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讨饭、不坐牢、不进精神病院
“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是多多益善。因为一般人通常只读最新的出版物,而不读各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品,所以作家也就拘囿在流行思潮的小范围中,时代也就在自己的泥泞中越陷越深了。” ——叔本华 通过阅读你们的书,我能攀登上艾尔布鲁士和勃朗峰的顶巅,在那观看日出,观看如血的晚霞是如何染红天空、海洋和林立的山峰的。我站在山巅,看到天空中的雷电如何劈开乌云,像一条游弋其间的人蛇一样;我看到绿色的森林、原野、河流、湖泊、城市,听到海妖塞壬的歌唱和牧笛的吹奏;魔鬼居然飞来跟我谈论上帝,我甚至触摸过他们美丽的翅膀……当然,通过阅读你们的书,我也体验到了坠入无底深渊的滋味,我创造奇迹,行凶杀人,烧毁城市,宣扬新的宗教,征服了无数王国…… 引自 第六病室/ 我同时也蔑视你们的书,蔑视人间种种幸福和智慧,它们都太微不足道、不足为信,因为它们会像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转瞬即逝。不管你们有多么骄傲、聪明和美丽,你们还是会被死亡彻底消灭,就像窖里的耗子被消灭一样,而你们的子孙后代,你们的历史,你们的不朽天才,也将在未来和这颗地球一起,或者被冻结成冰,或者被烧成灰烬。 你们丧失理智,走上邪道。谎言成为你们的真理,丑变成了你们眼中的美。 引自 第六病室/ 难怪前人用千百年的经验,来告诫我们: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这一辈子不讨饭,不坐牢(俄国谚语)。 引自 第六病室/ 如果不把肉体上的和精神上的污秽消除,只是把它们从一个地方赶出去,那它就会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应当等待它自行消失。再说,人们是需要医院的,因为人们不仅开办医院,而且容忍它的存在。种种偏见和所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卑鄙龌龊的丑事,也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因为时间久了它们会转化为有用之物,就像畜粪最终会变成黑土一样。毕竟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好东西在开始的时候,都会带有一点丑恶的成分。 引自 第六病室/ 如果说死亡是每个人必然的结局,那还有必要阻止人们去死吗?如果某个文官或商人多活了五年或十年,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说用药物减轻痛苦是医学的任务,这真让人疑惑:为什么要减轻痛苦呢?据说,首先,因为有痛苦,人们才完美;其次,如果人类的疼痛当真被药丸和药水减轻,那么宗教和哲学就会被人类完全抛弃,可是截至目前看来,人类通过学习宗教和哲学,不仅学会了如何避免一切不幸,甚至找到了幸福。 引自 第六病室/ 只有智慧能让人快乐。可是我们的周围没有任何有智慧的人,没有任何有智慧的谈吐,所以我们没有快乐。不错,我们有书,但这完全不同于活跃的交谈和积极的交往。请容我做个不完全恰当的比喻,那么我要说:书是乐谱,交谈才是歌。 引自 第六病室/ 智慧总是短暂易逝,它并不永恒,可我想你明白,我为什么这么喜爱智慧。生活是个陷阱,总是让人苦恼的。当一个有思想的人进入成年,意识变得成熟,他就会感到自己仿佛掉入一个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没有任何逃出的路。其实,他从虚无到有生命是由某些偶然的情况促成的,而不是出于他的意志。是……这是为什么?他渴望弄清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可是没有人告诉他,要不就是说些荒诞无稽的话。他拼命敲门,却没有一个人来给他开门。最后死神来找他——这同样不是出于他的意愿。 引自 第六病室/ 真是的,我们被上帝抛到这么荒凉偏僻的地方!更糟糕的是我们还得在这里死去。 引自 第六病室/ 所有这一切最后不都要埋进土壤,随地壳一起冷却,然后在千百万年间,没有任何意义、也不带任何目的地随着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的吗?既然要冷却,既然要随着地球旋转,那就完全没有必要从虚无中孕育出人和他高度的近乎神的智慧,然后像开玩笑似的把人又化作尘土。 引自 第六病室/ 一旦社会把罪犯、精神病人和一般的不合时宜的人隔离起来,对他们严加防范时,这个社会就变得不可战胜。现在您唯一的出路就是:安下心来,并且认定这就是您应该待的地方。 引自 第六病室/ 您很有思想,也爱思考,像你这样的人,应该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人类迄今为止最高的两种幸福:一种是为了探明生活意义而进行的那种自由深刻的思考,一种是全然蔑视尘世的浮华。即使您在三道铁栏里面生活,您也能拥有这种幸福。 引自 第六病室/ 普通人衡量命运的好坏的标准,就是身外之物,如马车和书房,而有思想的人衡量的标准则是自身。 引自 第六病室/ 我只知道上帝创造我时,给了我血、肉和神经,是这样,先生!人的机体组织既然富于生命力,那么它就应当对外界的一切刺激有所反应。我就有这种反应。我感到疼痛,我就喊出来,流下眼泪;我看到人们做着卑鄙可耻的事,我就感到愤怒;我看到生活中的丑陋龌龊,我就感到极大的厌恶。在我看来,这种真实的反应才叫生活。机体越低下,它就越不敏感,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就越迟钝;机体越高级,它就越敏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就越强烈。 引自 第六病室/ 或者让痛苦把你磨炼得麻木不仁,丧失了对痛苦的感知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变成了活死人。 引自 第六病室/ 那种宣扬漠视财富、漠视生活的舒适、蔑视痛苦和死亡的学说,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财富,没有舒适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充满痛苦,如果蔑视痛苦,就相当于蔑视生活本身,因为正是由于有寒冷、饥饿、屈辱、损失,以及对死亡的哈姆雷特式的恐惧等感觉,才构成了人。全部生活就在于这些感觉中。人可以对生活表示苦恼,甚至憎恨它,但不能蔑视它。 引自 第六病室/ 归根结底,您没有见过生活,根本不了解生活,您对现实的认知,只限于理论上。至于您蔑视痛苦、对什么都不表示惊奇,不过是因为您懒,因为人世的空虚,身外之物和内心世界,蔑视生活、痛苦、死亡,探明生活的意义,真正的幸福——这种所谓的道理都是最适合俄国懒汉的哲学。 引自 第六病室/ 年轻人向你讨教该怎样生活,该做些什么,别人一定会认真考虑后回答,您的答案却连想都不用想:努力去探明生活的意义,或者努力去寻找真正的幸福。可是这种神话中的‘真正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引自 第六病室/ 对于真正的幸福来说,孤独是不可或缺的。堕落天使之所以背叛上帝,或许就是因为他渴望孤独,那是天使们没有领略过的。 引自 第六病室/ 已是太阳落山时分,黄昏的阴影在扬花的黑麦地里向远处无限延伸开去。两行老云杉又高又密,像两面墙似的连绵不断,一条幽暗而美丽的林荫道便呼之欲出了。我轻松地从一道栅栏上跨过去,然后顺着这条林荫道一路前行,地上铺着的针叶足有一俄寸那么厚,以致走在上面有点打滑。四周显得寂静而幽暗,只有在闪动着一片明亮金光的高高的树梢上,有一些蜘蛛网上开始变幻出霓虹般的色彩来,而针叶的气味则浓烈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后来我拐了一个弯,踏上了一条长长的椴树林荫道。这里同样是一条荒凉而古老的道路。不知年的树叶在脚下悲哀地“沙沙”作响,无数阴影在暮色下的树木中间藏躲着。林荫道的右侧是一座古老的果园,果园里有一只黄莺,大约是上了年纪的缘故,正用一种懒洋洋的调子细声细气地唱着歌。走了一些时间,椴树林荫道总算到头了,从一幢白色的带凉台和阁楼的房子旁走过后,我的眼前忽地展现出一座庄园的院落,一个水面宽阔的池塘也映入眼帘。池塘的四周绿柳成荫,还有一座洗澡用的棚子。池塘的对岸有一个村落,一座又高又窄的钟楼矗立着,在夕阳的映照下,那上面的十字架金光闪闪。一时间,一种亲切而又熟悉的感觉弥漫而来,令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欢喜,似乎眼前这番景象我在儿时便已见过。 引自 带阁楼的房子/ 良好的教养不在于你不弄翻调味汁、弄脏桌布,而在于别人弄翻了你只当没看见。 引自 带阁楼的房子/ 夏天我们庄园里的节日早晨总是格外诱人。这时郁郁葱葱的花园里空气湿润,露珠晶莹,在晨曦的照耀下,万物都熠熠生辉,显得喜气洋洋;这时房子附近弥漫着木犀花和夹竹桃的香味,年轻人刚从教堂里归来,在花园里喝着茶;这时人人都穿得漂漂亮亮,个个都兴高采烈;这时你才知道,所有这些健康、饱足、漂亮的人,在这漫长的夏日可以什么事都不干——在这种时刻,你不由得想道:但愿一辈子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引自 带阁楼的房子/ 我只想对您说一句:不要袖手旁观。的确,我们并不能拯救人类,而且在许多方面难免犯错误,但是我们在努力做些事情,所以我们是正确的。一个有文化的人最崇高最神圣的使命是为周围的人们服务,所以我们尽我们的能力这样做。您不喜欢这个,不过一个人做事本来就无法叫人人都满意的。 引自 带阁楼的房子/ 有时幸福即是毒药,换句话说幸福更容易受到外界其他事物的戕害。 引自 坏孩子/ 凡是进入我眼睛里的东西,我要全部吃下去,原因我当然是知晓的,那就是只有吃下东西,我的病才会好起来。那些可怕地睁着眼睛而且奇丑无比的牡蛎啊,我一想到它们就浑身打颤,但我还是要吃!吃! 引自 牡蛎/ 实际上,那种心满意足的幸福的人是很多的,一想到这,我便觉得这是一种十分令人压抑的力量!你们可以看看我们所处的这种生活:强者蛮横无礼,游手好闲,弱者愚昧无知,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到处是难以想象的贫穷、拥挤、堕落、酗酒、伪善、谎言……与此同时,每一个家庭和每一条街道却安安静静,人们心平气和。在城里五万居民中,竟然没有一个人会大声疾呼,公开表示自己的愤慨。... ... 我们看不见那些受苦受难的人,听不见他们的声音,看不见发生在幕后的生活中的种种悲惨的事。一切看上去都是安静而平和的,提出抗议的只是一些发不出声音的统计数字:多少人发疯,多少桶白酒被喝光,多少儿童死于营养不良……这样的秩序显然是必需的;似乎,幸福的人之所以感到幸福,只是因为不幸的人们在默默地背负着自己的重担,一旦没有了这种沉默,一些人的幸福便不可想象。这就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的麻木不仁。 引自 醋栗/ 应当在每一个心满意足的幸福的人的背后,站上一个拿着小锤子的人,经常敲着提醒他:世上还有不幸的人;不管他现在多么幸福,生活迟早会对他伸出利爪,疾病、贫穷、种种损失也会随时降临到他的头上。到那时谁也看不见他,听不见他,正如现在他看不见别人,听不见别人一样。可是,生活中并不存在拿锤子的人,幸福的人照样过他的幸福生活,能使他们情绪激动的,只有日常生活的小小烦恼,而那小小的烦恼就像微风吹拂杨树一样,过后,一切又都幸福圆满。 引自 醋栗/ 别人对我说,凡事不能一蹴而就,任何理想总是在生活中逐步地、在适当的时候得以实现。不过,这是谁说的?怎么能说明这话就是对的?你们会引证事物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的合法性,但是我请问:我,一个有思想的活人,站在一道沟前,本来我也许有可能跳过去,或者架一座桥走过去的,可我偏要等着它自己合拢,或者等着淤泥把它填满,这样做有什么规律和合法性可言呢? 引自 醋栗/ 您永远不要感到满足,不要让自己麻木不仁!趁着您还年轻、强壮、朝气蓬勃,您要不知疲倦地做好事!您要明白,幸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如果生活中有意义有目标,那也绝不是我们的幸福,我们的幸福在于更明智、更伟大的事业。所以,做好事吧! 引自 醋栗/ 尼古拉和奥莉加坐在陡坡边上,认真地看着太阳是如何落下山去的,那晚霞金黄、紫红,又是如何映在河里,映在教堂的窗子上,映在四野的空气中。柔和而又宁静的空气,有种让人说不出的纯净,这在莫斯科是从来没有过的。每当太阳西沉,一群群的牛羊,便此起彼伏地叫着回到了村子,鹅群也从对岸飞过河来。之后四周安静了下来,当柔和的亮光消失的时候,昏暗的暮色也就很快降落了。 引自 农民/ " 她相信,凡是不怜恤动物的人迟早都要遭难,她相信这些都是在圣书里写着的。所以每当她读《圣经》的时候,即使读不懂,她的脸也总是流露出怜悯、感动和欢欣的表情。 引自 农民/ " 若是没有贫穷,没有可怕的、无休止的、躲也躲不掉的贫穷,大概这人世间的生活也像这早晨一样美丽吧!可是只需回头看一眼村子,就会清晰地记起昨天发生的一切,一想到这,原本被周围的景色唤起的那份让人陶醉的幸福感,也立即消失了。 引自 农民/ " 青春,不管它曾是什么样,在人的记忆中却总是生动、愉快、动人的。至于死亡,它虽然很近了,却也没那么可怕,当然,最好不去想它! 引自 农民/ "
29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