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28页
一个人会觉得自己拥有了某一件事物本身,这是幻觉之源。实际上,人不过拥有万物的名字,尽管人们长期误以为名字魔法般地表征着万物,叫出名字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设想其存在。几千年来,拥有理性大脑的人们一直有机会看穿这种自负,明白这种自负一无是处,但这并没有阻止人们从智性上掌握事物,仅仅接纳事物的表面价值我们的心理经验充分表明:对心理学事实的智性“理解”,产生的不过是其概念;而一个概念无非是一个名字,一种“声息”( flatus vocis)。这些智性上的“计数器”,可以被轻易地四散传播。它们一传十、十传百,毫不费力,因为它们没有重量或实质。它们看起来圆满,实际上是空的;它声称指派给我们重责大任,其实将我们交付于虚无之中。毋庸置疑,智性在其自己的领域中是有用的,但当它试图操控价值时,却像个智性的诳话家和幻术师。 运用智性可以进行任何科学研究,除了心理学。因为心理学的主体ー一心灵一一有两个以上的方面,被感知觉和思维所调节。价值的功能一一情感一一是我们意识定位的一个完整的部分,不应该被任何一种心理判断忽视。否则,我们试图构建的过程是不完整的。每个心灵过程都有一个价值品质依附于它,也就是它的“主观感觉基调” 引自 第二章 阴影
207人阅读
梧鸣室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章 阴影
一些本来属于阴影的特质,会被轻而易举地当成别人的品质。在这种情况下,洞察力与良好的意愿...
-
第四章 第28页
-
第五章 基督,自性的象征
心理学并不知道善恶本身是什么,而只是把它们认作对各种关系的判断。所谓的“善”,就是看起...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