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页
受教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西方人不喜吃的部分,自然没有类似的好词去描摹种种痛感。
而类似的口感相关的经验关联的不是美食体验而是排泄物、湿bia bia的袜子等不悦的体验。
只是这几个词为啥都有情色意味?
How to make the connection?
The feel of biting the private parts of one’s partner???
从前,西方在中国建了不少通商口岸,到现在还有很多外国人居住。而对我来说,什么都吃就相当于公开宣称,要放弃味觉上的“通商口岸”,冒险深入到中国美食的腹地。但我内心的最深处仍然只是个旁观者,一个“人类学家”,走进一场匪夷所思的部落仪式”,只为猎奇了解,而非融入其中。 主要问题是口感。口感是学习欣赏中国美食的西方人坚守的最后一条阵线。越过了,你就真正钻进去了。但越过去,也可能面对一场狂野的旅程,让你直面自己最严重的偏见童年的噩梦阴影,甚至可能唤起某些弗洛伊式的偏执幻想。这会让人恶心不已、仓皇失措,让同胞们经常带着不加掩饰的厌恶来看你。就花一点儿时间,想想英语里某些词汇:“ gristly, slithery, slimy, squelchy, crunchy, gloopy…” 而这些恰恰是中国美食中最受欢迎的口感。而西方人看到这些词会有很不偷悦的感觉:身体的排泄物、用过的手帕、屠宰场、压扁的爬虫、威灵顿长筒靴里湿乎乎的双脚或者摘生菜时手上了令人望而生畏的鼻涕虫。 引自 第七章 饿鬼
4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