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笔记,关于时间管理中的个人资源配置框架
罗公子
读过 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
第三章主要涉及到的是资源配置管理。
现在充斥在市面上的时间管理数据或者课程上大部分都是出于““术””的层面,比如讲到如何应用好四象限原理、如何用好番茄工作法、如何坚持和打卡、如何养成习惯等等等等。其实大多数人学了过后依然过不好生活和人生,为啥,因为我们在自己生活、工作甚至人生的“顶层设计”除了问题。这个问题就像是我们经常说的,你吭哧吭哧地努力爬上了山顶,才发现根本没鸟用,或者怕错了山,甚至是爬到半山腰发现没路了!
作者在本章 开篇就提到了,资源配置决定了你的时间分配方式。
如果从职场人的角度出发,在这里,我所理解的“资源”应该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我们分别在生活中、工作中、自我独处的时候扮演了哪些角色,然后在生活中的角色中我们的时间、精力、社交等资源是如何分配的;其次作为一个工作者(不论你是实习生、专员、主管还是高管),你的有限的工作时间、工作资源是如何分配的,这些时间、资源分配的目的意义是什么、是否有相应的指标,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哪些东西即使我放弃了不再花时间也不会影响我的工作和晋升;作为独处的角色,我的时间是如何分配的,在满足工作和家庭、社交的硬性需求后,剩余的时间我要布局在哪些方面,这样的布局是否会对我其他角色起到辅助作用,还是说,比如我的工作是结构工程师,我在业余时间还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工作无关的英语或者股权激励?
个人资源配置框架作为还处于打工人的阶段,其实就是在为下一个阶段去蓄力,这个在书本的腰封上其实可以看到,每个阶段需要的能力和段位是不断在过往的经历和经验中积累而来的。还是得认识到自己是绝大多数普通人中的一员,不论是时间还是资源有极其的有限,所以,更要学会用这样的框架把自己框住好好专注地做事儿。
作者在这里提到的框架是:在我们还在职场冲的时候,较为合理的时间分配方式是:
1、60%—70%的时间精力要在工作上,切入点是不断增加创收类角色的工作收益。这点上我想如果要细化下去的话,就涉及到不同的岗位不同阶段怎么去发力的问题了;
2、20%—30%的时间精力在家庭(生活)角色上,切入点是保证合理的开支、关系和和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内耗,也就是说,这个角色应该是一个我们工作之余的能力补给角色,在外消耗后,能够在生活中在家庭中得到补充,这才是那些厉害的人能够持续不断往前冲的坚实基础;
3、10%—20%的时间精力花在自我充电上,切入点是学习底层、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学习能够在未来提升2~3倍收益的知识体系。因为自我投资的本质应该是让资源越来越多,自己越来越强,而不是学了一堆不知道是啥,然后什么也没有。至于怎么去判断什么样的知识体系是难度系数为2-3倍现在状态的知识,可以去对标自己发展路径上的各个岗位或者人物。
总之对于在时间管理上,看完这篇,我的理解是道法术都要具备,一个普通人才能真正把时间管理做好,道的层面我们可能还需要很久很久,但是至少可以先理解透彻法的层面,然后去实践和掌握术的层面,慢慢去靠近上面所说的百分比标准。在资源配置相对合理的情况下,时间管理起来也就不再那么地难了。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设计师”——洛克菲勒; 时间管理的秘密是资源配置的管理。
罗公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章笔记,关于时间管理中的个人资源配置框架
-
第三章 资源配置篇——关于建立自己的信息收集系统
开门见山的说,这个方法论其实适合所有人。 职场人,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对于创业者,...
-
第五章 关于如何学习专业知识体系
先说个这本书很好的一点。即作者每章开头都会引用一句话,或者名人名言或是经典书籍语录。而...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