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全都是不好的,无可救药了吗?
一提到“拖延”,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拖延”是不好的,比如该起床的时候赖床、该睡觉的时候熬夜、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大人上班拖着事情不办等等。
但是,有人提出来的另一个观点竟然是“拖延有理”?
提出“拖延有理”的人叫张沛超,他是武汉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博士,资深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师。
张博士,是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系统督导师,被誉为“国内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
在他的新书《我的内在无穷大:自我探索的40堂必修课》中,关于拖延,张博士认为:
拖延有理,因为拖延这件事,需要大脑复杂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完成,拖延是一种高级防御机制。
张沛超博士在《我的内在无穷大》书中说:拖延有个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是只要你不做,其实你就保持了一种连续性,而这种连续性是一种舒适区。
对某些人而言,哪怕是将要被升迁,哪怕是要去一个不错的地方旅游,哪怕是一个正向期望,也是对连续性的打断。而拖延就意味着可以维持当前的连续性。
看到书中这个理论和分析,我想明白了一件事:难怪我们单位的一位经理被升迁到外地当总经理,他为什么一直拖延着不去上任?
原来他有害怕成功的心理,因为被升迁这种在外人看起来的成功,意味着要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这种成功会带来很多方面的问题。
比如他自己的人脉都在过去的地方,而在新的地方完全没有人脉,再比如,取得成功后,别人的期待也会提高,而他自己内心害怕无法承载这样的压力,于是,他就一直拖延着不去成功。
除了分析“拖延有理”,《我的内在无穷大》这本书中还对自我探索的很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我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好像在听张沛超博士讲一堂又一堂的自我探索心理课。
而在读书的过程中,书中的观点和思路引导我不断地认识自己、探索自己,让我更加清晰地思考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悠一格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拖延症全都是不好的,无可救药了吗?
-
单位中那些总是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完成任务的人,他到底想干什么?
离过年的时间只有几天了,领导催着各个部门交一季度的分析报告和计划方案,可是有一个部门的...
-
我们生活中为什么要戴“面具”?这会让你背叛自己?迷失自我吗?
每到过年的时候,城里的“迈克”、“玛丽“回到家里就变成了”狗蛋“、”翠花“。 名字,很多...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