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列傳
凡拔城破壘,俘四千余人。議者謂應悉戮以 為京觀。道濟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皆釋而遣之。於是戎夷感悅,相率歸之者甚眾。——《列傳第三·檀道濟傳》
初,道濟見收,脫幘投地曰:“乃復壞汝萬里之長城!”——《列傳第三·檀道濟傳》
鎮惡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繼疏宗。 猛見奇之,曰:“此非常兒,昔孟嘗君惡月生而相齊,是兒亦將興吾門矣!”故名之為鎮惡。——《列傳第五·柯鎮惡傳》
演之年十一,尚書仆射劉柳見而知之,曰:“此童終為令器。”家世為將,而演之折節好學,讀《老子》日百遍,以義理業尚知名。——《列傳第二十三·沈演之傳》
範曄,字蔚宗,順陽人,車騎將軍泰少子也。母如廁產之,額為磚所傷,故以磚為小字。——《列傳第二十九·范曄傳》
十六年, 母亡,報之以疾,曄不時奔赴;及行,又攜妓妾自隨,為禦史中丞劉損所奏。太祖愛其才,不罪也。——《列傳第二十九·范曄傳》
曄長不滿七尺,肥黑,禿眉須。善彈琵琶,能為新聲。上欲聞之,屢諷以微旨, 曄偽若不曉,終不肯為上彈。上嘗宴飲歡適,謂曄曰:“我欲歌,卿可彈。”曄乃奉旨。上歌既畢,曄亦止弦。——《列傳第二十九·范曄傳》
曄素有閨庭論議,朝野所知,故門胄雖華, 而國家不與姻娶。熙先因以此激之曰:“丈人若謂朝廷相待厚者,何故不與丈人婚, 為是門戶不得邪?人作犬豕相遇,而丈人欲為之死,不亦惑乎?”曄默然不答,其意乃定。——《列傳第二十九·范曄傳》
曄本意謂入獄便死,而上窮治其獄,遂經二旬,曄更有生望。獄吏因戲之曰:“外傳詹事或當長系。”曄聞之驚喜,綜、熙先笑之曰:“詹事當前共疇昔事時,無不攘袂瞋目。 及在西池射堂上,躍馬顧盼,自以為一世之雄。而今擾攘紛紜,畏死乃爾。設令今時賜以性命,人臣圖主,何顏可以生存?”曄謂衛獄將曰:“惜哉!薶如此人。” 將曰:“不忠之人,亦何足惜。”曄曰:“大將言是也。”——《列傳第二十九·范曄傳》
將出市,曄最在前,於獄門顧謂綜曰:“今日次第,當以位邪?”綜曰:“賊帥為先。”在道語笑,初無暫止。至市,問綜曰:“時欲至未?”綜曰:“勢不復 久。”曄既食,又苦勸綜,綜曰:“此異病篤,何事強飯。”曄家人悉至市,監刑 職司問:“須相見不?”曄問綜曰:“家人以來,幸得相見,將不暫別。”綜曰: “別與不別,亦何所存。來必當號泣,正足亂人意。”曄曰:“號泣何關人,向見 道邊親故相瞻望,亦殊勝不見。吾意故欲相見。”於是呼前。曄妻先下撫其子,回 罵曄曰:“君不為百歲阿家,不感天子恩遇,身死固不足塞罪,奈何枉殺子孫。” 曄幹笑雲罪至而已。曄所生母泣曰:“主上念汝無極,汝曾不能感恩,又不念我老, 今日奈何?”仍以手擊曄頸及頰,曄顏色不怍。妻云:“罪人,阿家莫念。”妹及妓妾來別,曄悲涕流漣,綜曰:“舅殊不同夏侯色。”曄收淚而止。綜母以子弟自蹈逆亂,獨不出視。曄語綜曰:“姊今不來,勝人多也。”曄轉醉,子藹亦醉,取 地土及果皮以擲曄,呼曄為別駕數十聲。曄問曰:“汝恚我邪?”藹曰:“今日何 緣復恚,但父子同死,不能不悲耳。”曄常謂死者神滅,欲著《無鬼論》;至是與徐湛之書,云“當相訟地下”。其謬亂如此。又語人:“寄語何仆射,天下決無佛 鬼。若有靈,自當相報。”收曄家,樂器服玩,並皆珍麗,妓妾亦盛飾,母住止單陋,唯有一廚盛樵薪,弟子冬無被,叔父單布衣。——《列傳第二十九·范曄傳》
初,高祖微時,貧陋過甚, 嘗自往新洲伐荻,有納布衫襖等衣,皆敬皇后手自作;高祖既貴,以此衣付公主, 曰:“後世若有驕奢不節者,可以此衣示之。”湛之為大將軍彭城王義康所愛,與 劉湛等頗相附協。及劉湛得罪,事連湛之,太祖大怒,將致大辟。湛之憂懼無計, 以告公主。公主即日入宮,既見太祖,因號哭下床,不復施臣妾之禮。以錦囊盛高祖納衣,擲地以示上曰:“汝家本貧賤,此是我母為汝父作此納衣。今日有一頓飽食,便欲殘害我兒子!”上亦號哭,湛之由此得全也。——《列傳第三十一·徐湛之傳》
廣陵城舊有高樓,湛之更加修整,南望鐘山。城北 有陂澤,水物豐盛。湛之更起風亭、月觀,吹臺、琴室,果竹繁茂,花藥成行,招集文士,盡遊玩之適,一時之盛也。——《列傳第三十一·徐湛之傳》
領軍將軍劉湛知之,欲相引接,謂之曰:“卿在省年月久,比當相論。”慶之正色曰:“下官在省十年,自應得轉,不復以此仰累。”——《列傳第三十七·沈慶之傳》
及湛被收之夕,上開門召慶之,慶之戎服履襪縛絝入。上見而驚曰:“卿何意乃爾急裝?”慶之曰:“夜半喚隊主,不容緩服。”——《列傳第三十七·沈慶之傳》
庆之患头风,好着狐皮帽,群蛮恶之,号曰“苍头 公”。每见庆之军,辄畏惧曰:“苍头公已复来矣!——《列傳第三十七·沈慶之傳》
丹陽尹徐湛之、吏部尚書江湛並在坐,上使湛之等難 慶之。慶之曰:“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上大笑。——《列傳第三十七·沈慶之傳》
騎馬履行園田,政一人視馬而已。每農桑劇月,或時無人,遇之者不知三公也。及加三望車,謂人曰:“我每遊履田園,有人時與馬成三,無人則 與馬成二。今乘此車,安所之乎。”——《列傳第三十七·沈慶之傳》
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 “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稻。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列傳第五十三·陶潛傳》
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後歸。潛不解音聲,而畜素琴壹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 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郡將候潛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列傳第五十三·陶潛傳》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