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准备
❶ 城市设计的意义
需要在人们日常生活与空间场所、多种城市运动(步行和车行)与城市形态、自然要素与建成环境格局之间建立对应和关联,把场所营造、环境管制、社会公平、经济活力等多个线索整合在对城市品质和地方特色的创造之中。 引自第3页 用了多个“与”,关系不明确,读起来好累。简化一下:建立起日常生活、空间场所、多种城市运动与城市形态、自然要素、建成环境格局之间的对应和关联,在创造城市品质和地方特色的过程中要整合场所营造、环境管制、社会公平、经济活力等多个线索。
❷ 何为城市设计
城市概念
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建筑等物质系统以及居住、就业、游憩等活动系统组成的,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可持续等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 引自第3页 物质空间和基于物质空间的非物质活动共同组成了城市系统,非物质活动依托于物质空间实现,对城市的设计其实是针对物质形态环境的整体(关系)设计,更进一步说,其实是通过对物质空间的设计更好地组织非物质空间活动。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的工作离不开规划的支撑 引自第3页 一方面,城市规划对城市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城市设计需要遵循的工作基础(公共政策性);另一方面,城市规划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来规范约束开发建设及更新活动(法定性),这是城市设计可借助的规划思维和工作方法。
对城市设计理解不一的原因
不同尺度城市设计侧重点差异。几十平方公里的“总体城市设计”侧重于城市整体格局的把握,历时较长;几十上百公顷的“局部城市设计”与直接实施的“工程性城市设计”侧重于形态环境塑造,精细针对地方人文历史和经济政治状况,并且有(再)开发主导和城市更新为主的不同类型,情况复杂。
城市设计成果认知差异。城市设计不仅仅是对空间形态设计,同是还实施规则设计。
城市设计需要评估和权衡不同适用人群的厉害状况,并且对需要较长时间建设的城市片区要留有充分的发展弹性,因此,既要强调城市设计在塑造地方特征、营造活力和空间品质上的形态意义(愿景之价值),更要强调如何通过制定有效和弹性的公共政策和开发规则,使城市设计成为有创意有弹性的实施管理过程和协调工具。 引自第4页 城市设计概念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态环境进行的综合设计,涉及建筑、景观、市政等要素;是在理性分析基础上,针对多种城市尺度的形态环境进行创作性设计,并形成原则、策略及城市设计导则和特别规定等管理政策和实施框架。城市设计的实现充满了公共权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讨价还价式的互动,是一个连续的、复杂的、动态的决策和作用过程。 引自第5页 ❸ 城市设计的工作领域和主要内容
从城市设计实践来看城市设计的工作领域:新建城市片区、旧城更新、大型居住街区、城市综合体、特殊价值区域和城市基础设施。
从工作性质来看城市设计的工作领域:
开发新建型:主要目的在于为新区(城)的开发建设与经济发展塑造良好环境。要求为设计区域的开发创造最佳的整体增值效应,因而城市设计主要关注于如何将市场要求与开发环境、公共空间、市政基础设施等具体要求联系起来,达到期望的增值效应。
保育更新型:集中了大量旧城区的城市设计项目,聚焦在对城市既有街区的保护、培育和更新设计,既包括对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培育,也包括对老旧小区和历史街区的更新活化和再开发。
居住社区型:针对社区环境的衰退恶化,通过社区居民参与设计,达到改善社区(尤其是低收入邻里社区)环境的目标。注重居民参与和社会调查,将居住功能与城市环境、公共设施及所在地社会等级、经济水平、文化层次等多项背景资料综合起来,形成居民需求的社区。
城市设计主要内容:
(1 )城市格局 建立可持续发展适应变化的城市格局构型——城市结构的组织逻辑,塑造清晰的、容易为大众所理解的城市形态骨架,成为空间秩序长期发展的框架。 (2)城市联系 通过分析人们到达就业岗位和服务设施的需求来创建人与场所之间的联系,创建不同的车行和步行服务水平以满足不同可达性需求。 (3)使用与活力 观察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立体布局城市空间使用及组合方式,不同的功能、 不同的建筑形式、不同的土地使用周期以不同的密度编制在起, 激发舒适、好用、紧凑、协同的空间场所和由此产生的城市活力。 (4)特色与品质 梳理城市形态的构成要素,发现特定的历史、 文化和自然资源,在与已有城市形态、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整合中凸显其价值,同时,在城市、片区(社区)、街坊、建筑多个尺度下创造丰富的场所品质以回应城市的地域性,形成多样的城市特色和魅力。 (5)“为人”的场所 营造一个为各年龄层和社会人群、 易达的、有吸引力、安全、舒适、健康的空间环境,能够提供多样选择和乐趣、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人与人交往的地方。 (6)资源与永续 建立自然与人工环境的平衡,利用每个场地的内在条件气候 、地(形)貌、景观和生态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高效利用资源并提供合理的舒适性,提供不动产、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的灵活使用方案,引人新的出行方式和停车模式及其管理,形成未来可持续发展策略。 (7)可行性与实现 了解开发和更新的诉求、市场规律以及商业活性(Viability),分析项目投资的经济可行性,并且通过有效管理和实施的手段,灵活应对不确定的投资市场以及未来人口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同时,形成长期有效的设计传导机制和实施手段,并将此视同设计过程的重要组成,确保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元价值的实现。 引自第6页 在各个层面的城市设计,能否落地实施关键在于第七点,同时作为实施主体的政府能否在城市设计实施的过程中解决财政收支平衡问题,并在后续实现财政的正向增长是能否推进的关键一环,其实对很多地方说白了就是卖地更新开发。
❹ 本书的知识构成
城市设计与城市构成:城市设计基本概念、城市形态构成、城市组成要素;如何进行城市设计:构建城市联系、创造人性场所、建立空间秩序 、打造城市特色和活力;城市设计的编制与实施:城市设计过程和成果、实施的组织和城市设计工具箱。
分析和发现现状问题并且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而不要割裂二者; 城市设计不仅仅是设计物质空间形态,还要有政策措施保障实施; 多从民众的行为和需求出发,而不是单一去迎合政府财政和开发者需求。
Broken_Xia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知识的准备
-
理解城市的形态
01 运动体系和城市骨架 ❶ 对城市运动的评估 ❷ 适宜步行街区 ❸ 街道网络 ❹ 网络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