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183页
当懂得真正的爱的时候,“我”这一人生主语就变成了“我们”,既不是利己心又不是利他心,而是在全新的准则下生活。
为了获得幸福生活,就应该让“自我消失”
爱就是从自我中解放出来
孩童时代的我们通过“脆弱”支配大人,他们只要一哭闹、抗议、决绝合作,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简直是他们人生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他们只聚焦于个人利益。很多大人也试图通过展示自己的脆弱、不幸、伤痛、不得志以及精神创伤来控制他人,想让他们担心,束缚他人言行,支配他人。
所有人都是从几乎过剩的“自我中心性”出发,若非如此就无法生存。
自立就是“脱离自我中心性”,摆脱被娇惯的孩童时代的生活方式
问题儿童的问题行为是他们在权衡利弊以后选择的“被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他们认为通过做出这些问题行为他们可以得到爱。
爱是自立,是成熟,爱非常困难
第一个孩子或者独生子女最大的特权是拥有“独占父母之爱的时代”
但由于第二个孩子的出生,第一个孩子的地位随之下降,他们可能无法适应这种心理落差,往往会成为“过去的崇拜者”,形成保守的,对未来十分悲观的生活态度吗,第一个孩子也许会成为优秀的领跑者,第二个孩子会有努力追赶的意识,甚至想要颠覆出生顺序这一自然法则,第二个孩子希望革命,他们不像第一个孩子那样努力维护既有权力,而是企图颠覆既有权力。
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他们可能会将父亲视为竞争者,希望独占母亲的爱,这种环境容易滋生恋母情节(即俄狄浦斯情结)。
“我没有什么优点,所以无法与任何人建立爱的关系,不能涉足没有担保的爱”,这是典型的自卑情结,因为这是把自己的自卑感当做不解决课题的借口。
要想得到爱,必须先主动去爱,课题分离,爱别人是我的事情,别人如何回应是别人的事情
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无法强求,那就是尊重和爱,无论有多么强大的权利也无法强迫别人爱和尊重你
那些相信‘命中注定言论“的人其实是因为没有勇气在现实中去爱,所以给自己找了个借口,骗自己幸福会不请自来,安慰自己“只要遇到命中注定的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结婚不是选择对象,而是选择生活方式,只要下定决心,跟任何人都可以相爱,命运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
我们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够从自我中心性中解放出来,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实现自立,并且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够找到共同体感觉,爱的勇气,就是获得幸福的勇气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