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落后于“伟大”
创作者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坚持到底需要做到一件事——不输给贫穷,虽然这听起来像一句玩笑。我回忆身边亲近的人,好几位我喜欢的创作者都因为无法忍耐贫为了追求某种社会地位转行去了其他行业。 曾经在40多岁还住四叠半公寓的我,当时经常被:“住在这种地方,你不觉得丢人吗?”可是我深爱着亨利·米勒和兰波这种放浪形骸的作家,根本不知道羞耻心为何物。毋宁说,我反倒认为“一把年纪还这么穷”这件事很帅。 总之,周围人和我关于“帅气”的价值观完全不同。反过来说如果不是信奉这种标准,大概就会被残忍的现实击溃。如果20岁时向着AV导演一路奋进,不知道现在的自己是什么样。重要的是要从“女人30岁以前要结婚”这种虽然没有人刻意强调却已经渗透社会的身份标中逃离,要能肯定和接受那些正过着乱七八糟生活的人,守护属于自己的那份标准。 在四叠半房间里,或是在旧金山的街道上,我一边怀抱“我会变成有钱人”“我会变成伟大导演”(现在当然还没成)的妄想、一边和贫困战斗至今。所以为自己建一个伟大人类的档案馆很重要,一边从这个数据库调用自己的榜样,一边生存。不过就算以某个伟大的人为榜样,也并不是要对他的话唯命是从,而是要活成那个人本身。 在我看来,榜样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处境去更换。比如20岁时憧憬自己像席德·维瑟斯一样早逝的人过了30该怎么办。没关系,到时候还有耶稣基督。那步入40岁还没创立自己的宗教怎么办。没关系,到时候还有40多岁オ出道的法国导演罗伯·布列松那样的人在等着你。顺着这个节奏,始终相信自己就好。“既然不是在年轻时燃尽才华的披头士系作者,那就做上了年纪还活跃在第一线的滚石系作者”一一只要不断改变榜样就可以。 仔细想想,我也是从十多岁开始就在追逐自己的榜样。“伟大的人就是会全裸去学校”“伟大的人就是会17岁离家出走”……拼命不让自己落后于“伟大”。30岁到40岁期间持续的消沉可能也是因为我开始落后于当时追逐的偶像,比如中原中也和兰波这些早夭的天オ。那时候我陷入了酒精中毒,时常都在附近打架,冲进花店把人家作为商品的花全摘了,被花店要求全额赔偿,每天晚上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满身是血地回家。在美国的时候,则是以65岁前还在做体力劳动的埃里·霍弗为榜样支撑着我。 不过,无论在哪种逆境中,我都坚持不对自己撒谎。我知道很多“想成为伟大,但成不了的人”,都是些会不自觉对自己撒谎的人。我想成为那种在取材和采访中哪怕对羞耻之事也能和盘托出的人。让自己表面上看起来不错,这种事并不在我的伟大档案里。 引自 第四章追逐着伟大去生存
66人阅读
晚不安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比起未来的杰作,更重视与未来相连的现在
我不想把“预算不够”当作“拍不出有趣东西”的借口。拍摄《爱的曝光》可以说是一项将不可能...
-
不要给想象力插上翅膀
…… 我从根本上很讨厌“给想象力插上翅膀”之类的说法。因为全凭想象力根本靠不住。“想象力...
-
不能落后于“伟大”
-
追求自己觉得有趣的事
从现在开始想拍电影的人,我希望你们重新去发现自己觉得有趣的事物。不论什么咖喱,只要好吃...
-
自己就是自己的关系人
我对看电影的人也有建议。希望你们不要轻易相信媒体和名人煽动出的“有趣”。不要无视“不好...
> 查看全部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