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确立一种批判性的“再现政治”
《电影与文化的现代性》第七章 确立一种批判性的“再现政治” 【“再现”】含义最丰富的术语之一。它可以提供一些方法,让我们去深入思考媒体中的形象、社会现实、文化/政治变迁 这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总体上来说,再现理论普遍具有政治色彩,而电影总是要“逃避”这种再现/代议的“要求”。 有种理论认为围绕着“再现”这个概念展开的争论基本上结束了,只有“政治正确性”这样一种非常无趣的 缺乏幽默感 组织严密的运动,才会偶尔重新挑起这种争论。这样一种强大的理论话语导致当今媒体研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对于多数研究者,从任何一个社会角度对文本进行阐释,都会让他们感到踌躇和不自在。他们提倡的是一种游戏的愉悦 拼凑,并认为受众可以随意地阐释和占用文本。 【“再现”这个概念含义很丰富】“再现”表明电影影像和任何语言作品一样,是一种建构,是对一个表面上看来似乎是“真实”的世界的“再次呈现”,而不是一种单纯“呈现”。“再现”也不是像一扇透明的窗户那样把一个“真实世界”直接展现在我们眼前。“再现”这个概念让我们注意到某些角色 事件 故事不断“被再次呈现”,而其它一些想象和描述方式被排除在外,甚至完全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外。 【灯光建构女男性之间的关系的方式】电影中,男人被女人照亮,这是一个普遍的拍摄常规……女性在更为明亮的灯光中,而男性的姿势似乎是要闯入,渴望进入这片光当中。 现代西方学术思想试图揭示一些普遍性的 囊括一切的原则,用来揭示自然和社会现实的基本性质。很多学者都强调“启蒙思想”发源于对“客观性”的追求,而这种客观性的追求实际上源于更为早期的宗教活动。那些遗世独立的宗教学者要做的就是在上帝所创造的万物中揭示“他的”意旨。这种做法为后来西方的理论创造了一种“上帝视角”,而这个视角当然只能装作是来自于一个不可能存在的 完全不接受社会冲突和社会过程影响的“外部”。 这种所谓“客观性”根本不存在。很多黑人和女性认为,这种“客观性”要么对他/她们的经历视而不见,要么竭力歪曲他/她们的形象,于是他/她们通过一系列手段来再现或者是让人们注意到他/她们的经历和政治立场 ①在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严重
尹咩君羊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章 “全新”的好莱坞
2020-09-07 《电影与文化的现代性》 第二章 “全新”的好莱坞 电影周边产品的大量销售可以让...
-
136页
《电影与文化的现代性》136页 希区柯克的放映手段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精神病患者》就是一个...
-
第七章 确立一种批判性的“再现政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