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2
《鲍嘉》第一篇,定全本基调:真实、无理由(荒诞)。后续人物的人名先打个照面。
鲍嘉是逃出去的楚门。第一次逃出去回来,美国腔,朝《卡萨布兰卡》的形象趋近(没看过此电影瞎猜的),讲了外面自己的英雄传奇,提到监狱生气;第二次又离开了四个月,口音完全美国化,亲近孩子;第三次离开后又回来,开party,喝可口可乐,同时警官指责他犯了重婚罪。自此,鲍嘉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彻底浮出水面,然,故事结束。
世界不是割离的,哪存在换个地方换种人生,都一样都一样……
《没有名字的东西》,一个男人的成长,啊呸,女人真晦气。老公不挣钱,妻子出去工作。妻子离开,波普偷家具装点家里,毕竟他只会做“没有名字的东西”。败露,做了牢,开始干活了。
奈保尔的高明之处在于把视线放到了波普身上,重点没放在伊梅尔达的苦。
《乔治和他的粉红房子》 两次婚姻家暴、酗酒、发迹、把傻了的女儿嫁人、死亡。(不想评价了,下面文字有意思)
《职业选择》 伊莱亚斯是上篇乔治的儿子,从上篇来看,这个儿子并不怎么样。果然。爽文,尴尬的是我不是“我”,我是伊莱亚斯,看起来厉害的学渣,所以读的时候没爽到,只有嘴唇无力的嗫嚅。985废物组应该会在他身上找到共鸣
《曼曼》 这个故事群众是很重要的存在。判定曼曼疯的是群众;狗的拉撒把戏扩散到其他街道,“米格尔街上的人简直为曼曼骄傲了。”;狗死后曼曼复制圣人的路,布道、上十字架,群众又扮演了信徒;无奈石头打在身上,疼是真实的,曼曼清醒,群众不允许他清醒,把他关人了监狱。开篇有3张选票设疑,结尾没答。
要么远离群众隐居山林,要么把自己藏在群众里,别学曼曼喽。
《B.华兹华斯》浪漫破碎的故事。作者在里头也写了一句诗,“我觉得他正在慢慢老去。”,还单独成篇。
《懦夫》 这个故事完成需要外形的细致描绘,作者就在开篇写他的大块头与别人的评价,米格尔街对英雄和武力的崇拜不是一篇两篇了。比弗懦弱却善良,在别人的崇拜中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是听见狗叫声就会跑远以致🦶被划破,“我”都没跑!打拳击🥊比赛其实反而解放了他。
《花炮师》讲的是存在感。开篇就用拙劣的戏法一遍遍逗众人开心,人物悲剧感与滑稽感就此基建。他是小作坊的花炮师,这里估计有时代背景,工厂兴起啊小手工制的没落啊(不负责任瞎猜),职业上受了挫,家暴?妻子比他高大(伏笔),揍十个孩子呗,找茬邻居巴库(米格尔街上手和手腕最小最细的),巴库太太就替夫回击,摩根太太也替夫回击(这里也有个体型差比较)。煞有介事惩罚孩子,与期待相反,街上人没有人议论他打孩子,找存在感再次失败。
最后找到存在感了,却以出轨的方式,非他所愿,当晚用炮火🔥了自己的家。
《泰特斯·霍伊特,中级文学学士》 他简直是米格尔街之光,吓,我还以为全街恶人!善良:送迷路的“我”回家、坚持小腿股径受损的“我”应去医院并为我包扎一个月、关心战争。热爱真理:办俱乐部、教育米格尔街的顽童、质疑世界的真实性;机智:借我之手给卫报写信、用零食吸引青年;自制:从没对教书失去信心、时间表、获得剑桥中学文凭。
借着作者爱他我也爱他,他若真实存在,作者上牛津有他功德。
《蓝色马车》 首句“我希望长大后能成埃多斯那样的人,原因当然很多。”,定基。蓝色马车其实就是清洁车,换个名字就显得梦幻童话多了。驾清洁车的,有洁癖,一刷牙就是几个小时,一个小戏剧出现。同时,埋下伏笔,花花公子、醉心于女人(奈保尔文章里的群众说,其实都有待考证)接下来,通过几件事展现了埃多斯的“傲慢”(不卑不亢?职业荣誉感?)、人缘、机智以及对街上居民的了解。高潮来了,喜当爹!他真是个好人……玲珑剔透,活得明白
《只是为了,爱,爱,爱》 出轨私奔,男方家暴,女方说:“他有许多优点,他的心肠很好,真的。”
《机械天才》又是个题目反讽。巴库致力于把新车拆坏。把任何一辆汽车给巴库,他告诉你的头一件事就是:“挺杆松了。你听,听见了吗?”
巴库太太和摩根太太是欢喜邻居;巴特揍太太(孬);新买的蓝色雪弗兰又被他修坏了;巴库太太操心钱,怂恿巴库买卡车,新的贝德福德又修坏了,欠债。下面一段文字好玩:
巴库太太把卡车卖了,买了两样出租车🚕,雇了个司机。巴库一边读《罗摩耶纳》一边揍太太。太太仍以丈夫为荣(请给我一个这样的太太吧!)巴库太太开始养鸡、卖香蕉和🍊,无怨无悔供养她的“梵学家”……
其他:巴库指责哈特管责博伊、埃罗尔。哈特像他们的监护人,估计是大哥。(我真是全书在追寻哈特的身份)
《谨慎》博勒这个形象还蛮亲切的,哈。如下:
本书帮我解决了理发师如何理发的问题,哈,奈保尔好会。
博勒狂买《卫报》,标注失踪的球幻想发财,迷信孩子的力量与他们的梦,自然被割韭菜啦。参加一个建房互助计划,又被割韭菜啦。两则噩耗都是从《新闻报》来的,自然不读该报啦。
博勒离开又会来了,要回了走之前慷慨的一针一线。
博勒偷偷在买彩票啦,怒啦我通过报纸得知中奖信息,博勒每月只出一趟门啦,就是领养老金啦(他们竟然有养老金!)
《直到来了大兵》爱德华是哈特的兄弟(离哈特越来越近),喜欢绘画,崇尚美,召集男孩抓螃蟹(这个描述太心动了:你们知道那个附近有椰子树和沼泽地的地方吗?那地方满地都爬着螃蟹。有人说有些螃蟹甚至还往椰子树上爬呢。”):爱德华本身是个诗人,下文痴迷于爱情也是诗人做的事。
《哈特》原来是舅舅,原来三十多岁了,原来他是以结婚、进监狱的方式完成“自杀”
《告别米格尔街》像社区养育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