何学性质才能测量出来,因为随着三角形的增大角和的偏离180度的量值也会增大。如果我们能测量以三个恒星为角的(或是以三个银河系为角那就更好)三角形的角度,我们就可以确实地观察到角和是大于180度了。
>> 自称发现了理性规律的哲学家对于认识论帮了一个倒忙:他认为是理性规律的东西实际上原来是人类所生活的环境的物理结构对人类想象的一种约制。
然而科学也不能啊…实证主义者真的太自信了…
>> 单用哲学思辨是永不可能战胜根深蒂固的习惯的强制的。
◆ 9. 什么是时间?
>> 我们处在被叫做“现在”的这一流程的中央;但是,目前是现在的东西正在滑到过去中去,同时我们又移向一个新的现在,永远地留在一个永恒的现在中。
>> 我们用标准钟校正我们所带的表;标准钟则又由天文学家来校正。天文学家用恒星来校正他的标准钟。由于恒星的运动是地球转动的映象,因此,我们用来作为我们的标准时计的乃是转动着的地球。
>> 我们不必问,天文学家的时间是均匀的这句话是否为真;我们必须说,天文时间定义着均匀时间。真正均匀的时间是没有的;我们称某种时间之为均匀的,只是为了要得到一个标准,我们可以拿其他种类的时间与之相参照。
>> 原因必须先于结果;因此,一个事件如已知为另一事件的原因,前者必先于后者。例如,一个侦探如发现在一个隐秘处所有一笔用报纸包着的金银财宝,他就知道,把这笔财宝包起来这件事不会在报纸上所印日期之前,因为印刷报纸是产生这一份报纸的原因。因此,时间次序关系可以化为因果关系。
>> 因为我们想用因果次序来定义时间次序;因此我们必须拥有一个独立的,能把原因从效果中区别出来的判断标准。
>> 不可逆性和时间次序的关系可以用把电影片倒过来放映时我们看见的一系列图像来说明。
>> 如果我们知道光速和所经的距离,光线传递的时间很容易算出来。问题在于怎么计量光速。为了要计量出速度,我们必须从一个地点送出一道光线使达到远处的一个地点,观察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这样来确定光线的传递时间。再把这段时间除以所经长度,我们就获得了速度。但是,要计量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我们必须有两个时计,因为这两次计量是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地点上进行的,这两个时计必须是互相对准的,或是说同步化的,即是说,它们必须在同一时间有相同的读数的。那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能够在相隔遥远的两点上确定同时性。我们作这样的考虑已把我们引导到一个循环反复之中了:我们要想计量同时性,接着发现我们为了要作这种计量必须知道光的速度,接着我们又看出,为了要计量光速,我们必须先确知同时性。
>> 按照爱因斯坦,比光更快的信号是没有的。这不只意味着我们不知道有更快的信号;在爱因斯坦那里,光是最快的信号这个陈述是一条自然定律,可以称为光速的极限性原理。
没太看懂同时性的相对性 感觉逻辑上很难理解
>> 因为同时性意味着排除可能的因果交互关系,所以,这一时间间隔中发生于我们所处地点的任何事件可说是与光信号到达火星是同时的。这即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同时性的相对性。
>> 因为同时性意味着排除可能的因果交互关系,所以,这一时间间隔中发生于我们所处地点的任何事件可说是与光信号到达火星是同时的。这即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同时性的相对性。
这个好像就是对于上一段话的解释
>> 时间次序的因果定义可以导致一种对于发生于远隔两地的事件的时间比较的非决定性。所以如此,乃是由于光速的极限性质。
>> 时间次序的因果定义可以导致一种对于发生于远隔两地的事件的时间比较的非决定性。所以如此,乃是由于光速的极限性质。绝对时间,即无歧义同时性,可以存在在一个没有信号速度上限的世界里。但在我们的世界里,由于因果传递速度是有极限的,因此也就没有绝对的同时性。
>> 时间的因果理论说明时间连续和同时性的意义的方式就是这样:这个说明可以适用于经典物理学世界和我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因果传递速度有一个上限,同时性不是无歧义地定义的
>> 时间次序表述着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宇宙的一种普遍属性;时间是实在的,一如说空间是实在的意义一样,我们关于时间的知识并不是先天的,而是观察的结果。实际的时间结构的决定乃是物理学的一章。——这就是时间哲学的结论。
◆ 10. 自然的规律
>> “在一切时候”这一附加把因果律和偶然巧合区分开了。
>> 由于只有重复能把因果律与单纯的重合区分开来,那末因果关系的意义就包含在一种无例外重复的陈述中——也没有必要假设其他了。
>> 但是这种过程从来没有发生过,热能只以一个方向运动,这一事实就必须被当作一种独立的规律来表述了;我们称为不可逆性规律的就是这样一种规律。物理学家通常称这一规律为热力学第二原理,把第一原理的名称保留给能量守恒律。
>> 不可逆性原理应被表述为这样一种陈述:如果把有关过程都考虑在内,总能量是下降的,因此从整个说来这里有一种补偿的趋势。
>> 一切统计规律都是这种类型的。它们给无秩序排列提供一个很高的概率,给有秩序排列只是一个很低的概率。
>> 以前本是一种严格的自然规律的东西现在被发现原来只是一种统计规律;自然规律的确定性被一个高的概率所代替了。由于这一结果,因果性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他自然规律是否会遭遇同样的命运,是否还有任何严格的因果规律留存下来,这样的问题就来了。
>> 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产生了两种相反的见解。第一种见解认为,统计规律的使用只是一种知识不足的表现:如果物理学家能够观察到和计算出每一分子的个别运动,他就不必乞援于统计规律,而会对热力学过程作出严格的因果说明来了。拉普拉斯的超人就能这样办到;对于他,每一分子的路径就如恒星的路径一样都是可以预见的,他就不需要什么统计规律了。这一见解不放弃严格因果性的观念;它只是认为因果性是人的认识所不能知道的,人的认识由于不完善所以得乞援于概率规律。
>> 第二种见解是相反的看法。它并不相信个别分子的运动有什么严格的因果性,它认为,我们观察到的所谓自然的因果律始终是大量原子事件的产物;因此,严格因果性观念可以理解为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宏观环境中的种种常规的一种理想化,理解为由于牵涉到的基本过程数量太大而使我们把其实是统计规律的东西视为严格规律因而造成的一种简单化。按这种见解,我们没有权利把严格因果性观念推广到微观范域里去。我们没有理由假设分子是由严格规律所控制的;一个分子从同一个出发情况开始,后来可以进入各种不同的未来情况,即使是拉普拉斯的超人也不能预言分子的路径。
>> 问题在于,因果性是一种终极原理呢还是只是统计常规的一种代替物,它只适用于宏观范域而不允许用于原子世界。根据十九世纪物理学,这个问题是不能解答的。是二十世纪的物理学,用普朗克的量子概念对原子事件进行分析,才做出了回答。根据现代量子力学的研究,我们知道,个别原子事件是不适合于因果解释的,而只受概率规律控制。这个结论在海森堡著名的测不准原理中得到了表述,证明上述第二种见解是正确的,即是说,严格的因果性观念应予放弃,概率规率把以前为因果性规律占据的地盘夺过来了。
>> 现代逻辑提供了处理这种关系的手段,这种关系与通常逻辑的蕴涵不同,叫做概率蕴涵。物理世界的因果结构为概率结构所代替,对于物理世界的理解就以一种概率理论的建立为前提了。
>> 因果性规律即使是真实的,它也只能在理想客体上有效;与我们打交道的实际客体只在某种高概率的限度内是可控制的,因为我们不能够详尽无遗地描述它们的因果结构。由于这些理由,所以概率概念的意义在量子力学发现之前就被看到了。在量子力学的发现之后,那就更明白了,一个哲学家如果要想理解认识的结构,他就不能避开概率这个概念。
◆ 11. 原子存在吗?
>> 推理可以提供可能的解释;这解释是否为真,那末推理就不能确定,而需让观察去做。
>> 想象而没有实验的检验,只会通向空泛的思辨。
>> 原子是有内部结构的这一点,最初是由俄国人D.门捷列夫的发现所指出的,门捷列夫在十九世纪中叶看到,如果各种化学元素的原子按重量来排列,它们的化学属性就会呈现一种周而复始的秩序。
>> 量子见解的基础本身是与电波发生和从光学中知道的干扰现象的经典理论不相容的。这样,这个新理论危及了物理学的理论一贯性:有些现象要求光的粒子解释,有的现象又要求波动解释,看不出有任何办法能使这两种矛盾的理论得到和解。
>> 当物理学家们解决不了光是由粒子还是由波组成的这一问题时,德布罗伊大胆提出了光是既由粒子也由波所组成的观念。他甚至有勇气把他的观点引申到物质的原子上去,物质原子到那时为止是还没有要求人作波动解释的;他发展了一种数学理论,按这种理论,每一物质微粒也都伴随着一个波。这样,非此即彼就为兼而有之所代替了,因此,这种两重性解释是从德布罗伊的发现为开始的,从此以后这种两重性解释被视为是物质结构本性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后果。
>> 德布罗伊已把兼而有之的最简单意义解释过了。他相信,粒子与波相伴随,波和粒子一起行动,并控制着粒子的运动。薛定格则与之相反,他相信他可以不要粒子,而只有波,但这种波在一定的微小空间范围里积聚,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像是粒子的东西。他说的是行为像粒子的波包。当这两种说法都被证明为不成立之后,波恩提出了这样一种想法:波并不构成任何物质性的东西,而只代表概率。他的解释给了原子问题一个意外的转折:基本实体被假设为粒子,它的行为并不由因果律所控制,而是由按数学结构而论与波相似的一种形式的概率规律所控制。在这样解释中,波不具有物质客体的实在性,而只具数学量值的实在性。
>> 波尔把波恩和海森堡的结论结合起来,在最后发展出一种互补原理,按照这个原理而论,波恩的解释只提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波也可能视为从物理学上说是实在的,这是一种不承认有粒子存在的见解。在这两种解释之间没有办法进行区别,因为海森堡的测不准性使任何决定性的实验不可能进行;即是说,它排斥了精密到足够判明那一种解释为真,那一种为假的实验。
>> 解释的两重性这样地采取了它的最终形式:德布罗伊的发现的兼而有之并不具有波和粒子同时都存在的那种直接意义,而只具有一种间接意义,即,同一物理实在容许有两种解释,两种解释中的任一种都和另一种同等地真,虽然两者不能合成为一个图像。逻辑家就会说了:这个兼而有之并不是物理学语言中的,而是元语言中的,即是说,是表述物理学语言的那种语言中的。或用另一个说法,这个兼而有之不属于物理学之内,而是属于物理哲学之内的;它所涉及的不是物理客体,而是物理客体的可能描述,因此就落于哲学家的范围里了。
>> 只有一条出路可以摆脱这个困难。我们必须把我们关于未观察到的客体的陈述不视为可证实的陈述,而视为我们为了大大简化语言而采取的协定。我们所知道的是,如果这种协定被采用了,它就可以无矛盾地到处应用;如果我们假设未观察到的客体与观察到的客体是同一的,我们就达到了一个物理定律的体系,这些定律既对观察到的客体有效,也对未观察到的客体有效,后面一个陈述虽是一个如果陈述,它是一个事实,并且可以证实为真的。它证明,我们关于未观察到的客体通常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可容许的语言。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可容许的语言。一个普罗塔哥拉斯说当房屋未被观察时它们就消失了,他所说的也是一种可容许的语言,如果他愿意同意这样一个结果:他得构造两个不同的物理定律体系,一个用于观察到的客体,一个用于未观察到的客体。
>> 我们怎么知道这是可能的呢?我们所能说的一切只是,世世代代的人的经验已证明了它。然而,我们不应该相信,这个可能性能由逻辑定律来证明。我们的世界能够这样简单地被描述,使观察到的和未观察到的客体结果没有区别,这是一件幸运的事。这就是我们所能主张的一切了。
>> 对于电子和其他物质粒子,情形就不同了。当你观察它们时,你就一定在扰乱它们了;因此,你无从知道观察之前它们的行动。
>> 我们对于粒子观察的讨论已经弄明白,对于粒子我们是无从获得一个正规体系的。电子的观察者是一个普罗塔哥拉斯;他所看见的东西就是他自己制造出来的,因为,看见电子同时也就是制造着电子与光线相冲突。
>> 。位置和速率在每一刹那都是可用适当的工具测量的,然而,对于微小粒子如海森堡所指出的,观察者的干扰使同时测出这两个量值为不可能,我们可以测出粒子的位置或测出它的速率,但不能同时都测出。这是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的结论。
这是不是翻译有问题啊……
>> 控制着未观察到的客体的各种关系破坏着因果性的种种要求;这些关系导致种种异常的因果情况。
>> 控制着未观察到的客体的各种关系破坏着因果性的种种要求;这些关系导致种种异常的因果情况。
>> 因果性的这一次崩溃使我们不能以谈论宏观世界中的未观察到的客体那种意义来谈论微观世界的未观察到的客体了。
>> 这样,我们达到了宏观事物世界与微观事物世界间的一种特殊区别。这两个世界都建立在可观察的东西外加不可观察的东西这个基础上的。在宏观世界中,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作这样的补充并不引起困难;不可观察的东西是效仿着可观察的东西的样式的。然而在微观世界里,对于可观察的东西就无法作出合理的补充。不可观察的东西,不论是作为粒子或作为波而引入,其行为都是不合理的、违反已确定的因果律的。对于这些不可观察的东西不存在正规体系来进行解释,我们无法以对于日常生活的世界所蕴涵的意义来谈论这些不可观察的东西。我们可以把物质的基本组成物看作为粒子或波;这两种解释对于观察都同等地相合也同等地不相合。
>> 那末,这就是故事的结束了。波动说的主张者和粒子说的主张者之间的论争已转化成为解释的二重性。物质的构成物是波还是粒子,这是一个涉及不可观察的东西的问题;原子范围的不可观察的东西,跟宏观世界中的不可观察的东西有所不同,是不能够由一种正规体系的假设来单独决定的——因为在那里没有这种体系存在。
>> “互补”一词并不解释或消除量子力学语言中的逻辑困难;它只是给这些困难一个名称而已。
◆ 12. 进化
>> 要避免拟人论的表述,必须谨慎地措辞:活机体的活动所表现的样式,是有机体如果按照计划行动所会采取的样式。
>> 主张有一种这类特殊生命实体存在的活力论哲学从历史上说可以归为哲学唯理论的后裔。它是从这样一种哲学中产生出来的,这种哲学认为思维具有控制宇宙的力量,并要寻到一种能把思维的根源解释成为一种不服从物理世界规律的实体的生物学。
>> 扩展宇宙的公式会说 ,宇宙是没有起源的,但有一个在时间中排列着的,无限个可计算状态的无限序列。这个解释是否与天文学资料相合,还待证实。
重新#版本比较老了有一些错别字?
>> 重行
>> 如果可以在月球上建立一座望远镜,视域还可以扩大得多。由于没有大气,我们可以比现在所能够的远一百倍或一千倍地看到宇宙的远处。
◆ 13. 现代逻辑
>> 符号逻辑的建立,是十九世纪对于哲学的另一个贡献。
>> 符号标记法不只是解答问题用的工具,而也可以澄清意思,并增强逻辑思维的功能。
>> 理论哲学家们曾经三番两次地试图把逻辑视为一种描述世界的某些普遍属性的科学,视为关于存在的科学,即本体论。他们相信,像“世界上每一件事物与其本身是同一的”这类原理能告诉我们事物的属性。他们忽视了,这个句子所提供的全部知识都包含在说明“同一的”这个词的用法的定义之中,我们从这个句子中所获知的并非事物的一个属性,而是一条语言规则。逻辑所表述的是语言的规则——这就是逻辑所以是分析的和空洞的原因。
>> 这个例子说明了为什么逻辑关系之必然为真的:它们之所以为真,是由于任何经验观察不能使之为伪
>> 逻辑必然性和空洞性是相伴随的,这二者合起来构成了逻辑的分析性质或重言性质
>> 通常的语言所说的是事物,元语言所说的是语言;因此,当我们在建立一种语言理论时,我们说的话是元语言。
◆ 14. 预言性的知识
>> 通过猜测而发现他的理论的科学家要到他看见他的猜测为事实所证明之后才把他的发现呈示给别人。科学家是在这种证明要求中完成一次归纳推论的。
>> 逻辑所涉及的只是证明的前后关系。而通过观察事实证明一个理论的正确则是归纳理论的主题。
>> 一组观察到的事实总是不只适应于一种理论的;换言之,从这些事实可以推导出几种理论来。归纳推论常常对这些理论的每一种各给予一定程度的概率,概率最大的理论就被接受。为了要对这些理论作出轻重不同的区别,显然更多的东西必须知道,而不只对于这些理论中每一种都有效的对事实的演绎关系。
重要观点
>> 无差别原则只是对于经验中所获致知识的唯理论误解。
>> 无差别原则只是对于经验中所获致知识的唯理论误解。
重要结论
>> 关于一个单独事件的概率的陈述是无意义的。
>> 关于一个单独事件的概率的陈述是无意义的。
>> 逻辑家允许数学家说两条平行线相交于无限距离的一点上,正因为他知道这个陈述所意味的一切只是两平行线不能在有限距离中相交。逻辑家同样地也将允许人对一个单独情况说出一个必然蕴涵式,或对一个单独情况说出一个概率来,并把这类说话方式视为代表着一种虚构意义。用专门术语来说就是,他说的是从普遍情况到特殊情况的意义转移。语言习惯只要是有用的,逻辑家就能给它们以解释。
>> 把预言性陈述解释为假定,解决了经验论知识见解中所遗留下来的最后问题:归纳法问题。经验论在休谟对归纳法批判下垮了台,这是因为它还没有摆脱一个根本唯理论的公设,即一切知识必可证明为真的公设。由于这个见解,归纳法就不可证明为正确的;因为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它必定导致真的结论。如果把预言性结论视为假定,情形就不同了。在这样的解释之下,就不再需要证明它为真的证据,可以要求的一切只是证明它是一个好的假定,或者竟是可以得到的最好的假定,就行了。这样一个证据是可以给予的,这样,归纳法问题也就得到解决了。
>> 归纳法的证明必须得之于概率理论之外,因为概率理论是以归纳法的使用为前提的。
>> 进行归纳推理的人可以比之为向陌生的海洋地区抛网——他不知道是否会打到鱼,但他知道,如果他想要捕到鱼,他就得抛网。每一个归纳的预言都像把网抛到自然事件的大洋里去;我们不知道是否有所捕获,但我们至少是在尝试着,并且是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的办法尝试着。
>> 现代哲学所勾画出来的科学方法图景与传统的各种见解大为不同。按照严格规则而行进的一个理想的宇宙,像一个开足发条而走动的钟那样开足发条而按部就班走动下去的一个理想的宇宙是一去不复返了。一个知道绝对真理的理想的科学家是一去不复返了。自然中的事件与其说像运行着的星体不如说是像滚动着的骰子;这些事件为概率所控制,而不是为因果性所控制,科学家与其说像先知,不如说像是赌博者。他只能告诉你他的最好的假定,他绝对不能事先知道这些假定是否将是真的。然而,他比起绿呢赌桌前的人来是较为高明的赌徒,因为他的统计方法是较为高明的。他对他的目标所押的赌注也是较高的——预言宇宙的骰子的翻滚这样一个目标。如果有人问他,他为什么采用他的方法,他有什么资格作出他的预言,他不能回答说他对于未来有不可驳难的知识;他只能进行把握最大的赌博。但是他可以证明,这些赌博是把握最大的赌博,他这样赌是他所能采取的最好的办法——如果一个人采取了最好的办法,那你还有什么可以要求他的呢?
◆ 15. 插曲:哈姆莱特的独白
>> 在天上人间有些事情是你们的哲学所不能梦见的,我亲爱的逻辑家。
>> 我要的是确定性,但逻辑家所能给我的一切只是劝我作假定。
>> 这就是我,这永恒的哈姆莱特。如果逻辑家所能告诉我的只是作假定,我何必去找他呢?他的建议只会增加我的疑惑,而并不能给我以行动所需的勇气。逻辑不是为我预备的。要能一贯地在逻辑的指导下行动,一个人必须比哈姆莱特多有一些勇气。
◆ 16. 关于知识的功能论见解
>> 唯理论是对于想象世界的一种感性偏向,对于物理实在的不满足,它不是由于逻辑动机而产生,因此必须用逻辑手段以外的手段来治疗。
一个观点,待考察。
>> 唯心主义是逃避主义的哲学形式;它总是在发生动摇人类社会基础的激变的时代里滋生起来。
>> 唯心主义是逃避主义的哲学形式;它总是在发生动摇人类社会基础的激变的时代里滋生起来。
约定主义
>> 记号是物理事物,如纸上的墨水痕迹或声波,这些事物是用来表示与另外一些物理事物的对应关系的;这种对应,并不根据任何相似性,而是以一种约定为根据的。
>> 记号是物理事物,如纸上的墨水痕迹或声波,这些事物是用来表示与另外一些物理事物的对应关系的;这种对应,并不根据任何相似性,而是以一种约定为根据的。
>> 唯我论者犯了一个根本性错误:他相信他能证明他自己的人格的存在。但是,自我的发现,观察者的人格的发现,是与发现外在世界一样以同样的推论为根据的。
一个回应。
>> 人的这两种状态之间是没有可证实的区别的,如果我们假设他在一种状态中有思维,我也得承认另一种状态中也有思维。思维是与某种身体组织状态不可分的。由此得出,思维和某种身体组织是同一件事物。
>> 人的这两种状态之间是没有可证实的区别的,如果我们假设他在一种状态中有思维,我也得承认另一种状态中也有思维。思维是与某种身体组织状态不可分的。由此得出,思维和某种身体组织是同一件事物。
Mark观点
>> 相信思维有独立存在,是由于误解抽象名词所引起的谬误。
>> 相信思维有独立存在,是由于误解抽象名词所引起的谬误。
很对。
>> 我们说我们在我们的思维中有一幅树的图像;但是“树”和“图像”这两个词就它们的原意而论所指的都是具体客体,只能用来对我们所指的东西作出间接的表达。
>> 我们说我们在我们的思维中有一幅树的图像;但是“树”和“图像”这两个词就它们的原意而论所指的都是具体客体,只能用来对我们所指的东西作出间接的表达。
对。但是。我们关于外在客体的描述词语难道就是直接描述了吗???怎么定义“直接描述”???
>> 我们的语言没有直接谈论身体状态的词语,我们就只好用外在客体的词语来作间接描述。
>> 我们的语言没有直接谈论身体状态的词语,我们就只好用外在客体的词语来作间接描述。
>> 另一个假问题是这样提出来的:如果说光线投射在人眼上,神经冲动从瞳孔传递到脑中去,那末,冲动是怎样、在哪里变成蓝色感觉的?这个问题是由于错误的前提产生的。冲动不在任何地方变成为感觉。冲动所造成的是脑子的一种心理状态;脑子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看见蓝色,但蓝色并不在脑子里,也不在身体任何处所。“看见蓝色”是一种身体状态的间接描述方式;这个状态是光线和随后的神经冲动的因果性产物,但并没有蓝色这种因果性产物。
◆ 17. 伦理学的本性
>> 一个命令句是一个不能适用真假分类的语言表达式。
说了这么多还不是和康德一个意思,反对康德的同时也没能超越他。
>> 道德指令的一个特殊标记是,我们视它为一个命令,并感到我们自己处在它的接受方面。这样,我们就视我们的意愿动作是一种第二意愿动作,是对于某种高级权威所发出的命令的反应。那个高级权威是什么则并不总是清楚知道的。有人认为是上帝,有人认为是他们的良心,或他们心中的恶魔,或是他们心中的道德规律。显然,这些都是图像语言的解释。从心理上说,道德命令可以被描述成为由一种义务感伴随的一种意愿动作,这我们认为可以适用于我们自己亦可适用于别人。因此,我们认为尽可能支援困乏者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每一个人的义务。除了道德意愿目的之外,其他意愿目的都不伴随着义务感。如果一个人想要成为工程师,他通常都不会感到必须作出达到这一目的的决定,他也不希望所有其他的人都有与他一样的目的。使道德命令与其他命令有所区别的就是这种普遍义务感。
>> 道德指令的一个特殊标记是,我们视它为一个命令,并感到我们自己处在它的接受方面。这样,我们就视我们的意愿动作是一种第二意愿动作,是对于某种高级权威所发出的命令的反应。那个高级权威是什么则并不总是清楚知道的。有人认为是上帝,有人认为是他们的良心,或他们心中的恶魔,或是他们心中的道德规律。显然,这些都是图像语言的解释。从心理上说,道德命令可以被描述成为由一种义务感伴随的一种意愿动作,这我们认为可以适用于我们自己亦可适用于别人。因此,我们认为尽可能支援困乏者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每一个人的义务。除了道德意愿目的之外,其他意愿目的都不伴随着义务感。如果一个人想要成为工程师,他通常都不会感到必须作出达到这一目的的决定,他也不希望所有其他的人都有与他一样的目的。使道德命令与其他命令有所区别的就是这种普遍义务感。
最近对刑罚、死刑等等问题特别感兴趣,想找相关的书看看。
>> 一个判决了的罪犯是否应送进监狱里去这问题,对于所有那些同意国家司法系统应努力制造出尽可能多的与社会协调的公民的人,就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心理学问题。因为,从监狱里释放出去的人情形常常与这一目的正好相反这一事实,已有太多的经验予以证实了。
>> 一个判决了的罪犯是否应送进监狱里去这问题,对于所有那些同意国家司法系统应努力制造出尽可能多的与社会协调的公民的人,就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心理学问题。因为,从监狱里释放出去的人情形常常与这一目的正好相反这一事实,已有太多的经验予以证实了。
◆ 18. 旧哲学和新哲学:一个比较
这算是一个宣言吧,但是你在本书开头可说得没这么温和哦~
>> 旧哲学和新哲学之间的界线并未把数学与思辨哲学划分开。它所区分开的是;对于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负责的人和用词句来表达直觉的猜度和不作分析的臆测的人,愿意把自己对于知识的见解适应于可获得的知识形式的人和不能放弃对于超经验真理的信仰的人,认为对于知识的分析是可以用逻辑的精密方法作出的人和认为哲学是一个逻辑外的领域,不受逻辑检验所限制,可以取得从使用图像语言和它的感情内涵中产生的满足的人。这两种思想状态形式的区分是新哲学的不可避免的成果。
>> 旧哲学和新哲学之间的界线并未把数学与思辨哲学划分开。它所区分开的是;对于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负责的人和用词句来表达直觉的猜度和不作分析的臆测的人,愿意把自己对于知识的见解适应于可获得的知识形式的人和不能放弃对于超经验真理的信仰的人,认为对于知识的分析是可以用逻辑的精密方法作出的人和认为哲学是一个逻辑外的领域,不受逻辑检验所限制,可以取得从使用图像语言和它的感情内涵中产生的满足的人。这两种思想状态形式的区分是新哲学的不可避免的成果。
这个宣言大体是对的。
>> 把旧哲学和新哲学进行比较,是历史家的事情,也使所有那些在旧哲学中教养大并想了解新哲学的人感兴趣。那些研究新哲学的人则并不向后看,他们的工作是不会从历史方面的考虑中得到什么利益的。他们像柏拉图或康德那样是非历史主义的,因为他们像旧近代的哲学大师们一样,只对他们所研究的主题感兴趣;而不关心它对于以前时代的关系。我并不想缩小哲学史的意义;但我们应该时时刻刻记住,这是历史,而不是哲学。像一切历史研究一样,它应该采用科学方法和心理学的与社会学的解释来进行。而不应把哲学史写成为许多真理的总集。在传统哲学里,错误比真理多;因此,只有具有批判头脑的人才能是合格的哲学史家。把过去的各种哲学赞颂一番,把种种哲学体系说成为智慧的种种形式,各个都有自己的权利,已经摧毁了今日这一代人的哲学能力。那种做法诱导研究者采取一种哲学相对主义,相信世界上只有各种哲学见解而没有哲学真理。
>> 把旧哲学和新哲学进行比较,是历史家的事情,也使所有那些在旧哲学中教养大并想了解新哲学的人感兴趣。那些研究新哲学的人则并不向后看,他们的工作是不会从历史方面的考虑中得到什么利益的。他们像柏拉图或康德那样是非历史主义的,因为他们像旧近代的哲学大师们一样,只对他们所研究的主题感兴趣;而不关心它对于以前时代的关系。我并不想缩小哲学史的意义;但我们应该时时刻刻记住,这是历史,而不是哲学。像一切历史研究一样,它应该采用科学方法和心理学的与社会学的解释来进行。而不应把哲学史写成为许多真理的总集。在传统哲学里,错误比真理多;因此,只有具有批判头脑的人才能是合格的哲学史家。把过去的各种哲学赞颂一番,把种种哲学体系说成为智慧的种种形式,各个都有自己的权利,已经摧毁了今日这一代人的哲学能力。那种做法诱导研究者采取一种哲学相对主义,相信世界上只有各种哲学见解而没有哲学真理。
◆ 索引
>> 索引(数字表示原书页码)abstracta,抽象的事物,263acquired characters,heredity of,后得性质之遗传,200action by contact,接触作用,185Adams,J.C. ,亚当斯,102adaptation,functional,功能适应,199Alhazen,伊本·阿尔·海塔姆,77analogism,类比,11,13,195,303analytic statements,分析陈述,17,38,108,223anarchism,无政府主义,292,294Anaximander,阿那克西曼德,9angular sum in triangle,三角形的诸角的和,16,41,46,128,135,138anomalies, causal,异常的因果情况,135,183anomaly, principle of,异常原理,184Anselm of Canterbury,坎特布莱的安瑟伦,39anthropomorphism,拟人论,7,53,195antinomies,二律背反:Kant,康德,66Russell,罗素,224antithesis,反题,68apeiron,无限,9apeman,猿人,198appearance, things of,现象界的事物,64a priori,synthetic,综合先天(命题,判断,真理):causality,因果性,42,113,165;disintegration of,解体,125,140;ethics,伦理学,58,277,304;geometry,几何学,18,40,126,129,140;Kant,康德,18,39,45,58,113,129;Locke,洛克,84;probability,概率,236,247Aristarchus of Samos,萨莫斯的阿里斯塔尔赫,96Aristotle,亚里士多德,12,77,192,215art,艺术,312
>> astronomy,天文学,30,96,101,138,203atom,原子,75,79,166,189atom bomb,原子弹,204attraction of masses,物体的吸引,7;参看gravitation万有引力条Aureoli,Peter,彼得·奥列奥里,77axiomatic system,公理系统,126,242axioms,公理,17,39,142,319Bacon,Francis,弗兰西斯·培根,78,84,229Bacon,Roger,罗吉尔·培根,77Bayes,rule of,贝耶斯规则,233bee,parable of the,蜜蜂的比喻,80Bergson,H. ,柏格森,121Berkeley,G. ,贝克莱,267Bernoulli,Jacob,约可伯·贝尔努利,94Bethe,H. ,贝泰,204blue glasses,illustration,蓝眼镜的比方,45Bohr,N. ,波尔,44,171,175,188,269Boltzmann,L. ,波尔兹曼,160,212Bolyai,John,约翰·波里亚,127Boole,G. ,布尔,218,234Born,M. ,波恩,174Boyle,R. ,波义耳,99Broglie,Louis de,德布罗伊,173Carneades,卡尔内阿德,76categorical imperative,绝对命令,59
>> causal,因果性的:anomalies,异常的因果情况,135,183;theory of time,时间的因果性理论,148,154causality,因果性:as action by contact,作为接触作用,185;as determinism,作为决定论,104,106,162,175,248; Hume's theory of,休谟的理论,85,110,159; as if-thenrelation,作为如果—那末关系,6,157;Kant's theory of,康德的理论,42,48,66,112;and statistics,和统计学,162;and teleology,和目的论,192
>> cause,原因:of first event,最初事件的原因,208;of the universe,宇宙的原因,208,214cave,parable of the,洞穴的比喻,253Cavendish,H. ,卡文第许,102certainty,确定性:Anselm,安瑟伦,39;Descartes,笛卡尔,36;and emptiness,和空虚,38,223,303;in ethics,在伦理学里,51,53,62,277,323;and induction,和归纳法,94,248;Kant,康德,42,49;in physics,在物理学里,103,106,163;Plato,柏拉图,31chromosomes,染色体,202class,类,215command,moral,道德命令,52,281compensation,thermodynamic,热力补偿,160,211complementarity,principle of,互补原理,175,188,269conclusion of an inference,推论的结论,37concreta,具体事物,263confirmation,inference by,确证推论,232congruence,一致性:spatial,空间的,131;temporal,时间的,147
>> conic section,锥线法,95conventionalism,协定主义,47,133conservation:of energy,能量守恒,160;of mass,质量守恒,42consistency,proof of,无矛盾的证明,226Copernican system,哥白尼体系,107Copernicus,N. ,哥白尼,68,98coördinative definitions,同位定义,152,147
>> corpuscular:interpretation of quantum mechanics,量子力学的粒子说解释,173,186;theory of light,光的粒子说理论,69,169,172,186correlate,cognitive,认识关系,282correlated statement,相关陈述,281cosmology,宇宙论,9,24,75,203creation,story of,创世的故事,8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实践理性批判,58Critique of Pure Reason,纯粹理性批判,43,58,65,107,111,112,175Dalton,J. ,道尔顿,167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达尔文的进化论,120,196
>> Davisson,C.J. ,戴维逊,173decision:entailed,连带决定,288,298;volitional,意愿决定,282,291,314,320deduction,logical,逻辑演绎,37,57,139,216democratic:ethics,民主伦理学,61,295;principle,民主原理,295Democritus,德谟克里特,75,166,189,211derivations,logical,逻辑推导,56Descartes,R. ,笛卡尔,34,40,100determinism,causal,因果决定论,104,106,162,175,248Dialectic,Transcendental,超验辩证论,65dialectical:law,辩证规律,68;method,辩证方法,51diary,perfect,完全的日记,260,265Dirac,P. ,狄拉克,174directives,moral,道德指导: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f 认识的解释,51,62,323;defined,定义,280,284;implications between,道德指导间的蕴涵,58,278,315;projected into history,强加于历史的道德指导,70;token-reflexiveness of,道德指导的代号自复,289;volitional nature of,其意愿性质,304
>> discovery,context of,发现的前后关系,231disturbance,扰乱,参看observation观察条doubt,疑问,28,34dream,world of,梦幻的世界,28,260duality of interpretations,解释的二重性,187duodecimal system,十二进位制,47duty, Kant,义务,康德,60earlier,先于,147economic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历史的经济的解释,71Eddington,A.S. ,爱丁顿,211ego,自我,35,266Einstein,A. ,爱因斯坦,conventionalism,协定主义,135;cosmology,宇宙论,209;delayof watches,时计变缓,152;gravitation,万有引力,139;non-Euclidean geometry,非欧几何,138;quantum theory,量子论,171;relativity of motion,运动的相对性,68;simultaneity,同时性,154;speed of light,光速,153electron,电子,168emotion,情感,55,312empirical,经验的,38empiricism,经验论:ancient,古代,76;biology,生物学,202;British,英国,83;compared with rationalism,和唯理论比较,90,106,248,255;consistent,首尾一贯,259;defined,定义,75;ethics,伦理学,86,277,316;Hume's criticism of,休谟的批判,89,106;logical,逻辑经验论,255;principle of,原理78,85;theory of meaning,关于意义的理论,255,theory of external world,关于外界的理论,259,269; theory of mind,关于思维的理论,271;theory of probability,概率论,236
>> emptiness,logical,逻辑的空虚,17,37,57,81,222energy and matter,能量和物质:equivalence of,等值,171;conservation of,守恒,160enlightenment,启蒙,44entelechy,隐德来西,202Epicurus,伊壁鸠鲁,76,211
>> equivalent descriptions,theory of,等值描述理论,133,136,147,180,266ethical,伦理的:advice,劝导,316;axioms,公理,60,319;implications,蕴涵,58,278,316;judgments,判断 ,51,86ethico-cognitive prallelism,伦理-认识平行论,52,59,86,277ethics:伦理学:276,297,315;antisocial,反社会的,285;axioms of,公理,60,280,289,319;descriptive,描述的,63,276;group,集团,285,297,300;scientific,科学的,319,321;of Spinoza,斯宾诺莎的,53;volitional,意愿的,288
>> Euclid,欧几里德,25,40,96,126,142;参看geometry几何学条evolution,120,191,203existence,存在,22,39,64;of external world,外在世界的,266;of sensations,感觉的,273expanding universe,扩展着的宇宙,210experiment,试验,97;crucial,决定性的,175explanation,解释,6,157,207;pseudo,假解释,8,21,195explanatory induction,解释性归纳法,100,230extension rule,引申规则,267external world,外在世界,266extralogical motives,逻辑外的动机,27,32,73extrasensory knowledge,感性外的知识,77Fermat,P. ,费尔玛特,94Fichte,J.G. ,费希特,121final cause,最终原因,192finality,最终目的性,192first event,cause of,最初事件的原因,208form,and matter for Aristotle,亚里士多德论形式和内容,12;of an inference,推论的形式,216Frege,G. ,弗莱格,218frequency:interpretation of probability,概率论的频率解释,236;limit of,频率极限,245Freud,S. ,弗洛伊德,105Friedmann,A. ,弗里德曼,210fatalism,宿命论,105functional:adaptation,功能适应,199;conception of knowledge,关于知识的功能论见解,252,255,269galaxy,银河,206Galileo,伽利略,83,97,98,104Galle,J.G. ,伽勒,103Gamow,G. ,伽莫夫,204
>> gases,kinetic theory of,气体动力理论,159,168Gassendi,P. ,伽桑地,97Gauss,C.F. ,高斯,128,129Geiger counter,盖格记数器,188generalization,概括,5,10;参看implication蕴涵条genes,遗传基因,202geocentric system,地球中心体系,96geology,地质学,198,203
>> geometry,几何学:15,18,23,40,63,125,141,319;axiomatic system,公理体系,25,126;Euclidean,欧几里德的,48,126;mathematical,数学的,139;natural,自然的,134,137;non-Euclidean,非欧几何学,128,138,209;and gravitation,和万有引力,139;physical,物理的,139;relativity of,相对性,132;visualization of,视觉化,140
>> Germer,L.H. ,盖默尔,173Gilbert,W. ,威廉·吉尔勃,99goal-activities,目的活动,313grammar,语法,220gravitation,万有引力,7,84,101,204;and geometry,和几何学,139group ethics,集团伦理学,285,297,300Guericke,O.v. ,葛利克,99Haeckel,E. ,海克尔,201Hamlet,哈姆莱特,250Harvey,W. ,哈维,99Hegel,G.W. ,黑格尔,67,121
>> Heisenberg,W. ,海森堡,174,183,269;参看indeterminacy,测不准原理条heliocentric system,太阳中心体系,96,97,107Helmholtz,H.v. ,赫尔姆霍兹,141,204heredity of acquired characters,后得性质之遗传,200Hertz,Heinrich,赫兹,169Hertzprung.E. ,海兹普龙,205Hilbert,D. ,希尔伯特,225historical order,历史序列,197Hubble,E. ,赫勃尔,206Hume,David,大卫·休谟:causality,因果性,85,110,159;ethics,伦理学,86;impressions,印象,78;induction,归纳法,85,88,242,248;and Kant,和康德,107,111;mathematics,数学,86;and ratonalism,和唯理论,94,248Huyghens,C. ,惠更斯169hydrogen bomb,氢弹,204
>> hypothetico-deductive method,假设演绎方法,100,230idealism,唯心论,32,66,254,269ideas,观念,理念:Hume,休谟,78;Plato's theory of,柏拉图的理念论,15,19,51,253if-then always relation,如果—那末一定关系,6,16,57,157,164,237illata,推定的事物,263
>> immediate things,直接事物,261immediately true,直接地真的,261imperative,命令,52,280;categorical,绝对命令,59;meaning of,意义,282,288;moral,道德的,284;subjective,主观的,288implication,蕴涵;6,16,139,157;ethical,伦理学的,58,278,297,316,319,320impredicable,不可表述其属性的,224impressions,Hume,印象,休谟,78indeterminacy:principle of,测不准原理,163,175,183,270;truth value 真值,189,227indicative sentences,直陈句子,280indifference,principle of,无差别原则,234indirect evidence,间接证明232
>> 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297induction,归纳:by enumeration,列举归纳法,82,85,243; explanatory,解释性归纳法,100,230;justification of,归纳法的可证明性,88,92,110,246inductive inference,归纳推论,82,88,237,243inductive logic,归纳逻辑,81,229,233,247inference,form of,推论形式,216informative,报道陈述,17I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人类理智研究,85interference,干扰,169,182irreversible processes,不可逆过程,148,159Jordan,P. ,约尔丹,174judgments,ethical,伦理判断,51
>> justification,context of,证明的前后关系,231Kant,I. ,康德:categorical imperative,绝对命令,59,277; causality,因果性,42,165;conservation of mass,质量守恒,41;duty,义务,60;ethics,伦理学,58;and Hume,和休谟,107,110;rationalism of,唯理论,100,122,141,253;synthetic a priori,综合先天(命题,判断,真理),18,39,45,58,113,129;theory of knowledge,认识论,45;theory of space,空间理论,20,40,133;things in themselves,自在之物,64,253Kepler,J. ,开普勒,100Keynes,J.M. ,凯因斯,234
>> kinetic theory of gases,气体动力理论,159,168Lamarck. ,J.B. ,拉马克,199language,语言,256Laplace,P.S. ,拉普拉斯,106large numbers,大数目,244;law of,大数规律,161later,较后,147law,double meaning of,“规律”一词的双重意义,53Leibnitz,G.W. ,莱布尼茨,100,107,165,218,234Lemaitre,G. ,勒梅特,210Leverrier,U.J. ,莱维利叶,102light:corpuscular theory of,光的粒子说,69,169,172,186;speed of,光速,150,153;wave theory of,光波说,169,172limit of frequency,频率极限,245linguistics,语言学,221living organism,活的有机体,191Lobachevski,N.I. ,洛巴切夫斯基,128Locke,John,洛克,78,84,107logarithms,对数,95
>> logic,逻辑:Aristotelian,亚里士多德逻辑,13,215;deductive,演绎逻辑,37,81,108,230;inductive,归纳逻辑,81,229,233,247; multivalued,多值逻辑,227;symbolic,符号逻辑,218,220,228;three-valued,三值逻辑,189,227;参看deduction,演绎条Lucretius,卢克莱修,76Marx,Karl,马克思,71materialism,唯物论,269mathematics,数学:15,22,33,86,277;reduction to logic,归结为逻辑,222;参看geometry几何学条mathematical sciences,数理科学,309
>> matter and energy,equivalence of,物质和能的等式,171Maxwell,James,麦克斯韦,169meaning,意义:cognitive,认识性的意义,282,288;of imperatives,命令的意义,282,288;instrumental,工具性的,282;by transfer,意义转移,240,259;verifiability theoryof,可证实性理论,257
>> meaningful,有意义,256meaningless,无意义,208,214,225Mendelejeff,D. ,门捷列夫,171Meno,Plato's dialogue,柏拉图的对话《美诺篇》,23,50mental,思维,272metalanguage,元语言,175,226meteorites,陨石,206Middle Ages,中世纪,77,142,217
>> migration of soul,灵魂的轮回23,33Mill,John Stuart,穆勒,84mind,思维,271moral directives,道德指导;参看directives,指导条Morgan,A.de,德莫根,218mutations,突变,200mysticism,神秘主义,32natural selection,自然选择,197,199necessity,必然性:logical,逻辑的,17,37,81;“moral”,“道德的”,279;physical,物理的,158,237neutron,中子,168Newton,Isaac,牛顿,43,100,168;参看gravitation万有引力条Newtonian physics,牛顿物理学,43,48
>> non-Euclidean geometry,非欧几何学;参看geometry几何学条normal system,正常体系,134,137,180,186,266noumena,本体,64Novum Organum,《新工具》,82,85number,definition of,数的定义,221objective things,客观事物,261objectively true,客观地真的,261observables,可观察的事物,176,180,254,259,266observation,观察:6,29,43,78,97,109,111;disturbance by,观察所造成的扰乱,182,269Occam,William of,威廉·奥坎姆,77Oedipus,厄狄普斯,105ontological demonstration of God,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39,55ontology,本体论,12,222order,historical,历史次序,197,205order,systematic,系统的次序,197,205Organon,《工具论》,82origin of the universe,宇宙的起源,203Palomar,telescope on Mount,帕罗玛山上的望远镜,214parallels,axiom of,平行线公理,127particle,粒子;参看corpuscular条particular statement,特称陈述,16
>> Pascal,B. ,巴斯喀,94Peano,G. ,皮亚诺,218Peirce,C.S. ,皮尔斯,218perception,知觉,29,78,111,253,260,273Phaedo,Plato's dialogue,柏拉图的对话《斐多篇》,30
>> phenomena,现象,64,272Planck,M. ,普朗克122,170Plato,柏拉图:astronomy,天文学,31;cosmology,宇宙论,24;ethics,伦理学,52,56,64;existence of ideas,理念的存在,22,64,253;idealism,唯心论,32;mathematics,数学,15,18,23;parable of the cave,洞穴的比喻,253;probability,概率,30;rationalism,唯理论,32;reminiscence,回忆,23;theory of ideas,理念论,15,19,51,142Poincaré,Henri,彭加勒,47,133posit,假定,240,246,268positron,正子,168power,力量,301pragmatism,实用主义,321
>> precession,摆动(岁差),146predicable,可表述其属性的,224predictive knowledge预见性知识,81,89,91,103,229,233,259preestablished harmony,前定和谐,108premises of an inference,推论的前提,37;参看axioms and ethics公理和伦理学两条probability,概率:calculus of,计算,93,231,242;Carneades,卡尔内阿德,76;frequency interpretation of,频率解释,236;implication,蕴涵,164;laws,规律,162,185;Plato,柏拉图,30;of single case,单独情况,237,240;waves,波,174Protagoras,普罗塔哥拉斯,50,178pseudo explanation,假解释,8,195
>> psychoanalysis,精神分析,28,36,105,255,263Ptolemy,托勒密,68,96,107purpose,目的,194,196,301Pythagoras,毕达哥拉斯,32quantum,量子:discovery of,的发现,122,170;mechanics,力学,176,227,259,270radioactive decay,放射性衰变,203
>> rating of a posit,假定的评价,240rational,理性的,31
>> rationalism,唯理论:ancient,古代,32;compared with empiricism,和经验论比较,90,106,248,255;definition of,定义,31,74;ethics,伦理学,52,54,59,277;geometry,几何学,18,41,141;idealism,唯心论,66,254;modern,近代,31,39,43,99;theory of probability,概率论,234realism,实在论,269reason,理性,3,11,70,79,304recapitulation,laws of,重演规律,201refrigerator,as illustration,冰箱比喻,160relations,关系,216relative concepts,关系概念,134
>> relativity,相对性:theory of 相对论,120,138,209;of motion,运动,107;ofgeometry,几何学,132relevant,有关系,5reminiscence,Plato's theory of 柏拉图的回忆说,23Republic,Plato's dialogue,柏拉图的对话《理想国》,31Ricardo,D. ,李嘉图,71Riemann,B. ,黎曼,128
>> Russell,Bertrand,B. ,罗素,218,221,246Russell,H.N. ,H.N.罗素,205Rutherford,E. ,卢瑟福,171Schelling,F.W. ,谢林,121scholasticism,经院哲学,78Schopenhauer,A. ,叔本华,121Schröder,E. ,石罗德,218Schrödinger,E. ,薛定格,173selection,natural,自然选择,197,199self-explanatory,自身说明,17semantics,语义学,226
>> semiotics,符号学,226sensation,感觉;参看perception,知觉条sense illusions,感官幻觉,29set,class,集,类,224Sextus Empiricus,塞克斯都·恩披里柯,77,83should,meanings of the word,“应该”一词的意义,288signs,记号,256
>> simultaneity,同时性:150,152;relativity of,的相对性,154single case,probability of,单独情况的概率,237,240skepticism,Hume's,休谟的怀疑论,98,248skeptics,怀疑论者,76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309sociological laws,社会学规律,309Socrates,苏格拉底,24,50,56solipsism,唯我论,267spectral lines,光谱线,172
>> speedometer,as illustration,速度表比喻,264Spencer H. ,斯宾塞,121Spinoza,B. ,斯宾诺莎,53,143,165,278statistics,统计,159;of stars,恒星的,205stimulus language,刺激语言,264,272
>> Stirner,M. ,施蒂尔纳,267Stoics,斯多葛派,55subjective things,主观事物,261subjectively true,主观地真的,261substance,实体,3,10,11,48,70
>> substantialization of abstracta,抽象物的实体化,12survival of the fittest,最适者生存,197syllogism,三段论法,216synthesis,合题,68synthetic,综合:statements,陈述,17,38;self-evidence,自明,247;参看a priori,先天条systematic order,系统的次序,197,205tautology,重言式,223;参看analytic,分析条teleology,目的论,71,192telescope,望远镜:invention of,的发明,99;on moon,月球上的,214,on MountPalomar,帕罗玛山上的,214;range of,视域,209,214Thales,泰勒斯,11
>> thermodynamic compensation,热力学补偿,160,211thermodynamics,first and second principle of,热力学的第一和第二原理,160thesis,正题,68things of appearance,现象界的事物,64things in themselves,自在之物,64Timaeus ,Plato's dialogue,柏拉图的对话:《蒂迈欧篇》,24time,时间:144;causal theory of,的因果理论,148,154;direction of,的方向,149,212;metric of,的计量标准,145;order of,的次序,147,212;sidereal,恒星时,145;solar,太阳时,145;uniformity of,时间的均匀性,145token-reflexive expressions,代号自复词,289Toricelli,E. ,托里切利,99Transcendental Dialectic,超验辩证论,65transcendentalism,超验论,252,272transfer of meaning,意义转移,240,259
>> types,theory of,形式理论,225universal,全称(普遍,共相),16,19;forces,普遍的力,133universe,宇宙:cause of,的原因,208;expanding,扩展着的宇宙,210
>> unobserved objects:未被观察的事物,7,177,186,259,266;of quantum mechanics,量子力学的,181,186,259,269valuational order,评价秩序,314
>> verifiability theory of meaning,意义的可证实性理论,257virtue,美德,51,277
>> visualization of geometry,几何学的视觉化,140vitalism,活力论,202volition,意愿,304
>> volitional,意愿的:attitudes,态度,299;decision,决定,282,291,314,320;ethics,伦理学,288Wallace,A.R. ,华莱斯,197
>> watch,时计:delay due to motion,由于运动变缓,152;natural,自然时计,147
>> wave,波:interpretation of quantum mechanics,量子力学的解释,173,186;probability,概率,174;theory of light,光波理论,69,172,186
>> Whitehead,Alfred N. ,怀特海,221
Zeno 芝诺,225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