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车轮与交易
他认为,英国举办的科技发明公众讲座之所以受欢迎,就在于听众都抱有这样的心 理:讲座的内容,说不准哪一点,会有助于 他们赚钱。 18世纪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口的不断增加,这也被看作工业革命的起因之一。英国 的人口几乎翻了一番,到18世纪末增长尤快。 当然,按今天的标准,当时的人口算不了什 么(一位历学家提出的比较方法,是在今 天的英国人中,每7人中減去6人,便是 当时的人口)。但人口越多,能到工厂做工的就越多,产品也有更多的人买。这就提升了市场规模 引自 第二章 车轮与交易 他还说:“只有把不同技能、不同背景的人,以一种相互信任的方式聚到一起,一起工作,一起分享知识、信息和技能,你才有可能实现工业化。这事儿,一个人干不来十个人干不来。你需要集中不同人的本作家、学者、政府官员、商人、工匠,等等有可能实现这种新的文明形态。而英国的银乐部做到了。 引自 第二章 车轮与交易 蒸汽机的使用使棉纺厂摆脱了建在水边的要求,这直接为众多工业城市带来了快速增长。在许多人的概念中,这些工业城市便是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1830年,每80个英国人就有1个在棉纺厂工作。手工业者不情愿又很艰难地适应机械化的纺织程序,这一过程并不像上面谈到的那么简单。査尔斯・狄更斯在其所著的《艰难时世》一书中尖锐地将手工业者称为“机械手”,为表达工业化在消磨人们的个体性。 引自 第二章 车轮与交易 有意思的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高潮期恰恰是在战争期间。拿破仑战争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赤字,政府首次开始征收所得税。法国大革命表明如果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出了问题,后果会多么严重。 引自 第二章 车轮与交易 撤开英国国内间题不说,在本章所涉及的100年内(1730-10年),英国参与的所有战争,战场都是在其他国家。这对英国极其有利。英国的武器制造商生意繁忙,但本土并无战事。政府税收使国家能顶住经济封锁,同时也没有削弱人们购买消费品的能力。当拿破仑说英国不过是个商贩之国时,他可能也在提示导致自己败北的一个因素。 引自 第二章 车轮与交易 煤、铁、黑烟…这一切,在当时的英国,不可逆转地交织在了起。在艾伦・麦克法兰看来,我们的现代文明,首先是在用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则是靠石油等其他碳能源。没有煤,英国不可能发生工业革命,我们还是会在农业社会中徘徊。 引自 第二章 车轮与交易 看看1830年前的100年间所发生的大事,就可以看出,在这场巨变中,英国为什么比其他欧洲国家更具优势。对德国人来说,贵族阶层之外的市场是难以想象的。对法国而言,虽然不乏天才发明家,但人和机器没能协调起来;此外法国大革命也分散了注意力。英国则相对稳定,有着宽松的社会环境和鼓励个性发展的社团组织,有着不断膨胀的人口,使得工业化生产的产品也有市场。可能本章开头所说的若于因素,就是以上各项因素的有机组合。 引自 第二章 车轮与交易 这一章回答了 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其他国家,这与英国自由开放的氛围有关。
3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